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的隐喻     
法治是人类社会治国文明的结晶 ,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智慧所能创造的最少缺点的治国形式。法治思想寓意深刻 ,法治是理性之治、善恶之治、法律之治、规则和制度之治、正义之治、权力与权利之治、程序之治及法律人之治。我国的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朱家慧 《学理论》2011,(29):53-54
目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群社会中的个体在精神层面上经历着伴随高速巨变时代产生的诸多困扰,这也使人群社会结构的稳定性面临极大挑战。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著述的《论语》用最朴素简洁的话语去触摸那至高的真理,指导我们怎样观人心、立己命,他教育我们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4.
李新蕊 《理论导刊》2023,(12):72-77
“中国之制”规范“中国之治”,“中国之治”践行“中国之制”,实现了中国式“制”“治”互洽。其内在逻辑集中体现在“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本土内生、“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耦合共进、“中国之制”嵌入“中国之治”现实可行、“中国之制”提效“中国之治”自觉自信四个方面,彰显了“制”“治”生成合洽、关系契洽、运行协洽、转化融洽,为更好探究“制”“治”规避西方式乱象、实现在中国的互融互通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5.
论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红秋 《学理论》2010,(24):148-150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十多年间,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力量之强、影响之巨都是空前的。海外华侨深明大义,维护民族尊严,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将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赵小刚 《学理论》2013,(18):206-207
张载的"知"可以分为见闻之知、德性所知、诚明所知。张载虽然认为德性所知不始于见闻,但张载并未否定见闻之知对德性所知的"启之之要"之功。从探索张载知论的理论来源入手,进而辨析见闻之知、德性所知、诚明所知的关系,以及张载知论的理论意义,从而力图使张载知论清晰化。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涉及的人口之多、地区之广、内容之多、目标之难在世界来说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必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读书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民族兴盛之道、政党巩固之基、人才成长之梯。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掌握知识技能,不仅是个人成长进步、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能力素质、创造一流业绩、成就卓越人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一、党建理论语境下的舆论监督释义在我国,第一个提出舆论监督的是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十七号上,发表了《警告我同业诸君》一文,文中说:"监督之道不一,约而论之,则法律上之监督、宗教上之监督、名誉上之监督是也。"其"名誉上之监督"就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作为一体化的概念虽然形成于近代,但只在  相似文献   

10.
这次武汉引发至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鲜明的重大危机特点,其扩散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危害程度之大、民众关注程度之高、需要保障资源之紧迫不亚于战时状态,更需要我们从更高的视野、更长远的规划、更紧迫的需求、更实效的办法来看待和解决。这次危机采用了军地联动方式应对,在应急管理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0)
在当前的社会治安管理形势下,着力塑造辅警应然公众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辅警应然公众形象的基本表征应包括:权威与公正、循法与守纪、廉洁与高效、亲和与热情。而积极重塑辅警应然公众形象的主要途径包括:保障基本权益以使之坚定信念、维护职业尊严以使之心存敬畏、实现全面法治以使之执法有据、加强日常管理以使之遵章守纪、健全培训机制以使之不断进步、实施严格考评以使之自我激励。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法契约自由之适用以主体间的平等性、互换性为基础,契约正义常相伴而生。但我国商品房交易行为中,开发商与普通买房人经济地位、缔约能力之巨大差异已经消弭传统民法平等性假设适用之基础,从而阻隔契约自由自动达致契约正义之路径。商品房交易行为主体间弱式意义上的平等要求我们重新界定该交易行为契约自由之边界,进而以法律之力匡扶商品房交易行为过于倾斜之天平。  相似文献   

13.
侯芳 《学理论》2010,(22):164-164
关于禅宗和书法的关系,尝试从禅宗情感理论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在理路的相通之处去研究。禅宗情感理论的四个特质:自由之美、空寂之美、对比之美和自然之美,这些在书法的理路中都能找到。  相似文献   

14.
李广春 《瞭望》2020,(9):39-39
新冠病毒凶残刁钻,其传染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影响之远,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党中央英明决策,果断处置,使这场肆虐神州大地的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我们要感谢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同志的不辞劳苦,奋力抗疫,也要感谢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5.
国企攻坚:五战破僵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之难、股份制改造之难、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之难、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之难、社会负担减轻之难,既不是始自今日,也非一日就能攻克。  相似文献   

16.
论"知识解释说"在中西哲学史上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解释说"是在经验论、理性论、建构论之外的另一种有关知识的理论,此种理论有一个优点,就是能打通中西哲学史上的诸多壁垒,如知识与意见之隔阂、发现与发明之隔阂、理智与直觉之隔阂、科学与形上学之隔阂、综合命题与分析命题之隔阂等.这恐怕正是"知识解释说"在中西哲学史上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人们对真理、知识的一些误解,通过总结西方关于真理、知识的理论,试图对知性之真、实践之真和绝对之真等西方称作真理的形式做一简单的反思,粗略地区分它们各自的特点、遵循的原理和检验的标准等。知性知识可分为分析的知识和综合的知识两类;它们分别遵循着同一律和综合的原理;分析的知识需要逻辑的证明,例如三段论证明;综合的知识由于是从感性出发的,所以需要落脚到感性的实证。证明和实证,构成知性知识确立的两种标准。按照这两种标准知识确立起来,即为知性之真。实践之知所遵循的是(相对)必然性的原理;它们之所以为真的标准是现实性,即实践之知的成功实现。按照这种标准将实践之知确立起来,即为实践之真。绝对之知是关于物本身的知识。它以绝对必然性作为成真之原理,它的标准就是绝对自身在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现实性。在绝对必然性中将绝对之知确立起来,即为绝对之真。  相似文献   

18.
白冬 《理论探索》2019,(4):108-115
口供之诱与惑超出了口供本身所能关涉的案件真相和裁判结果,其中亦隐含着国家司法权威,牵扯着司法人员的个人权威、职业心理与职务晋升。口供成为不同主体的诸种诉求之焦点,致使其陷入复杂的需求中,从而产生了口供之诱。口供在满足需求之同时,亦使与口供相关的结果、真相、官威陷入到困惑之中。人性与尊严、真相与冤案、权力与权威皆因口供而暗含着风险和危机,若非以法律理性规制之,则不可抵挡口供之诱。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7)
道法自然是中华文化之根,形而上思维是中华智慧之髓,道生一是中华宇宙观之魂。阐释"三生万物"宇宙图景,揭示宇宙内在的同一性统一性,对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力、凝聚力、影响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紧迫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宇宙的同一性统一性有三重境界:存在之道的同一统一、存在之为存在之道的同一统一、存在之道和存在之为存在之道的同一统一。宇宙的一切皆有空时自然形态,一切皆遵循空时对应法则和空间决定论三定律。宇宙万物之间的空间异同决定时间异同、时空异同,从而主宰、统驭宇宙的一切。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1,(11):31
现代毒物学认为,凡是少量物质进入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和物理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该物质被称为毒物。它包括外来之毒和内生之毒。外来之毒如细菌、病毒、农药、化肥、药物、大气污染、水源污染、重金属污染、电磁波污染、噪音污染等。内生之毒系指机体在其代谢过程中,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