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小平的晚年生活非常充实。他通过娱乐活动,向智力老化挑战,打桥牌便是其中的一项。他不仅酷爱打桥牌,而且叫牌准确,出手果断,技艺精湛,水平常令专业选手叫  相似文献   

2.
思睿 《各界》2011,(7):79-80
2011年3月31日,邵逸夫将手中TVB的股权悉数抛售,104岁的他去年才正式退休。84岁的邹文怀,这天下午也有要事,他约了朋友打桥牌。在香港电影史上,上世纪中期后相继崛起过两大王国:邵氏兄弟和嘉禾影业。与此呼应的是,香港电影的发展也绕不开两个人:邵逸夫和邹文怀。前者人称“六叔”,家喻户晓;后者的声名却远不及。事实上,  相似文献   

3.
电脑艺术     
机器人代替人类的繁重劳动已不是新鲜事,电脑运算和储存信息的能量远远超过血肉之躯也早已成了现实;用之于某些智力活动,则有计算机打桥牌,计算机下棋,计算机作游戏,等等。还报导过计算机下棋下输了,恼羞成怒,把电路搞乱,谋杀了对手的新闻。人类的创造能力真是不可限量。  相似文献   

4.
孙悦  赵蕾 《各界》2008,(2):76-78
耄耋之年再变法   1992年元月2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一一八厅参加了"运筹与健康"杯老同志桥牌比赛.这个比赛是由他本人在1984年发起的.……  相似文献   

5.
凡事皆有度     
王爱军 《党政论坛》2010,(20):11-11
曾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跟着父亲到田里干活。锄草时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皙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看到父亲生气要打他,心想假如逃跑的话,父亲打不到会更生气,那怎么能说是孝呢,就等在那里,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大城市里都有了自动电话设备,它比手插话机先进方便了许多,但有一人却为之恼火,此公使是蒋介石。蒋介石一拿起话筒就拨号码,可总是打不通,其实先要听一下有无“蝉鸣声”,如果有,说明线路没空,得等一等再发,可蒋介石根本不管这些,连续拨不通时,就暴跳如雷。后来电话局拨了根专线供其随时使用,蒋介石还是打不通。原来武汉电话是5位制,他往往只拨了4位就不拨了,比较大的数字,如“旷、“8”,他还没有拨到位就放手了。这样打,当然不是打不通就是打错了。他只要连续几次拨不通,就气恼地把听筒使劲一掼。…  相似文献   

7.
星竹 《党政论坛》2011,(8):61-61
有一位谁也打不败的赛马手,整整在赛马场里做了30年。当记者问及他人生的座右铭时,他的回答让人费解:“记住你生命中最寒冷的那个日子!”  相似文献   

8.
梁宏达 《各界》2014,(11):53-55
努尔哈赤生于公元1559年,大约活了68岁,这在当时算是高寿。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在现在辽宁省抚顺市范围内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真部落,他的父亲在这个部落里头还挺有地位。可是,他父亲再有地位也是穷人,家里生活挺困难的。而且在努尔哈赤小时候,他的母亲就死了,她的继母对他非打即骂,十分苛刻。努尔哈赤12岁时,家里人就让他出去干活养活自个儿。  相似文献   

9.
我打谷志有     
王克明 《各界》2010,(6):18-21
为了让自己觉得打一个被批斗者没错儿,我曾经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警惕他,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疏远他,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不敢面对他。三十多年来,我十几次回我插队的余家沟,想靠帮村里做些事,来减轻心底的负罪感。但这种罪责压着卸不掉,一直沉重。直到我觉得必须清算自己,才走进他的窑洞,为了那一拳,向他道歉。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新年,与中国建交的158个国家元首,收到了一份新奇的新年礼物:中国青年韩颐和送给他们的一副唐诗书画超级桥牌。享有唐诗书画超级桥牌专利权的韩颐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开放的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在1994  相似文献   

11.
晏建怀 《各界》2013,(8):1-1
著名画家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县白石铺一个贫穷家庭,打小就懂得父母艰辛,帮家里挑水、种菜、砍柴、放牛。年纪稍长,为了贴补家用,他拜师学习木工。他先学“大器作”,即爬房上屋,于些树檩架梁之类的力气活。因为身单力薄,他不堪承受这种粗重活,便改学木工中的细活——“小器作”,即雕花工。  相似文献   

