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教养立法在即,笔者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即劳动教养制度是其他法律制度不可替代的,应当予以保留;当前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问题较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改革劳动教养制度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现行保安制度中限制和剥夺公民人身自由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保安措施之一。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实施50多年以来,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教育与挽救违法犯罪人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公民人权意识的觉醒,劳动教养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本文主要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2013年底,劳动教养制度被正式废除。但是关于如何填补劳动教养制度废除之后的法律空缺,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制度重建问题展开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已存在几十年,它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十分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确实存在不少缺陷.表现在:一、劳动教养的性质模糊不清.二、劳动教养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三、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过于狭窄.四、劳动教养适用的标准不统一.五、劳动教养期限设置不尽合理.六、劳动教养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可从对劳动教养的性质定位、取消地域限制、确定适用对象、调整期限、简化审批程序、取消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机构等六个方面对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面临诸多困境:形式上的合法性困境、程序困境、理论根基困境。只有立足于“人身危险性”的理论根基,才能合理解释劳动教养处罚的严厉性程度,才能保证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此种理论根基的准确定位使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向保安处分制度过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黄教珍 《湖湘论坛》2006,19(1):54-55
从理论基础、实体规范、适用程序、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等方面着手分析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提出改革构想:制定独立的劳动教养法,使劳动教养既非行政措施化亦非刑罚化,也不实行西方国家的保安处分化,而是建立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介于刑事法和行政法之间的独立法律制度,从而既克服劳动教养制度的现存弊端,又实现对劳动教养对象全新的社会化开放式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熊菁华 《北京观察》2003,(11):42-44
目前,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这些措施中,除了被废止的收容遣送、收容审查制度外,还包括劳动教养、收容教养、收容安置抚养、行政拘留以及逮捕、拘传、拘留等刑事强制措施。在此,笔者仅对争议较多的劳动教养、收容教养、收容安置抚养等制度加以评析,试图揭示其中不适合法治新要求、不够完善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劳动教养制度的评析和修改建议劳动教养制度建立于1956年。有关劳动教养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的决议(1957年)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决定》的决议(1979年)以及公安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1982年)。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养制度废止以后,原先适用于劳动教养的违法人员应当施以何种处遇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该制度自从产生以来,其适用范围就一直在不断扩大.根据劳动教养制度的性质和设立目的分析,其对象范围应当排除吸毒和卖淫人员.据此,只有情节轻微的违法犯罪人员属于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该项制度废止以后,需要尽快建立相应的社区矫正制度作为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占霞 《前沿》2006,(1):128-131
独具中国特色的劳动教养制度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有其存在的价值。劳动教养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公民权利和人权保障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日益加强的国际人权对话和交流中,劳动教养的法治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立法规定的粗疏,尤其是程序规范的缺损,劳动教养在实施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不断受到质疑。本文将从现行劳动教养制度日益凸现的问题和弊端入手进行阐述,进而对劳动教养制度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它既是我国法学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也是西方社会攻击我国人权状况的主要层面.本文对劳动教养制度存废争论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并结合法学理论对之进行评析,认为劳动教养制度不能废除,应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廖真贵 《前沿》2010,(2):85-88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重点是为了解决处于犯罪边缘的违法行为的社会控制问题,故准确定位劳动教养制度的性质极为关键。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劳动教养制度定位为介于刑罚和行政处罚之间的一项独立的法律责任制度,与刑罚中的自由刑、行政处罚中的拘留刑共同构成我国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完整的法律处分体系,提出构建完整的司法矫治化型的劳动教养制度及操作体系,以求与我国法治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养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自1957年创立以来,教育、感化、挽救了大批违法犯罪人员。然而,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劳动教养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立法等诸方面都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完善劳动教养立法,使劳动教养有法可依,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中国已有近五十年历史的劳动教养制度进行改革是现实的需要,而为其寻找到立足点是立法化的前提。从现行法律制裁体系、劳动教养的对象入手分析,劳动教养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保安处分化是其理想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进行社会控制以预防犯罪的一项重要制度,劳动教养制度中国家权力的运行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制约,使其扩张与滥用成为必然,容易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没有达到控制、预防犯罪的目的。因而,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其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必须以人为本, 设计基点应为权力本恶,国家权力必须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相似文献   

15.
程书兵 《公安研究》2009,(5):45-50,88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对惩治和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净化社会环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现代国家和谐社会的法治要求,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着重大改革。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前途在于教育矫治化,从实体、程序、执行等角度建议制定《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养是我国特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打击处理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新《刑法》实施,各项刑事、行政法律制度日趋完备的新形势下,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公安法制部门,应重视和研究劳动教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和加强劳动教养审批工作,以充分发挥劳动教养手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存在低位阶与高位阶规范明显冲突、制度设计不合理、程序严重不当及违反国际人权公约等方面缺陷。法学界对该制度的激烈批判引发废除、保留、保安处分化之争。根据西方保安处分制度的基本特征吸取其基本原则和可行性规定,对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适用对象、期限、程序等做出修改,专门制定《劳动教养法》。  相似文献   

18.
对劳动教养制度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经历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当前,在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处于急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如果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劳动教养制度加以审视,就会清晰地发现它缺乏应有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因而总体上是违反法治和侵犯人权的。因此,改革和完善劳动教养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本次常委会会议于12月24日上午,对国务院关于提请废止《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的议案进行了分组审议。普遍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实施五十多年来,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劳动教养制度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根据决定,劳教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在劳教制度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教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决定自28日公布之日起施行。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正式废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