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阻止了日本北进计划,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苏联军民的对德作战;中国战场延缓了日本南进计划,对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论坛》2011,(2):62-6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远征军和云南各族人民、美国飞虎队及抗日盟军在中缅印抗日战场(以下简称CBI)上,与日本法西斯军队进行了若能作战,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国门及东南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谱写了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战的友谊之歌。  相似文献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实现全民族全面抗战的前提,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成,则造成了对日作战两面夹击的军事战略布局,为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开展全民族的持久抗战,形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而能不能建立巩固的军事战略大后方,则是能否赢得对日总体战胜利的又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战场环境是警察进行执法行动的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是影响警察执法行动活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分析警察执法行动与军事战斗战场环境的异同点,探讨警察执法行动战场环境对警察合同行动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利用战场环境条件和有利因素,选择与战场环境相适应的作战形式和方法,趋利弊害,谋取警察合同作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战场环境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对抗环境等构成;战场环境具有客观性、多元性、层次性、双重性和可变性等特征。从警察执法合同战斗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战场环境构成及其特征,其目的在于揭示战场环境与战斗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规律,对寻找警察合同战斗规律,以确立正确的作战指导,趋利避害,取得警察执法合同战斗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商贸出口的重要"桥头堡",缅甸是我国重要的西南邻邦之一。新时期,缅甸的稳定与发展事关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和主权安全,缅甸的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具有巨大的互补优势,而且缅甸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对中国起着支持与配合作用。但是由于印度、美国因素的影响以及缅甸国内形势的发展,中国要实现在缅甸的战略利益将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中国人民不可侮。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前赴后继,进行了长达14年英勇顽强的抗战,最终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使日本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狂妄梦想最终破产;中国人民长期抗战形成的中国战场,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8.
参战部队坚持各该单位党委对作战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生动体现和根本保证。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客观上要求战时指挥决策机制反应迅速、灵活高效,认真研究部队党委领导作战问题,对于确保作战胜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1945年1月,中美英联军在缅甸胜利会师,标志着中(滇)缅印抗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滇)缅印抗战的胜利,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本文拟对中(滇)缅印抗战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探讨.并以此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这段长达14年之久的壮烈历史,我们心中充满豪迈之情和浩然正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争取战后的世界和平和国际格局奠定了基础。因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反抗的时间最早,进行的时间最长,战场最广阔,陆军作战规模最大,牺牲和代价最惨重,才使我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支持。突显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觉醒。中华民族在传统文化的长期孕育和熏陶下,具有强烈的爱国保土、抵抗外侮的优良传统,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宁死不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精…  相似文献   

11.
缅甸是中国的近邻,是我国在新世纪为确保国内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而构筑周边安全战略依托的一个重要环节。昂山素季的获释无疑对缅甸政局和中缅、中美、缅美关系起到重要作用,进而对中国地缘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日战争有四大特点:一是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并坚持到最后胜利;二是建立了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三是军事上持久的、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配合的人民战争;四是民族独立和国内民主革命相结合的战争。中国的抗战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快了中国进入世界的步伐,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初步确立了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这段长达14年之久的壮烈历史,我们心中充满豪迈之情和浩然正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争取战后的世界和平和国际格局奠定了基础.因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反抗的时间最早,进行的时间最长,战场最广阔,陆军作战规模最大,牺牲和代价最惨重,才使我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支持.突显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觉醒.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战场开辟得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它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本侵略者,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战争的计划与部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中国战场拖得日军自顾不暇,使德、日、意始终未能在军事上互相支援一九三六年十月,德、意为了称霸欧洲大陆,在柏林签定了同盟协定,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同年十一月,德、日两国又在柏林缔结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了以德国为中心的法西斯集团。显而易见,他们结此同盟是为了称霸世界的,确切地说,是为了东西夹击  相似文献   

15.
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形成了由云南经缅甸到达印度和中东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中印大通道的战略设想,建设从广州经云南到缅甸的腾越线,“当与缅甸铁路系统之仰光、八莫一线相接,将来此即自印度至中国最捷之路也”,并且高屋建瓴地指出“将来在国际上必见重要”.二战时期,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史迪威公路、中印输油管道对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血脉通道.新世纪之初,云南研究提出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战略构想,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主要是因为有了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斗争的旗帜;是党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和持久战战略,为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指明了方向;是党开辟敌后战场,有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是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逐渐转变敌强我弱的形势;是党倡导并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保证了全民族抗战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7.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大战场之一的东方战场的开辟,极大地改变了东亚与世界的政治格局。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的中国全民族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主力军,它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国力,打破了日本“北进”的迷梦,拖住了日军“南进”的步伐,为苏美英等盟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有两个战场——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欧洲战场的“轴心国”是德国和意大利;亚洲战场的“轴心国”是日本。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最不寻常的年份之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不寻常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有两个日子永载史册,就是“5月9日”和“8月15日”。“5月9日”——德国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电台宣读一份“诏书”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政府接受美、英、苏、中四国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两个日子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主战场的结束,标志着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赢得了彻底胜利。但…  相似文献   

19.
2013年3月1日中国对糯康等四名缅甸籍公民的死刑执行,标志着湄公河"10.5"惨案暂时告捷。这是中国警察在国际执法合作中的里程碑。然而对涉案杀害中国船员的9名泰国军人的法律规制,泰国官方尚无答复。表明中国警察国际执法合作仍未结束。本文选取湄公河惨案侦破为切入点,解读中国警察国际执法合作,分析中国警察在侦破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则,总结案件侦破过程中国际执法合作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为日后破获此类案件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9月3日正式设立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可谓圆了中国人民不该忘却纪念的历史梦。当全世界都在热烈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2005年5月7日的英国《卫报》发表题为《我们不应忘记战争如何胜利》一文,强调原苏联和中国做出的巨大牺牲才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为可能。文章还进一步明确指出:如果不是中国付出了3000多万人牺牲的代价,在亚洲拖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