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敦专电 英国自玛·撒切尔的保守党政府执政以来已经整整六年了。特别是撒切尔夫人一九八三年大选获胜连任首相以来的两年中,英国的外交颇为活跃,在国际上甚是引人注目。 在撒切尔夫人任首相的头四年中,英国采取了对苏强硬的政策,英苏双边关系一直处于僵冷状态。 一九八三年十月,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年会上发出了要与苏联对话的信号,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翌年二月,她亲自出马,对匈牙利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2.
伦敦专电 近一个月来,英国执政的保守党内部斗争激烈,风云数变。先是副首相杰弗里·豪11月1日辞职,两星期后前国防大臣赫塞尔廷向首相撒切尔夫人公开挑战。又一星期后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领袖第一轮选举中未获得足以击败对手的多数,被迫辞职。接着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德和财政大臣约翰·梅杰进入二轮竞选,与赫塞尔廷抗衡。11月27日角逐结果揭晓,梅杰成为“撒切尔时代”后的第一位首相。保守党为了在下届大选中取胜,需要换领导人挂帅。 撒切尔夫人1975年击败希思,成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战胜工党,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连任三届英国首相达11年半之久。前两任内,她大刀阔斧,推行被人称为“撒切尔主义”的一系列政策,使已向国际货币基金借款度日的  相似文献   

3.
伦敦专电 被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冷落了将近15个月的副首相杰弗里·豪爵士,11月1日晚6点走进唐宁街首相官邸,递上了一份长四页的辞呈,说他不敢恭维首相在欧洲问题上的观点,“有鉴于此,我不能再违心地留在您的政府里面”。撒切尔夫人惊愕之余,以一种“难受多于愤怒”的心情接受了他的辞呈。 就在一年前的同一周内,当时担任财政大臣的劳森也因与首相在  相似文献   

4.
持家治国     
美国杂志《世界报》不久前向世界各地刊物的主编,撰稿人和发行人征询意见,要求他们推选1978—1988年“最代表时代精神的名人”,结果得票最多的是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他们被称为“务实精神的化身”。 中国读者对邓小平的事绩是熟知的。这里来谈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何得到众多报界人士的好评。 今年62岁的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就任首相时,英国国势衰落,民气消沉,工业管理不善,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而历届政府沿袭下来的所谓“福利国家”的重负,已使财政不堪负担。外国人不无嘲弄地说大不列颠得了“英国病”,似乎已病入膏肓,回春  相似文献   

5.
林海 《瞭望》1984,(51)
一九七九年六月我被派往英国工作,那正是撒切尔夫人第一次赢得大选胜利之后不久。虽然我未能赶上那次竞选的盛况,但在英伦三岛的五年记者生涯却是在这位女首相执政期间度过的。我曾在许多不同的场合,目睹撒切尔夫人衣着入时、仪态端庄的风度,听过她能言善辩、机智敏捷的口才。特别是她那被褒者誉为“意志刚强、处事果断”,而被贬者贵之为“强硬而独断专行”的“铁夫人”作风,则不但时有所闻,也常有所见。 然而,作为一名中国的女记者,我要赞扬撒切尔夫人为促进中英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两国经济贸易所采取的积极,明智的态度。对她虽然身居要职却仍然保持着家庭主妇的贤淑本色,我也深表敬佩。  相似文献   

6.
伦敦专电 5月4日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入主唐宁街10号整整10年的日子。10年前,英国经济停滞,国力凋疲,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举债;通货失控,工潮迭起,保守党希思政府和工党卡拉汉政府因此分别垮台。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励精图治,经10年治理,使英国有了生机,经济  相似文献   

7.
伦敦专电 10月26日傍晚,英保守党政府经受了一场被称之为10年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许多保守党议员忧心忡忡,担心这场危机很可能使政府不稳并使已陷入困境的经济进一步恶化。 危机爆发于财政大臣奈杰尔·劳森辞职。当天下午,首相撒切尔夫人还在下院表示支持劳森为政府制定的“出色的经济政策”。不到一小时,劳森却送来  相似文献   

8.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飞抵北京。她此行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是她将不得不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正式会谈。她的对手是邓小平。毛泽东生前曾赞扬邓小平“原则性强”,“开钢铁公司”,“柔中寓刚,棉里藏针。”撒切尔夫人则是继丘吉尔后英国政界的铁腕人物,人称“铁娘子”,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一向以强硬和变通著称。9月24日,她正式与邓小平进行会谈。撒切尔夫人胸有成竹地打出早已准备好的第一张牌,更为主要的是她自以为挟着英国与阿根廷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的胜利余威前来中国的。因此,她以强硬的态度提出,历史上…  相似文献   

