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洪涛  睢艳卿 《前沿》2014,(1):126-127
随着我国社会化的转型,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普遍存在着父母关爱和监护的不到位、学校教育和措施的不完善、社会环境和相关法律的不健全等,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及安全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而阐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原因,从而提出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问卷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分类、定量、个案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结论为:父母打工对其留守子女的学习影响具有一币两面性,留守儿童并不都是"学习问题"学生.这对于克服对留守儿童的统计歧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出现的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儿童很少受到父母的心灵关爱、生活关照和学习帮助。这种生活状态给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2010年下半年,汝南县人大常委会、县总工会采取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及有  相似文献   

4.
邓瑾 《公民导刊》2004,(7):40-42
改革开放大潮中的重庆周边区县,有大批人员离家出国或到外地去经商、务工或学习,他们把孩子留在家中交给祖辈、代养人或教师照管,由此,出现了一个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孩”,他们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其身心发育会受到哪些影响?他们受教育的状况如何?怎样才能使她们得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刘德春 《政策》2008,(11):58-58
目前,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将孩子留给老人或亲朋好友照看,在家乡接受教育。这些在家乡的孩子远离父母,成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照应、行为管教、学习辅导、心理沟通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邓州市劳务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市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数为8.81万人,其中贫困留守儿童占16%左右。父母的缺位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教育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尤其令人担忧。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针对目前正在发展、学生爆满的寄宿制学校,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把他们留在原住地入学接受教育,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了。以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为研究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将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更为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群体多出现在农村,由于父母劳务输出,孩子留在家乡由老人照顾,在家乡学校读书,被称为"留守儿童"。但是在我区一些城镇,也生活着一群"留守儿童",他们是外地打工者的孩子。父母把孩子留在城镇里上学生活,自己到城外打工。在乌鲁木齐市的4所中小学,"留守儿童"就已超过1000多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9.
侨乡留守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浙江青田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乡的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环境、学习需求、发展方式等特有因素,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更少、更程式化,他们的家庭教育相对更加残缺,人格发展容易出现障碍,对学习的认知容易出现偏差,对侨乡的留守儿童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位一体的帮扶网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进城务工的年轻夫妻由于受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经济水平及工作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多选择把未成年子女委托给年迈的父母或者其他亲属朋友代为抚养和监护,使这些留守的未成年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父母监护缺位、其他监护人监护不到位,以及社会保障薄弱,留守儿童很容易在生理、心理、学习以及行为举止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微言博语     
@走走停停:中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已达到9683万。其中,有近205.7万的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留守儿童和父母长期分离的状况使其生活、安全和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未来人口素质。希望大家在关心城市儿童的教育问题时也关注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而亲子教育的缺位也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长期、远距离的亲子分离使许多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父母缺席”的现象,导致61.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父母。  相似文献   

13.
论点摘编     
发展寄宿制学校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随着邓州市劳务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市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数为8.81万人,其中贫困留守儿童占16%左右。父母的缺位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大量农村父母迁移至城市务工,由此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农村寄宿学校大量增加,这类寄宿学校中留守和非留守的农村青少年在学业表现上是否逐渐趋同?根据广东和湖南省农村寄宿学校1464名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农村寄宿学校中,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影响机制同时存在相似性和异质性。对于所有寄宿学生,参与常规活动和道德信念这两种社会纽带和自我效能越强,学习成绩越好。在留守与非留守差异方面,非留守学生学业表现更佳,且更易受到师生关系的正面影响;对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更加依靠自我效能提高自身的学业表现;对于父母一方留乡陪伴的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反而显著降低他们的学业表现。研究表明,通过增强社会纽带(特别是参与常规活动和道德信念)和提高自我效能,农村寄宿学校可以促进所有农村学生的学业表现,而且有助于缓解留守青少年在家庭方面的劣势。  相似文献   

15.
岁末年初,对于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又可以见到爸爸妈妈,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过大年"。20多年前,贫困地区孩子的梦想是"我要读书"。现在,已经走进课堂的农村儿童的梦想转眼间变成"我想爸妈"。5800万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但不是问题群体。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深度关注。他们吁请构建政府支持、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帮扶、亲情关护的社会化教育及监护体系,给留守儿童以持久、温暖的关爱。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由"留守"导致的亲子分离造成了家庭结构和功能的缺失,这种缺失在方方面面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其中的作用机制,充分了解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作用、留守对儿童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才能知道留守儿童内心的需求与渴望,进而才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期以来,发生了多起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原籍的农村儿童受到伤害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焦虑。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十分关注。为更好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的发展目标。作为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名人员,我也多次对此问题接受媒体的采访,提出了一些看法。就此,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数量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4年初,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与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组成“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影响”课题组,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北京市、河北省和四川省对248位留守儿童父母和359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的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本项研究始于2004年6月底,至2005年12月结束。课题组本报告基于对上述607位调查样本的分析完成。本研究对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为:“农村地区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就业而被留在家乡就读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儿童少年”。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是指夫妻双方在县外务工就…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运生  宋淑娟  陈勃 《前沿》2009,(8):155-157
许多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后,因为和父母情感沟通不方便,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严重的甚或导致亲子关系缺失,进而形成不良性格,产生留守问题。本文依据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沟通的相关调查数据,描述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现状,分析影响情感沟通效果的原因,最后提出增强亲子之间情感沟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层面来说,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农民工流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而产生的;从微观层面来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的原生家庭结构呈现不完整状态,近端社会支持减少,所以我们提倡从社会支持体系的角度探讨留守儿童保护问题。社会支持体系是社会个体生活的"基本生活圈",这个圈子通过社会连结的方式为个体提供养分,从这个角度来说,构建、恢复和完善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是开展对他们社会服务的可行切入点。为了切实掌握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状况,我们在两年的时间里对西部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4000名留守儿童开展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该研究的数据统计发现,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和社会支持总分均较低。这种状况启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应多开展社区倡导工作,以营造留守儿童的外部支持体系,开展留守儿童寻求支持和支持他人的能力训练,以稳固其内部支持体系,多关注男性、13至15岁、非独生、父母长期不回家的和父母与孩子联系频率低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