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娟 《理论导刊》2007,(8):98-100
家庭结构缺损、家庭教育失职,使家庭不能或不完全能给予子女起码的情感满足和必要的正常社会化教育,导致青少年心理发展出现障碍、社会规范的内化产生偏离以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是无可取代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在家庭领域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咨询、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全社会应关心帮助缺损家庭的孩子,使他们在身心上得到与健全家庭孩子同等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年是教育改造违法犯罪青少年取得新成果的一年,也是预防犯罪工作取得新进展的一年。从全国来看,中央和有关部门召开的治安和劳教、劳改工作会议,对社会治安和犯罪防范工作起了重大作用;各级党委、有关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在教育转化失足青少年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部分大中城市和地区青少年犯罪有所减少;一批失足青少年经过帮教后停止了违法犯罪活动,涌现了一批“浪子回头”、后进变先进的典型;社会秩  相似文献   

3.
浅议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咎淑珍预防青少年犯罪,是要将预防工作做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或将违法犯罪消除在荫芽状态。此项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伟大工程。我国从古至今都讲“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可见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事半功倍,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探讨,过去更多地归结于社会的、环境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家庭因素在青少年犯罪诸因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残缺、家庭环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大诱因。本文试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情况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而“低年龄化”则成为其显著特征之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也呈现了这一特征。例如,我国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少年犯罪一般是从16岁开始,而现在,从11、12岁就开始有劣迹,13、14岁就走上社会进行犯罪活动,到15、16、17岁已形成了犯罪的小高峰。如果将有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和只因未到负刑事责任年龄不以犯罪论处的人数计算在内,其违法犯罪的始发年龄更小。这说明我国的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趋向于低年龄化。在国外,瑞典一位犯罪学者将青少年犯罪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6.
鲍雪梅 《学理论》2014,(32):243-244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笔者对"问题学生"成因及如何关怀"问题学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研究探讨,旨在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力度,从根本上创造教育转化的沃土,解决"问题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和目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各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对这一问题作了认真的、详细的研究,不仅研究青少年违反犯罪发生的原因、特征及其规律,从其中找出违法犯罪的对策,而且还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问题;不仅研究已经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而且也研究正常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及其对问题行为的认识与态度。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展有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青少年对不良行为的认知、容许,一直到内化为本人的态度和外显行为,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中学生对不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他们改造并造就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之材,是贯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转化规律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社会现象,不仅有违法犯罪人员主观上的原因,而且有复杂的社会原因。由于形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題必须从各方面着手,实行“综合治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正是预防、减少违法犯罪、以致最终消灭犯罪的根本保证,它为实行“综合治理”方针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党中央一九七九年批转“关于提請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題的报告”下达以来,由于全党重视,各方动手,标本兼治,积极进行综合治理。上海市的青少法年违犯罪现象正在好转。据公安部门的资料:一九八  相似文献   

10.
原因论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国开始青少年犯罪研究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存在,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社会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什么会大幅度上升?它又有哪些特点?如何处理这些违法犯罪者?又怎样从全社会来预防犯罪问题?等等。鉴于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观点、立场不同,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解释就不一样。例如,近年来,在某些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文章中,就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有些甚至比较严重。尤其是“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散布,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青年研究》1982年第9期的《人性异化与青少年犯罪》,1983年第6期的《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的两点商榷意见》,1983年第9期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11.
胡俊文 《学理论》2010,(4):61-63
青少年犯罪问题己越来越突出,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们社会各部门、学校及家庭必须研究、认识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中主要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剖析,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牵动着千家万户“问题学生”的称呼早已有之,大多数都是从学习成绩和品德行为两个方面给予界定。一般是指那些在行为和心理上有一定偏差,年龄在12—17周岁的未成年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日常行为习惯偏离常轨、不服从教育管理、逆反心理重、自控能力差、道德缺陷明显,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灰色生存状态,甚而可能会在某一诱因的促使下违法犯罪,如厌学逃学、盗窃、吸毒、性乱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学者们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3.
文身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身 (tattooing)不光是一种普通的现象 ,它还与青少年犯罪有一定的联系。本文从文身的起源、文身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什么人文身的比例最大来说明文身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在发现子女有文身情况后 ,家长如何教育子女以防止他们进一步发展到犯罪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环境。虽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是,导致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很多因素是根源于家庭的。从自己所接触到的有犯罪青少年的32个家庭的情况来看,家庭管理教育失当、预防措施不力、生活环境恶化等等对青少年的行  相似文献   

15.
陈晓晨 《团结》2006,(4):45-46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青少年犯罪还经常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1.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不满14岁的儿童的恶性犯罪也屡屡出现,令人震惊。从青少年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不能停留在“描述”这个阶段了,而应当尽快地转入科学的分析和“解释”阶段。尽管已有不少人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往往只是描述性的解释。“解释”在这里的真正含义是“证明”,即犯罪研究应从经验的描述转入科学的证明。一、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现在我们着手研究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解释”的理论设想,这是把青少年犯罪研究推向另一个阶段的尝试。要保证这设想不成为空谈,取决于研究的目的性和科学性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7.
《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登了丛文辉同志关于《“青少年犯罪”不是法律概念》的文章。读后,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与作者商榷。 (一) 研究“青少年犯罪”是不是法律概念,首先涉及到对“青少年犯罪”如何认识。“青少年犯罪”是人们通过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概括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人们接触了大量的青少年进行违法犯罪的社会现象以后,形成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和所以能在我国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中,被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化矫正--以社区矫正对象Y某为典型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调查对象Y某的深度访谈,笔者发现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多层原因,包括对象自身、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以及大众传媒等,共同激发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部分青少年由于独生子女的个性缺陷与性格障碍、对网络的依赖性等造成困难的人际交往以及性无知引发的情感困惑和恋爱危机等原因,导致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并呈现出违法犯罪种类集中性、行为激情性、年龄低龄化、主体团伙性等特点。我们必须从加强青少年的自身预防、改变学校的传统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入手,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20.
周璐 《学理论》2012,(7):165-166
加强对问题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一定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领导,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管理,营造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预防和减少问题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