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西南五省大旱、玉树地震、多省洪灾、舟曲泥石流……2010年,在刚刚过去的8个月里,中国经历了太多不幸和苦难。据国土资源部的《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0年上半年,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有70%以上的城市和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灾害多发、易发地区。但是有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灾害应急包的拥有率仅为9%,28%的人对防灾减灾知识略知一二,仅10%的人表示了解防灾减灾基本常识。我国公民防灾减灾意识仍比较薄弱,与我国灾害频发易发的国情和严峻的防...  相似文献   

3.
洪水灾害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防范和应对洪水灾害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永恒挑战。我国地域广袤、水系复杂、流域广阔,洪水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998年的特大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2010年的洪灾又是损失巨大,影响严重。根据国家防总的统计,2010年1~7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已超过1.2亿人,...  相似文献   

4.
闵捷 《瞭望》1999,(13)
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张国民主持的项目叫作“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他的话题就从地震说起:“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一种灾害。在全球所有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中,地震占了一半以上。从我们国家来说,建国50年来,自...  相似文献   

5.
一、水灾是中国第一大灾,长江中游历来就是重灾区。人类与洪水斗争贯穿着人类的历史过程,尽管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防洪体系的建设日趋完善,但水害为自然灾害之首至今未变。2500年前的先秦时代,《管子·度地篇》就说得一清二楚:“五害之属水为大。”目前全球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洪涝占40%,热带气旋占20%,干旱占15%,地震占15%,其余占10%,可见水灾损失之严重性。中国是一个水灾频发的国家。中国水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严重不均,占国土面积53%的东南部,其水资源占全国93%,且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因而大洪水频发,洪涝灾害年年有。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10日是“国际减灾10年”活动的第一个“国际减灾日”。为配合国家减灾工作的进行,中国科协委托中国水利学会、联合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林学会等14个全国性学会,10月底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各种学科研究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回顾我国自然灾害及抗灾的历史,对现状及未来实情作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对减轻主要自然灾害的损失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范松仁 《党政论坛》2013,(15):44-46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屡见不鲜,洪水、海啸、非典、冰灾、地震等肆虐地侵蚀着中华大地,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面临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然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屡见不鲜,洪水、海啸、非典、冰灾、地震等肆虐地侵蚀着中华大地,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面临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然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次又一次地在自然灾害面前挺起了脊梁,取得了抗击自然灾害的伟大胜利,塑造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自然灾害多发国,中国应有与国情相适应的专业救灾人员储备和应急机制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迅速涌入灾区,显示了中国现行制度在大灾面前卓越的动员能力和难以比拟的优越性。与此同时,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也对中国现有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提出了巨大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据统计,云南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3次,6级以上地震2次,每8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次。1970年1月5日发生的通海7.8级地震造成15621人死亡。近年来,云南省先后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4年云南先后发生盈江6.1级、鲁甸6.5级、景谷6.6级3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制约和威胁着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要加强监测,建立预警系统,做好监测和预防工作。多年来,国土资源部联合相关部门,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地质灾...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1,(24):5-5
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月1日,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严重威胁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200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超过11%。直到前不久,政府和经济学界普遍接受的看法是,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8%至9%之间。在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中,经济增长目标被隐含地确定为8%以下。在过去,中国GDP只要保持连续两年10%以上增长。都会因此在四至五个季度以后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和一些违规项目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应急管理》2011,(1):11-12
民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统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对2010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全面会商和核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防震减灾走上综合防御之路●杨朝岭谭先锋编者按:地震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进入了本世纪的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地震活动一直保持高活跃状态和增强趋势。面对地震的威胁,谈虎色变没有必要,听天由命亦不可取,只有全社会对地震...  相似文献   

17.
文斓 《瞭望》1990,(49)
自然灾害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据美国减轻自然灾害10年顾问委员会1987年的统计:在过去的20年里,诸如地震、洪水、泥石流、飓风、龙卷风、滑坡、海啸、火山喷发和自然大火等自然灾害,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约280多万人死亡,受影响的人口多达8.2亿,经济损失近千亿美元。 减轻自然灾害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要求。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169号决议,决定把从1990—2000年间的10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IDNDR),呼吁各国政府和科技团体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IDNDR的总目标做出贡献,期望到2000年能够使人类受灾的影响程度减少50%。  相似文献   

18.
靳萱 《民主》2010,(5):25-27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中共中央、国务院迅速动员和组织全国力量对受灾民众实施救援和帮助。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出访的胡锦涛主席也提前回国,亲赴玉树灾区慰问。一方有难,八方驰援.民进也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10,(16)
<正> 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有关专家建议,我国应在不放弃研究地震预报的同时,不断加密地震多发区域的地震台网建设,逐步建立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地震在中国分布广泛在全球范围内,大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位于两大地震带的交汇部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历史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到现在,全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3000多次,6级以上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中国自然灾害极为严重的一年,包括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灾害,中国政府在应对巨灾过程中充分运用已经形成的灾害救援机制,又进行了多方面自然灾害救援政策和体制性创新,取得灾害救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