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和日本目前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业现状有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就业率低、热衷于报考公务员、就业观念保守。大学扩招导致学生素质下降,就业竞争力下降是两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共同原因。区域发展严重失衡及制度性的障碍,限制,导致大学生就业区域和部门选择偏好,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成因,而日本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形势恶化,削减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中日两国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都采取了积极的促进措施,相比较而言,日本的就业促进措施执行更为有力,日本的企业在承担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方面做得更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反映出了我国境内企业缺乏持续技术创新的物质投入和制度建设。在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持续的技术创新需求是日本企业积极招聘和培养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内在动力。日本企业的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制度的良性互动作用,造就了日本企业的竞争实力,也是日本实现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日本企业从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到把其培养成企业的核心员工的过程非常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只有在我国企业中建立持续创新的制度安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中日两国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中日两国女大学生的未来理想生活模式、就业、婚育及家庭意识做了实证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日本女大学生对未来理想生活模式的看法虽然呈现多样化发展,但她们不认为应该像男性那样为承担养家责任而就业,同时在分担家务及育儿劳动方面,男性仅仅作为女性协助的意识也没有改变。而中国女大学生作为社会职业角色的责任感较强,在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性别平等意识高于日本女大学生,但她们仍重视自己未来作为母亲的角色,在工作与育儿产生矛盾时,选择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日本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中高龄者就业年龄歧视问题,日本建立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律制度。日本力图通过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的立法在确保高龄者安定雇佣和禁止在招录员工时设定年龄限制这两个方面有所作为。我国在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立法方面尚处于空白阶段,日本的相关经验带给我国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日本女性M型就业模式的出现,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对女性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相结合的产物。M型就业模式在不影响女性完成其家庭角色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参与社会的意愿,逐渐成为日本女性的典型就业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变化、未婚女性的增多和已婚女性就业率的提高,女性M型就业模式的底部逐渐上升,并呈现出向倒U型就业模式转化的趋势。今后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高校毕业生通过就业、奔赴工作岗位是实现高等教育基本职能最直接的途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以及如何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就业指导体系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高等教育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不算很多.为建立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提供价鉴,本文主要依据日本的有关资料,对日本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目前日本大学就业指导的类型以及改革措施和动向作一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巨额的赔款,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转折点。日本女性地位也受此影响,日本资本主义工厂的增设提供了女性就业的岗位,免费初级教育的实施增加了女子教育的机会,但是女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教育敕语》渗透在学校教育中,女性家庭地位更加低下,无参政权。  相似文献   

8.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多次采取刺激经济的对策,但并没有奏效。为摆脱经济恢复乏力的局面,日本政府制定了结构改革方针,并对产业和就业制定了相应调整政策,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日本主妇再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社会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浓厚的传统性别分工意识,男主外,女主内,这是日本人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也可以说是日本大众一般的生活模式。但是近年来,各种资料显示,日本女性的就业队伍正在不断扩大,她们的生活模式似乎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已婚女性中中年及中年以上再就业主妇的显著增加。所谓主妇再就业,指的是女性以结婚为契机,辞去工作,步入家庭,在一段时期内专心于家务及养育子女。等到孩子们基本自立,可以独立生活时,再次重新参加工作。据日本总务厅统计局昭和57年的劳动力调查统计,就业女性中,35岁以上层占女子就业总数的58.9%,超过半数。昭和62年的《就业构造基本调查》表明,从事计时零工的女性中,35-59岁者居多,占全体的63.5%。另外,平成元年进行的对受雇用女子有无配偶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就业中女子中,已婚者人数远远超出了未婚者,占68.2%。从这些事实来看,近年来,日本女性就业的主力军可以说是那些再就业的主妇们。  相似文献   

