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仇富的实质     
仇富现象是近来的热门话题。仇富心理到底有没有?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不可否认,财富本身并没有可以敌对和仇视的自身因素。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更多财富。那么社会上为什么会有所谓的仇富心理,并且趋于蔓延之态呢?  相似文献   

2.
汪强 《党政论坛》2012,(12):22-22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穷人不但仇恨富人,还对政府有抵触情绪,这些不好的因素,就像一枚枚藏在暗处的炸弹,令人不安。为缓和社会矛盾,美国政府曾想了许多方法。比如,给富人增税,给穷人增加福利,提高汽车、豪宅等奢侈品的售价,在穷人密集地设廉价超市等。  相似文献   

3.
仇富是指穷人群体对富人群体的仇视,对社会有着很大的消极作用.对仇富现象可从社会冲突理论、相对剥夺理论和公平分配理论进行分析.从主体原因分析,当前我国仇富现象的产生主要有富人、穷人、政府、社会四个层面的原因.应通过增加社会财富、缩小贫富差距、加强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几个方面对仇富现象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因仇富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仇富与其说是对富人的仇视,不如说是对社会诸多不公平现象的不满.仇富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包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先富阶层的失范行为,富人鲜施慈善,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等.要化解仇富心理、实现社会公正,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财富;合理转移财富,切实帮扶弱者;实施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机会控制,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培育文明进步的富者文化.  相似文献   

5.
北风 《侨园》2012,(7):64
从人性的一般特点看,产生仇富的深层原因是个人对财富所具有的强烈占有欲,仇富是仇富人,爱富是爱财富,不是爱富人.仇富的本质是爱富.这里仇是手段,爱是目的,对别人拥有财富是仇,对自己拥有财富是爱,一个国家里的一些人有仇富倾向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如果个别国家也怀有这种心理,那就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了.  相似文献   

6.
中苏论战的理论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苏论战的理论实质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苏共企图将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的观点钦定为“国际共产主义的总路线”,强加给世界各国共产党,遭到中共等党的反对,从而使具体的意识形态问题之争,发展到谁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之争。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中共由最初的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逐步陷入到维护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的误区,使得中苏两党意识形态争论的范围不断扩大,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存在着曲解和误解,使论战成为“左”与“左”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大量的新变化,但也随之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国内有些善良的学者,大多看到了“文化全球化”表象的,纵向的新旧交替,但那些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向西方现代文明扩张的伟大结局致敬”的宏论,则忽视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横向的,单向的影响。虽然关于文化全球化的争论,至今没有结果,但随着这个概念的不断重复,文化界已经有把“文化全球化”当作“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同质化”的代词,“约定俗成”地固定下来的走向。对此,必须弄清“文化全球化”的实质和给我们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鹿娜 《学理论》2011,(32):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实质反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9.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我党所领导的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民主集中制适合党情,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始终不忘、坚决执行。现在有人认为“民主”与“集中”是对立的,“民主”与“集中”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民主集中制”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中共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攒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三三制"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它是延安民主的象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薛涌 《理论参考》2010,(7):41-42
中国许多市场经济的信徒认为,贫富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能变富”的经典“涓滴理论”(主要指上层的财富必然涓滴渗透到下层),在知识分子和媒体中拥有广大的市场。谴责贫富不公的,被他指斥为“仇富”。但是,这一理论已经被严峻的事实所粉碎:富人致富,并没有使穷人变富。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1)
二战之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整而发生一些新变化,其内部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调整以及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其外部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让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危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大型跨国公司的出现等。虽然资本主义在当代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表现形式,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只是安慰剂,加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统治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内部的根本矛盾并未发生实质改变。  相似文献   

13.
鲍秋媛 《理论导刊》2004,(12):48-49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西方帝国主义不择手段地试图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别有用心地提出所谓“西藏问题”。所谓“西藏问题”,其实质就是达赖集团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迎合西方国家的需要分裂祖国的问题;是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培植、支持西藏地方分裂分子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问题;是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企图牵制遏制中国的一个筹码。  相似文献   

14.
15.
“古往今来,学而优则仕”,相对于暗流汹涌的官场“潜规则”,这仿佛是堂而皇之的“明规则”。于是,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成绩突出走上领导岗位已不再是新闻。那种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由,不考虑人才自身因素和社会公众意愿,将一些优秀专业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的现象确是屡见不鲜,效果并不好。  相似文献   

16.
胡越  朱伟 《学理论》2015,(4):168-169
我国行政法研究始终无统一的理论基础,导致我国行政法研究陷于迷茫之中。"管理论"与"控权论"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经典,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但必然与各国的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研讨和比较这两种经典理论所产生的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可以启发我国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的思路,我国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必将是符合我国自身社会因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6)
目前我国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建立社区心理关怀服务体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社区心理关怀服务体系的构建最终要实现"五化"要求,即:服务对象普惠化、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流程规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内容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钟真真 《民主》2004,(3):12-14
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农业的状况如何决定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没有比农业与农村建设更重要的问题。半个世纪以来,甚至远溯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以来,始终坚持把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放在首位,“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头等大事。近50年来,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对城市里的工人、干部、居民实行一种政策,对农村、农民实行另一种政策,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是实行“一国两制”,形成了“二元社会结构”。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也是造成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黄晓辉 《学理论》2009,(14):111-112
张爱玲是40年代沦陷区的天才女作家,本文将从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两个方面入手。谈谈对张爱玲作品叙事内容的某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4)
我国缓刑适用的条件可以分为形式条件、实质条件和排除条件三类。实践中,因缓刑适用实质条件的模糊性,造成司法机关适用缓刑标准太抽象、主观性太大,既产生了同案不同判的情况,也有碍我国司法权的规范运行,为此应将实质条件从缓刑适用条件中独立出来予以考察,对缓刑适用实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明确化、具体化,从规范化角度规制司法机关的缓刑适用权,从而减少刑罚执行制度的不平衡,使司法权在规定框架内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