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网络经济的冲击、国内证券业和保险业需要商业银行的支持等因素,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势在必行。并进一步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模式是建立银行控股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一)1999年11月4日 ,美国国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最后文本 ,该法案取消了30年代大萧条时期实行的将近六十年的限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分业经营的法律 ,从而将使美国金融业迈入一个新的时代。11月12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这项意义深远的金融改革法案 ,废除了对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业务的限制。美国金融专家普遍认为这项法案将使美国的金融机构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因为这项法案拆除了过时的壁垒 ,赋予银行重要的新权利。了解美国金融业历史的人都知道 ,美国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3.
世界银行业大体经历了“融合—分立—再融合”的演变过程,从表面上看,这一戏剧性的分分合合似乎只是历史的简单回复;但实质上,银行业从分业重又走向混业是市场分工深化导致的金融功能配置格局的必然重构。①1933年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及其建立的分业体制是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尽管其影响深远,但分业经营法律制度从诞生开始就以人为因素为重,它作为国家金融货币系统壁垒的可行性一直受到质疑。1999年11月美国国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标志着美国2 1世纪银行混业的发展趋势,也标志着混业体制在国际金融界占据了主导地…  相似文献   

4.
胡照青 《中国发展》2007,7(4):41-46
世界各国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制度设计不尽一致,大体可概括为“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该文以银行业为例,通过对几个发达国家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制度的介绍,揭示了采用“混业经营”是当前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WTO之后,正逐步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目前,中国不仅在立法上逐步肯定了混业经营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合法性,而且还在实践操作中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试点,逐步实现向混业经营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银行业当前存在的商业银行体系的结构失衡、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粗放经营模式等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一是重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二是加强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三是发展混业经营,改善金融服务;四是加速推进银行电子化建设,加快金融电子产品的创新步 伐。  相似文献   

6.
蒋勇威 《湖湘论坛》2004,17(4):77-78
一、中国金融混业经营已悄然开展在混业经营的国际大气候下,国内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其他的股份制金融机构都纷纷以各种形式尝试混业经营。以光大集团为例,目前其所辖的机构不仅有银行、证券、信托,还有在香港上市的光大控股、光大国际、香港建设等公司,并持有申银万国的股份。光大集团已初具金融控股集团的雏形。同时,监管层在政策上也在渐渐发生重大转变:首先,2 0 0 1年7月4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了商业银行可以进行代理证券业务,这似乎在暗示着混业经营将是今后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其次,2 0 0 3年8月…  相似文献   

7.
王芳  罗学东 《理论月刊》2001,(12):79-80
本文分析了国际金融业经营趋势转变的原因以及主要发达国家混业经营的模式,论述了我国金融业实施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我国实施混业经营的最佳模式一金融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8.
(一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1.优质客户大量流失。加入WTO后 ,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种种限制将逐步取消 ,国有银行将丧失其传统的垄断地位 ,外资银行将凭藉完备的商业服务功能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优质客户争夺战。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 ,集商业银行、投资、证券、保险于一身 ,与严格分业管理的中资银行相比 ,它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 ,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要求。外资银行在信誉和服务质量上都比国有银行高出一筹。一旦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 ,那么 ,中资银行将眼睁睁看着许多优质客户被外资银行拉…  相似文献   

9.
韩蓓  韩敏 《中国发展》2002,(4):53-56
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趋势.我国入世后,金融业将受到一定冲击,关于我国现在是否应全面推进混业经营的讨论很多.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同时指出我国尚不具备全面混业经营的前提条件,可通过股份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约束机制,从而逐步为混业经营建立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彭爽  曲晓华 《前沿》2003,(5):38-39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的新局面 ,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替代分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本文通过对国际金融业混业 -分业 -混业经营发展过程的分析 ,以及对我国现行金融模式面临挑战的剖析 ,揭示了我国金融业进行混业经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1,(18)
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获取了信托、保险、基金子公司等牌照,如果再加入券商牌照,商业银行也就形成了综合业务经营的闭环,就意味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格局正式成型。一直以来,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消息不绝于耳,特别是去年年中监管部门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的消息,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整体趋势的分析,从合到分,由分到合的过程体现了金融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职能的转变.结合指出国外的实践和经验,分析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阐述了我国金融经营体制转变的必然性,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汝兵 《新东方》2006,(7):46-51
金融业分业或是混业经营问题,在理论上己经被多次探讨,在实际运作中曾几次反复。理论界形象地总结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国从1993年开始日益明确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规定,即银行不得对企业进行直接投资,银行与信托、证券、保险分离,分别经营。1995年、1999年我国相继通过《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分业经营的模式得到正式确认。这一模式对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避免无序竞争等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中国金融业不断融入全球竞争当中,面对着国外集银行、保险、证券于一身的金融寡头的竞争,我国现行分业经营模式下的金融业的生存和…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介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相关法律规定及现实情况,认为我国分业经营的法律制度存在不完全性,而且现今混业经营已渐露端倪,并呈必然发展的趋势。由此,从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出发寻求混业经营的合理性,并结合国际金融混业经营情况,探索中国应该借鉴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以及经济法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新论快递     
厉以宁: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加入 WTO 后,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中资银行走向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将不可回避。为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和银行混业经营带来的新问题,可以采取三个措施:一是先成立现行法律所允许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二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存贷以外的业务应逐步放开,可以采取先放开投资业务,再放开其他业务;三是提高金融监管的质量。金融控股集团采取的“母公司混业、子公司分业“模式在现行法律条件下可以实现。商业银行是集团之下的独立法人,仍以存贷业务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法》于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专家解读:《证券法》对促进资本市场法制化和市场化进程,既有实用性还具一定的前瞻性。该法在市场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方面有很多新的变化值得大家重视。新法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国家另有规定除外”。这就为银证混业经营提供了可能。应该说,混业经营将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并且,新法还改革了现有股票发行定价机制。这种发行市场化的改革将使上市公司更加关注投资…  相似文献   

17.
张勤 《理论月刊》2001,(11):90-92
入世后,我国金融业将面临着拥有混业经营优势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我国银行业应适时做出抉择,顺应国际金融发展的新潮流,转变经营管理模式,迎接“入世”挑战。现实作法就是尽快解决我国金融领域中长期遗留的问题,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监控机制,全面提高金融监管的整体素质,在理顺金融分业体制、培育金融市场主体的同时,促进金融业务的交叉发展,渐进推行混业经营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控制风险是推进银证混业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保证。本文认为 ,当前推进银证混业很可能加大银行风险、券商风险和金融风险。建议紧密联系实际 ,通过采取大力完善现行法制、规范商业银行改革以及规范证券市场发展等法律措施 ,以求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我国金融业将面临着拥有混业经营优势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对此,处于明显劣势地位的我国银行业应适时作出抉择,顺应国际金融发展的新潮流,转变经营管理模式,迎接“入世”挑战。现实作法就是尽快解决我国金融领域中长期遗留的问题,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监控机制,全面提高金融监管的整体素质,在理顺金融分业体制、培育金融市场主体的同时,促进金融业务的交叉发展,渐进推行混业经营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残疾人》2014,(12):16-16
11月1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实施《中国银行业电子渠道无障碍服务建设自律指引》。《自律指引》旨在通过建立电子渠道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自律规范,促进银行业健全无障碍服务机制,引导银行业树立无障碍服务理念,针对视力残障人士、听力语言残障人士及肢体残障人士三类特殊客户群体,进一步完善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包括短信银行、微信银行)及自助银行等电子渠道无障碍服务建设,逐步推进实现银行业电子渠道服务无障碍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