12.
选择单调     
子沫 《党政论坛》2014,(14):59-59
看到一段关于蔡志忠的生活方式,很特别,裤子,汗衫,外套,同样款式,一买就一打,连颜色都不变,从不穿袜子,因为感觉影响灵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他不喜欢应酬,来北京,除了必要的应酬,呆在宾馆里画画写文,他最长记录是42天没下楼。创作中国古典文化的那两年,他呆在日本,  相似文献   

13.
阿Q的攀比观     
鲁迅笔下的阿Q有两个著名的观点:一个观点是精神胜利法,有人打了他,他说是儿子打老子,用以麻痹安慰自己;再一个观点就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当他去摸小尼姑的头皮,被小尼姑责问“你怎么动手动脚”的时候,他便是这样理直气壮回答的,并赢得了掌声。 如今,信奉阿Q前一个观点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家都觉得这样自我欺骗多少有些二百五。但信奉“和尚动得,我为什么动不得”的却大有人在。在押的一些腐败分子在悔过交待犯罪动机时,大都陈述了这样的心理活动:眼看别人升了、发了、玩了、拿了,自己心中便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感!他…  相似文献   

14.
石秀是金陵人氏,流落到北方,没有路费回家,只好打柴为生。他喜好打抱不平,尽力帮忙,拼命一般。这本来是很好的品质。但有这样一个暗示:他帮人的时候可能会过分热心,甚至喧宾夺主。这天,他看见张保领人来欺负杨雄,杨雄动弹不得。石秀放下担子就过来帮忙,一手好拳脚,很快就将张保等人打跑,救下杨雄。  相似文献   

15.
逾年而杖     
宋朝大将曹彬督帅徐州兵马时,手下有个官吏犯了法,按军法应打军棍。但曹彬没有让马上执行,过了年才旧帐重提,如数打了他。有人不解,去向曹彬。曹彬说:“我得知他刚娶了媳妇,如果在那时打他,按他们那里的风俗,他的父母一定会认为儿子被打是由于媳妇带来了不吉利,很可能从早到晚地打骂她,使她难以安生,那样,也会影响这个官吏的情绪。所以,才故意缓了一阵子,但是军法也没有因此受到损害。”在场的人听了,都心悦诚服。(事见《宋史·曹彬传》)  相似文献   

16.
史飞翔 《各界》2013,(12):86-86
今天提起鲁迅,人们往往将他想象成一个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天天跟人打笔仗的作家,一个至死也不肯宽容的世故老人其实并不尽然,除了“金刚怒目”,鲁迅也有“菩萨低眉”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马亚丽 《各界》2010,(4):34-34
一个正害着疟疾的魁梧大汉在冬夜的瑟瑟北风中,正蜷缩着身体以一堆自备的炭火来温暖贫病的自己。我们的打虎英雄武松就这样凄凉而卑下地登场了。如此地出场与他后来的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出家六和寺形成了鲜明的互村。  相似文献   

18.
民选村长为何不愿上任本刊记者陈芳牟文建李春年当选村长已经5个多月了,但他还不愿意上任,三番两次向上级打报告,表示“困难太多,难以胜任”,要求另选村长。45岁的李春年是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大迳管理区大迳村的“能人”,常年在外做生意。今年初,村民们选他当村...  相似文献   

19.
左斌 《民主》2009,(7):55-55
近日,偶然翻阅香港《文汇报》看到一条消息:不久前,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来中国访问途经香港时.特意到香港山姆服装店订做了几套礼服。包括2套西服以及10多件T恤衫等,花了1000英镑(合16000港元),由55名裁缝通宵加班为他赶制。布莱尔还要求香港山姆服装店为他打八折优惠.否则不允许香港山姆服装店向外界公布这个消息和利用他的名字做广告宣传。  相似文献   

20.
糖的教育     
看到陶行知先生的一则小故事,十分感慨。 陶老看见操场上一个同学拿石块打另外一个同学,制止后他告诉打人的同学,到校长室来。在校长室门口,小同学来了,低着头准备挨批评。陶老却拿出一块糖说:这是奖励你的,奖励你准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