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红 《前进论坛》2008,(9):20-22
一、党际和谐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土壤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共中央2005年2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党际和谐”这个新思想。正确认识这一思想,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党际关系,探索和谐党际关系的建设途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际关系问题的创造性发展: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提出党际关系的新任务;构筑全方位党际交往的新格局;形成了一整套党际关系的新思路,作出了新的理论创造。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党际关系理论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党际关系的重要论述,揭示了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建立新型党际关系的主张,确立了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指出了政党外交的宗旨和目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全面地回答并解决了党际关系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完整的邓小平党际关系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党际关系思想萌芽于其担任党的总书记时期 ,形成和发展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党际关系思想是总结国际共运史和中国共产党处理党际关系经验及教训的重大成果 ,是对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合作的光辉指南。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围绕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 ,以特殊的国际视角、纽带和渠道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奠基、开创与发展发挥了特殊作用。首先党的成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基工程的源头。其次建国后党际交往成为国家总体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争取国际和平环境、促进国家关系发展均作出了积极贡献。当然 ,党际交往中也存在失误 ,其经验教训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避免重蹈覆辙的路标。总之 ,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党际交往中不断深化 ,党际交往在为中国社会主义服务的过程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联合策略、斗争策略和妥协策略是列宁在俄国革命中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处理党际关系的主要策略。"斗争"策略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坚守,正是为着这一目标,列宁指导布尔什维克党与各种反动政党和机会主义政党进行坚决斗争,以确保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妥协"策略体现了列宁因时制宜处理党际关系的方法论,正是因着这一方法,布尔什维克党在不丧失革命原则的前提下与其他政党达成的妥协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最大化。"联合"策略既内蕴着斗争,亦包含有妥协,集中体现了列宁在处理党际关系上原则性与策略性、价值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政党关系,而这种政党关系开辟了我国党际关系和谐的新境界。在我国政党制度的框架中,共产党是保持和促进我国党际关系和谐的主导力量,民主党派是重要力量。民主党派在开发我国政党制度合法性资源、保持政治秩序和发展民主、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和政党活动的制度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们应该不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努力提升民主党派在促进我国党际关系和谐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居于领导地位,是由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决定的,由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性质决定的,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不能把西方多党制的政党关系作为衡量我国政党关系的标准.民主党派组织上的独立性和党际关系上的平等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和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只能是政治领导,只能通过民主协商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的共同性、我国民主党派的主动性和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多党合作的政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领导与合作、执政与参政、互相监督与共同进步的党际关系模式,和谐是这个模式的本质特征.无论是从历史与现状来看,还是从中国政党制度的本质要求与比较研究来看,党际和谐都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党际和谐所形成的权威与自由、平衡与效率、多元与一元、秩序与活力的统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党际和谐也因此成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不仅要从制度上完善,更要从理论上完善。多党合作架构下的党际关系有其自身特点,这些特点体现我国政党制度不同于他国政党制度的价值。因此,对多党合作架构下的党际关系进行系统的科学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经历了40年的发展演变,收获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其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有效区分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并对政党外交进行合理定位;创造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和新型政党关系思想;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和合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其实践成果主要有:多元机制化建设的形成;政党外交数量和质量获得迅猛发展,建立了政党外交新格局;党际关系促进和推动了国家关系的发展等。在积淀成果的同时,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如必须坚持正确的党际关系指导原则;必须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开创政党外交新局面;必须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特色和优势,推动我国总体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柳森 《传承》2011,(24):65-67
王稼祥作为新中国党际外交的奠基者、开拓者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党际交往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党际关系思想,其中包括党际关系要着眼于维护和创造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党际关系中要做到平等与独立自主并重、党际交往要坚持各类政党的和平共处、党际关系中要做到国内建设与国际责任并重等,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柳森 《传承》2011,(9):65-67
王稼祥作为新中国党际外交的奠基者、开拓者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党际交往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党际关系思想,其中包括党际关系要着眼于维护和创造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党际关系中要做到平等与独立自主并重、党际交往要坚持各类政党的和平共处、党际关系中要做到国内建设与国际责任并重等,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两次体制变迁,分别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由此带来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虽然两个阶段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过程和最终取向并不相同,但中共几代领导人的理论思路是共同的.因此无论是前一阶段的行政放权,还是后一时期的不断磨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都为我国提供了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党际交往四项原则,中共开拓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崭新局面。我党恢复和发展了同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关系;本着"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谋求相互理解与合作"的精神,恢复和发展了与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的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各种类型的民族民主政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往与联系;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交流和接触。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20年前,中国与东盟开启了历史性的对话进程,掀开了双方关系崭新的时代篇章。这不仅是世界大变化和大发展的20年,更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大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并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利益的20年。  相似文献   

17.
由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吴毅撰著的《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2 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一书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作者长时期的田野调查为基础 ,将四川省东部一个普通山村———双村置于 2 0世纪中国社会宏观变迁的大场景中进行考察 ,力图揭示其在上个世纪一百年中的变迁历程与轨迹 ,并对引致变迁的诸种变量进行分析。该书是以政治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乡村政治的一次尝试 ,也是以小叙事对话大话语、以小历史解构大历史的一次实践。当人们对新世纪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党政关系是以政党为核心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是中国政治的主要问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研究西方党政关系的发展,借鉴其中有益的东西;考察中国党政关系的演进,继承其中合理的成分.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范式选择:党政关系规范化.并简析了党政关系规范化与政党执政能力、政党执政方式、政党执政规律、政党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和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作了概括总结,包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具体实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用中国特色的党际关系理论和政党外交思想指导实践;区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使党际关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关系,以国家利益作为党际交往的最高准则;既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也坚持国家关系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淡化意识形态,并不是放弃意识形态追求,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意识形态利益;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向往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突出的,目标是明确的,内涵是全面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又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全能公安与有限公安、主业与副业、打击与预防、人本与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