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化,以海权为中心的大国海洋竞争日趋激烈,美西方国家对华新冷战思维浓厚,强化在西太平洋战略布局与行动,我国海洋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临新挑战。面对海洋安全的新情势,我国应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发扬斗争精神,构建竞争导向的海权战略。竞争导向的海权战略在战略环境、战略原则、战略任务、战略目标等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新时代国内外多重因素积聚,为我国构建竞争导向的海权战略提供了巨大动能和支撑条件。构建竞争导向的海权战略,在实践中需要坚持海权发展原则,树立海权竞争意识,优化配置海权资源,着力提升海权能力,全面统筹海洋外交,努力为我国海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竞争导向的海权战略有助于促进我国海权的发展与进步,有效规避追赶陷阱,提高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能力,积极塑造新型海洋秩序,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好的海洋安全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
张辉  曾枝柳 《桂海论丛》2013,29(5):100-104
文章阐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权争端的概况;分析了当前这些海权争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海洋权益的切实维护之道:认为要摒弃"重陆轻海"传统历史观念;重视实际控制和主权宣示;建立高层统一协调机制、独立的综合管理部门和相对统一的海上执法力量;成立中国海权维护委员会;深入研究海洋法和各周边国家法律;大陆与台湾应联手维护海洋主权;采取必要的实际行动等十个方面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在当今乃至未来,中国的国家利益拓展、国家安全威胁、军事斗争焦点皆在海洋。发展海权和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这需要发展强大的海军,其可行途径是:明确海军的角色定位,制定正确的建设思路;加强海军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作战能力;加强非军事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海洋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上升,日本的海权思想也随之发展演进,发展海上武装力量成为其重要结果之一。受各种条件制约,日本无法研制和装备真正的航空母舰,而只能发展类似直升机航母的准航母(日本称为直升机驱逐舰)。此举既迎合了美国遏制中国的需要,也一定程度上给中国海洋安全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增加了日本海上自卫队对美国海军的依赖。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作为地球表面最大的公共空间以及资源的宝库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海洋的战略地位在上升,围绕海洋展开的争夺日趋激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国开始坚定地释放其海权潜力。中国的战略家为其设计了三种海权战略:无足轻重的海权、辅助性海权以及主导性海权。笔者认为,形势的发展以及国家利益的需要使主导性海权成为中国最为科学合理的海权战略选择。执行该战略,中国有必要拓展其战略海疆。因此,中国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诸多方面做好准备,这同时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卢黄熙 《岭南学刊》2015,(2):110-114
从战略高度强化海洋观念,必须树立和强化建设海洋强国观念,树立和强化海洋国土战略资源库的观念,树立和强化海上交通生命线的观念。现代海权的主题是争夺海洋权益,控制海洋就必须发展海军。加强海防建设,必须谋划好海防战略,而海防战略的关键是海军战略。  相似文献   

7.
南海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决定了其复杂的地缘特性、重要的战略地位、激烈的海权争夺.中国与南海地区邻国关系密切同时又存在着敏感的南海问题.中国长期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却得到了其他争议国家"争议搁置、我先开发"的结果.在南海危机频发的今天,中国需要一种新的思维和方式应对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航海事业是英国科学事业从欧洲迈向全球的先导,英国海军部对科学航海事业具有重要影响。海军部对科学航海事业的支持,体现了英国决策层推动科学发展的意志。这深受英国的国家利益驱动,科学航海事业的推进有利于英国航运、贸易与海军的发展,有助于海洋强国建设。英国海军部始建于16世纪,作为一个深具开拓创新精神的部门,海军部在17、18世纪形成了科学组织的功能,并且与皇家学会等民间科学团体建立了密切联系。海军部对英国科学航海事业具有多方面影响,它主导了科学航海的规划,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并培养和输送了具备科学素养的军官与海员。海军部对科学航海的推动,反映了英国的国家利益与科学利益的融合,促进了英国科学事业的进步,反过来为英国海洋强国建设与海权全球扩张提供了助推剂。  相似文献   

