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耳细说     
正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了看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2.
韩国李朝时期有个名叫黄喜的宰相,在一次微服私访时,看到一位农夫正赶着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耕地,便大声问:"农家,你这两头牛哪头耕得好啊?"两头牛停下脚步,看着主人.农夫一言未发.等耕到了地头,农夫放牛到一边吃草后,才附在黄喜的耳边小声评说道:"边上那头黄牛更棒."黄喜十分诧异:"你为何要这么神秘呢?"农夫应道:"牛虽然是畜类,心却和人一样,如果我大声说黄牛好,黑牛不行,它们就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和声音中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这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不是最棒的黑牛心里就会非常难过."  相似文献   

3.
一个农夫和一个准备远行的水手在交谈。农夫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海上了。”“那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那你为什么还要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沉默片刻,他反问农夫:“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  相似文献   

4.
据说,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子贡坐马车出游,马忽然挣脱缰绳去啃吃路边的庄稼,田里的农夫很生气,就扣住了这匹马不还。子贡自告奋勇去交涉,说尽好话却未果。而后,孔子派其马夫去处理,马夫先与农夫拉了一会儿家常,然后拍着农夫的肩膀说:“大哥,你不是在东海里种地,我们也不是在西海里游玩。缘分让我们碰在了一起,我的马怎么会不吃你的庄稼呢?”听罢,农夫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5.
找脸     
对着镜子的时候.忽然发现我的脸不在了!人不能没有脸,我决定把它找回来。“师傅,刚才给你盖章的时候,看到我的脸了吗?你捡到我的脸了吗?”被称为师傅的人哈哈大笑:“领导啊领导,就是看到你的脸掉地上我也不敢捡啊。再说,我把卖一头肥猪的钱作为盖章费给你时,我是仔细看了你的,你那时就没脸了。”  相似文献   

6.
既然是“心无成数,法无定法”,就需要我们在对机遇的判断、对目标的把握、对方式的认识方面有一点模糊性,不能“我执”太重、钻牛角尖。有个农夫遇洪水的故事:大雨滂沱,洪水上涨一辆马车路过农夫的家门,想把这位农夫救走。农夫却不肯,说:“我相信上帝,他一定会来救我。”马车走了。洪水逼得农夫上了房顶,这时有一个人划船过来救他,他又拒绝了,说:“上帝会关照我,我会好的。”洪水把农夫逼得爬上了烟囱,一架直升飞机过来紧急救援,但农夫还是本着同样的信念,坚决地挥手让飞机走开。终于,农夫被淹死了,灵魂上了天堂。在那里…  相似文献   

7.
卞毓方 《各界》2011,(8):22-25
杨绛八岁在无锡、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父亲有一次问她:“阿季(注:杨绛本名杨季康),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相似文献   

8.
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相似文献   

9.
一位游人旅行到乡村,看到一个喂牛的老农把青草铲到了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人家,你为什么不把青草扔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老农回答说:“这种草,草质不太好,我要是扔在地上,它就会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屋檐上,它就会努力伸长脖子去吃,直到把全部青草吃个精光。”  相似文献   

10.
“抓两头、带中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传统方法,就是一头树先进典型,一头做后进转化工作,通过抓两头,把中间层群众带动起来。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抓点带面,依靠突破两头来推动整体发展。这种方法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曾发挥过显著的作用。但“点”能不能带动“面”、关键还在于能否正确确定所抓的“点”。如果重点确定得不恰当,其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带而不动。那么,把重点一味地放在“抓两头”是否恰当呢?  相似文献   

11.
庄子贷粟     
庄子家贫,一次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吧,我正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获得邑俸!到时候一定借你三百金,可以么?”庄子一听,非常生气,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半路上有个声音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车辙中的一条小鲫鱼。我问:“小鲫鱼啊,你在这里干什么》”它说:“我是东海的水官,现在困在这儿,您老先生能给一点儿水救我一命吗?”我说:“那有什么不可以!我就要南游吴越,我将请求吴越之王激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你看怎么样?”鲫鱼听罢气愤地说:“我一不小心离开了水,困在这里,急需斗升之水就能活命,而先生您却这样…  相似文献   

12.
佚名 《党政论坛》2011,(16):18-18
一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啊,你在干什么?”答日:“写文章。”问:“什么题目?”答日:“《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童。  相似文献   

13.
用力不竭力     
吕清明 《党政论坛》2012,(16):14-14
一天,齐桓公向手下的大艇管仲炫耀:“你看我这马车怎么样?” 管仲说:“马车不错。” 齐桓公说:“不仅马车不错,我这驾车的车夫也是齐国最好的。” 管仲问那个车夫:“既然主公说你是最好的车夫.你的驾车经验是什么?”车夫说:“我驾车的经验是让每一匹马竭尽全力来拉车,谁都不偷懒。把全部的力量用在拉车这件事上。”  相似文献   

14.
汪金友 《民主》2012,(3):52-52
当年的雷锋,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相似文献   

15.
偶聊一回天     
偶聊一回天耿庸彼:现而今杂文愈来愈盛行,却好几年来没看到你的一两篇,你怎么啦?此:不想写,怕写。彼:怕写?莫非你也认为“杂文是涉险的艺术”?此:似乎是杂文的定义的这句话,我这可是第一次听说。倒是记起来了,1941年我在赣州被蒋经国以“奸党嫌疑”罪名下...  相似文献   

16.
话说民主     
杨心恒 《民主》2008,(4):8-9
前不久,《今晚报》上有篇文章说:“民主是个好东西。”我赞成。但是民主这个好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人们并没有去深究。报载2007年6月下旬,马歇尔论坛在德国召开.由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张维为研究员主讲中国崛起。演讲完了.一位欧洲学者(请注意,是学者,而不是记者)问:“你认为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民主化?”张反问:“你的民主化概念怎么界定?”学者回答:“很简单,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  相似文献   

17.
一位高僧问一年轻人:“你的理想是什么?”年轻人答:“成为人上人。’:高僧听后对他说:“你这不是理想,是欲望!”  相似文献   

18.
传话三筛     
北哲 《党政论坛》2012,(2):37-37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3个筛子筛过了吗?”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团结     
安替 《党政论坛》2013,(6):12-12
李瑞环一次访问香港,一位记者问:“您刚才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李瑞环答:“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听到这一回答,许多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1,(11):47-47
《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22日刊登叶晓楠记者专稿说:今年7月,世行集团调整国家分类,将中国划为上中等收入国家。而研究显示出,一国在达到上中等收入水平后改变发展战略非常重要,不能继续依靠在贫困阶段行之有效的增长模式,否则就会两头受压:一头是来自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的竞争,男一头是来自高收入经济体通过创新和技术变革带来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