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坤 《理论与当代》2012,(12):32-35
思南文化包括乌江文化、黔东地域历史文化、土家族民族文化三个板块。思南不仅集中了乌江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方面更有由思南花灯为代表的土家族艺术文化、以傩堂戏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生活习俗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思南文化的开发利用,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注重思维创新,尊重市场规律与文化规律,以确保文化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苗瑶医药为代表的盘瓠医药文化圈、以壮侗医药为代表的百越族群医药文化圈、以彝族土家族为代表的氐羌族群医药文化圈、他们代表着黔东南民族医药文化发展主流。由于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黔东南民族地区医药文化形成了其独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以神为象征的原始医药文化形态,即民族部落医药文化。如神话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蚩尤传神药"。二是以沟通  相似文献   

3.
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对高校文化建设而言,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有利于培育高校文化精神、彰显高校文化特色、强化高校文化功能。高校应通过加强民族艺术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民族艺术研究、创新民族艺术载体,推动民族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多元文化的激荡与碰撞,给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应重视开设民族传统文化课程,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重视人文社科图书资源建设,以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引导大学生;建设网络文化主阵地,用健康的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以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熏陶大学生;推荐优秀文化产品,以文艺精品感染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助推民族复兴的重要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理上具有相通性,在推动民族复兴作用的发挥上具有互补性,两者都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而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地处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文化教育不受重视等方面,分析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民族地区高校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向,强化文化通识教育,多方位开掘学科的文化内涵;以本民族地区优秀文化资源为基础,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莫永言 《当代贵州》2013,(14):42-43
马尾绣是水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是我国乃至世界非常珍贵的特殊刺绣工艺。马尾绣是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被称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是现存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之一,也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水族自称"睢",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殷商亡国,水族先民举族南迁,逐步融入百越族群。秦定鼎  相似文献   

8.
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推进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伦理哲学经典资源、民间文学资源、民族风俗习惯资源、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信仰崇尚文化资源等,能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9.
傅泊霖 《当代贵州》2013,(35):32-33
11月28日,第十届原生态侗族大歌节开幕式在从江县小黄村举行。本届开幕式以“相约小黄,聆听天籁”为主题,以小黄自然村寨为背景,以世界“非遗”——侗族大歌为主线,以侗族文化为主体,汇聚从江侗、苗、瑶、壮、水等五个民族民俗民风节目,综合运用原生态歌、舞、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全面展示从江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中央先后提出加强干部德的考核、抓好干部道德建设等要求,特别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命题。济宁市紧密结合实际抓落实,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积极探索打造干部政德教育基地,以弘扬儒家思想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和主线,  相似文献   

11.
《新湘评论》2020,(3):4-6
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正>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为了改变农牧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促进政治上当家做主的农牧民实现在文化上的翻身解放,改善和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活跃在自治区各地的乌兰牧骑,坚持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民族优秀艺术,深入农村牧区最基层,为加强农牧区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3.
许庆云 《实践》2006,(5):42-42
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部边陲,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长期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极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格日 《实践》2008,(1):45-45
党的十七大报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些新论断、新要求的提出,充分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阐述,进一步为我区的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多姿多彩的文化先天富集地区,内蒙古在推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理应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促使内蒙古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自主发展:推进内蒙古以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为动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保障内蒙古以和谐民族文化为智力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注入先进因素: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素材:为社会主义文化生态和文化资源提供多样性保护:为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交流拓展内容和途径:为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内容生产的基础元素;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民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李志良 《理论建设》2012,(2):102-10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具有珍贵价值的优秀遗产,需要我们认真挖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也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古佳根 《世纪桥》2023,(5):91-93
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重庆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綦江长征文化资源为例,通过作者的实地走访调研和总结,探索了以重庆綦江长征文化资源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沉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国家认同,应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精髓认同国家发展的现实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认同国家的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为国家现代治理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08,(7):20-20
虽然贵州欠发达、欠开发,但也使我们的原生态文化得以很好地保留下来,在开发中就是一笔资源、一种财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部分。近几年贵州省颁布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贵州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发掘,如何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仍然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的今天,正确处理锡伯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有效开发和利用锡伯族文化资源,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增强各民族成员身心健康方面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