9.
刘波 《同舟共进》2013,(1):50-53
翻开近代中国海战史,正是一幅变革中求生存的民族兴衰史,充满令人心酸的战事。知耻而后勇,相信曾经的百年沧桑对今天启发国人捍卫海洋国土、保护海洋权益的海权观,会有所裨益。世界军事史上对海权观最有影响的人是美国军事家马汉,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相似文献   

10.
海权护卫者     
韩诚 《人民公安》2008,(9):46-48
从宇宙中看地球总是一颗迷人的蓝色星球.这是因为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都是被海洋覆盖。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学会了如何利用海洋资源.而海权也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纷纷建立本国的海洋警察——负责国家所有海岸线上的警戒、巡逻、执法等任务的海上警察部队。  相似文献   

11.
麻承荣 《政策瞭望》2012,(7):40-41,42
党的十六大将"实施海洋开发"作为新世纪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国务院为确保这一战略部署的实施,主持制订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  相似文献   

12.
徐焰 《同舟共进》2013,(11):9-11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国人感叹的是,国内发展空间和可开发资源与庞大的人口数量不成比例。现在陆地上已没有能再开拓的“公地”,海洋绝大多数面积还属“公海”,面对陆上资源日显不足的局面,中国的下一步发展只有着重面向海洋。这不仅意味着传统农耕民族习性的重大改变,国防战略也正经历重陆防、海防向争海权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张建刚 《新东方》2014,(3):10-13
近年来,中国在海洋维权方面形势喜人,但在海洋开发方面相对不尽人意。海洋的"权、利"二字不能分离,海权维护与海洋开发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二者只有紧密结合才有长期效能。只有把握"主动、善谋、强势"的三要素,"南海开发"才有实效。笔者认为必须加大对南海经济开发的投入,实现南海及三沙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6,(3)
根据孙中山长期以海洋为平台的革命活动,及其一系列关于海洋战略、海洋经济等讲话和行动,归纳出孙中山的海洋观,包括海权至上、建设海军、发展海洋经济、海南建省等,成为孙中山学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革命理论价值。在当今背景下,孙中山海洋观,仍然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大国和海洋强国的指导方针,也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不可或缺参考,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郁鸿胜 《中国发展》2013,13(3):70-75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海权以及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高度重视海洋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落实中国海洋战略,该文对发达国家的海洋战略进行分析,总结国际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内容,为中国海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赵狄娜 《小康》2023,(19):26-29
<正>当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构建增加了海洋强国建设的外部矛盾和风险,国内推进高质量发展对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设海洋强国。《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4628亿元,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以来,受到岛屿争端和朝鲜半岛安全形势的影响,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异常复杂多变。基于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特别是海洋安全形势复杂化,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周边海洋利益日益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30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提出要坚持维护海洋权益的12字方针——“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坚持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海洋战略缺失一直是中国的短板,这方面后来者不宜苛责于先行者。众所周知,制定海洋战略并付诸实施,既取决于当政者是否具有雄才大略,更取决于国家是否具有经济、科技实力及是否拥有足以保障国家海权的强大战略海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历荣  陈湘舸 《求索》2007,(7):33-36
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而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面对严峻的海上形势,中国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其海洋战略就必须明确提出自己的海权观、海洋权益;积极推进中国与海洋大国及周边国家的海上合作;重视发展海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力求和平解决海洋争端,追求合作安全;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应对来自海洋方向上的挑战;积极强化同主要大国的战略关系,深化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20.
荐书     
《创造》2010,(1)
<正>《争洋霸海》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文天尧著定价:29.00元《争洋霸海》:制海权与国家命运对于中国而言,海权到底是什么?也许,你首先会想到的是中国近代史中那100多年的民族屈辱,想到的是因海权丧失而导致领土被瓜分。所以,当我们自问"中国有海权吗?"这个问题时,我们一定会坚定地说:如果中国过去没有海权,那今天就必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