9.
伦敦专电 英国6月11日大选,保守党获胜,撒切尔夫人赢得了她所期望的英国一个半世纪以来头一次的首相三连任。然而,这次大选却进一步暴露出英国存在着严重的社会矛盾,大选后的政局也开始出现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撒切尔夫人选择了一个最有利的大选时机。今年上半年英国经济情况好,政府财政宽裕。反对党仍分裂为彼此争斗的工党和社民党——  相似文献   

10.
伦敦专电 英国6月11日的大选,将是撒切尔夫人1979年5月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首相的那次大选以来的第三次。如果她的保守党获胜,她就会成为英国本世纪唯一的赢得三连任的首相,到明年1月,还将创造另一项纪录,成为英国本世纪内任职最久的首相。 她会赢得三连任吗?此间人士一般估计,这一可能性很大。这首先是因为她选择了有利的大选时机。 在议会5年任期届满之前选择  相似文献   

11.
﹃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香港回归百日记●张铁钢大约15年前,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解释“一国两制”构想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即香港回归中国后,“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时隔12年,一位长期负责香港事务的中国官员对香港同胞作了一场很精彩的演讲:到了...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05,(6):44-45
英国:先易后难、先盈后转 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其国企改制大致分为准备阶段、扩展阶段和深入进行阶段。  相似文献   

13.
伦敦专电 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布赖顿钥雨霏霏,秋风瑟瑟。英国保守党这个世界上资格最老的资产阶级政党,正在这个南部海滨旅游城市举行它的第一百零一次年会。 与去年保守党大选获胜后为庆祝它的百岁诞辰的年会相比,本届年会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会议最后一天,即十月十二日凌晨,由爱尔兰共和军安放的一颗炸弹的爆炸,却不仅破坏了首相撒切尔夫人下榻的格兰德饭店,造成数十人的伤亡,在会场  相似文献   

14.
去年秋天,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被一名香港记者发问:英国从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一些地区撤出时,都埋下了“定时炸弹”。你们在香港是否也埋下了“定时炸弹”。撒切尔夫人回答:“英国决不会在香港理下什么‘定时炸弹’。”然而,事实却已证明,英国在准备撤出香港的这几年里,不断地挑起事端,制造麻烦,留下隐患。而西方一些新闻媒体,也唯恐香港不乱,从中推波助澜,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夫人切丽·布莱尔,花钱真是“抠门儿”,据报道,她热衷于从网上购买二手的便宜货。一次她以九十九便士的低廉价格给儿子买到一只小闹钟,当卖者得知对方是首相夫人后,惊讶得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6.
布鲁塞尔专电 欧洲共同体将于1992年建立统一大市场,但是,这个统一大市场倒底应该是怎样的,是否要有一个“超国家”的机构,要否取消各国的边境检查?撒切尔夫人近期几次措辞犀利的讲话,在欧共体内部引起了一场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 9月20日,撒切尔夫人在比利时布鲁日市的欧洲学院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说,欧共体成员国应该在许多问题上密切配合,争取用一个声音说话,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求将权力集中在布鲁塞尔或由一个指派的官僚机构制定决策”。  相似文献   

17.
香港问题的正式谈判是从1982年开始的。从小平同志在当年9月与撒切尔夫人的第一次会谈为标志,到1984年9月双方达成协议,12月撒切尔正式签字,实际上谈了整整两年。开头8轮谈判的中方团长是姚广,我在幕后。  相似文献   

18.
伦敦专电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6月7日起对苏联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她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就德国统一、欧洲前途和裁军等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这是撒切尔夫人和戈尔巴乔夫近5年来的第七次会晤。 撒切尔夫人这次苏联之行,是在苏美首脑会晤后不几天进行的。访问前夕,她和戈尔巴乔夫又分别参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卷入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其标志是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成了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先驱。铁娘子引领政改潮流从总体方向而言,这场行政体制改革与以前的行政体制改革恰恰相反。以前的行政体制改革总方向是政府职能、责任的膨胀,而当代行政体制改革总方向却是政府的后退和市场的回归。撒切尔称之为“政府战线的全方位退却”。里根在进行此项改革时也有两句名言:“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它本身才是问题”。当代行政体制改革的另一个特点是:几乎所有改革的方向都是雷同的——所有政党都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就象一辆列车,在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轨道上顺利行进。赵紫阳总理六月二日至十九日对英国、联邦德国和荷兰的正式友好访问,为这个前进中的中国西欧友好列车增加了新的动力。 访问期间,赵紫阳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和荷兰首相吕贝尔斯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问题举行了会谈,双方对许多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