10.
陈冰 《新民周刊》2023,(26):22-25
<正>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最近两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都超过了千万人。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下中国的就业问题,已经基本变成大学生就业问题了。就业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需求问题,需要多方共同解决,大学专业设置不合理,成为大学生就业“拦路虎”之一。今年4月初,教育部会同发改委等五部委发布《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之下,社会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老年人的积极参与。而且随着长寿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参与愿望和参与能力都在提升。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已进入人口减少和超老龄社会。人口下降和老龄化将带来劳动力减少问题,对日本整个社会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为了应对劳动力不足问题,日本不仅修改《老年人就业稳定法》逐渐延长退休年龄,保障老年人继续工作,而且开展老年志愿者活动积极为退休的老年人创造再就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平成30年间,日本女性贫困呈恶化趋势,年轻单身女性、单亲女性(单身妈妈)及单身老年女性构成女性主要贫困群体,前者贫困率超过30%,后两者均超过50%,远高于日本平均水平。女性贫困原因在于传统性别分工依然根深蒂固,职场制度性压迫与性别不平等心理仍然较强。因就业环境不友好,贫困女性在职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多从事薪金少、待遇低的非正式雇佣工作。30年来,日本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功能弱化,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后于时代,特别是“单身社会”的到来实际上加剧了女性贫困。日本政府为解决女性贫困推出了一系列如男女平权、促进职场女性活跃、育儿扶持等政策措施,不过从效果看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和谐之基。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成为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赵雅楠  金姬 《新民周刊》2012,(31):74-75
企业不敢"得罪"暑期实习生——如果他们网上"吐槽",倒霉的还是雇主呀。每年暑假,大批在校大学生都会走出校门开始实习。随着经济不景气以及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今年的实习机会显得格外难得。讽刺的是,极富个性的90后实习生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从战后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基本处于高速增长或平稳发展状态,就业状况也非常稳定,失业率很低。即使在70年代初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欧美各国失业率迅速升高,多数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已达到2位数,日本也始终保持在2%左右,最高年份也不超过2.8%。按照凯恩斯经济理论,2%左右的失业率被认为是不存在非自发性失业的"充分就业状态"。但是,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失业人口剧增。完全失业率自1998 年4月突破4%大关以来,一直攀升,2001年终于突破5%大关。失业人口自1994年底为194万,到1998年底上升为294万,增加了整整一百万,1999年突破300万大关,到2003年一直居高不下。从衡量就业状况的另一重要指标"有效求人倍率"来看,1990年为1.43,到  相似文献   

16.
最近韩国一个名为“世界报告” (www reportworld co kr)的大学生知识交流网站 ,对韩国 10 0 0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青年失业对策的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 ,随着失业率的增加 ,很多大学生产生了到国外就职的意向。其中 3 5 %的大学生回答“降低自己的标准 ,首先要就业” ,2 1%的大学生回答“准备考公务员” ,16%的大学生回答“要自己创业” ,而 18%的大学生回答要在国外就业 ,这表明越来越多的韩国大学生倾向到国外就业。在考虑到国外就业的大学生中 ,有 42 %的人目前正在为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准备或者学习外语。他们愿意前往的国家主要…  相似文献   

17.
欧洲就业战略:从就业抑制到就业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伟国  苏静 《欧洲研究》2005,23(6):54-66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一直遭受高失业困扰。高失业不仅严重影响欧盟经济复苏与增长,还危及社会的安定,因此,解决失业问题已成为欧盟的首要任务之一。有鉴于此,欧洲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探索制度性的解决方案。欧洲就业战略就是这种探索的一个集中体现。本文首先着重分析了欧洲三十年来劳动力市场的显著特征:就业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长期失业率比重高,青年失业严重;接着分析了欧洲的失业困境产生和长期未能得以解决的原因:欧洲的失业更多的是与欧洲的就业抑制联系在一起,主要体现在欧洲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劳动力市场政策抑制了大陆的创业精神和市场机制;最后探讨了欧洲就业战略的内容与性质,特别强调其突破就业抑制而转向就业激励的政策企图。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中日战争期间,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紧逼,国共两党的领导人、一些专家学者对日本侵华政策做了大量的揭露和批判。其中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日本侵华政策的文章著作,成为建国后一段时期大陆学者研究这一问题的理论根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术空气的不断宽松,学术交流的增多,大量中日双方史料的不断发掘,我国学者对日本侵华政策问题研究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宽,具有史料价值或者思想性、思辩性的佳作不断问世。至今在日本侵华政策研究领域形成一批稳定的博学多识的研究群体。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日本侵华政策的专著不下…  相似文献   

19.
德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现状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弱势群体,如无技术人员、年龄较大人员、残疾人等。劳动力市场岗位不足、自身技能低以及就业歧视等因素导致这部分群体很难就业。为此,德国政府采取诸如拓展就业领域、开发就业岗位、进行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反就业歧视等政策来促进这部分群体就业。德国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解决弱势群体就业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冰 《新民周刊》2023,(26):6-7
<正>考公考编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但这也阻挡不了大学生们夺得编制的心。每年的国考、省考、事业编成为了大学生们扎堆对决的现场,狂奔在考场间的大学生,和狂奔在求职现场的大学生数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小成长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这一代年轻人对考试似乎抵触情绪越来越少见,反而展露出一种“熟悉感”。在就业压力与不确定性中找到一份稳定,成为许多人求稳之后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