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联舫 《政策》2013,(5):69-71
文明,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的执着追求,寄托着人类超越局限、追寻幸福、和谐共存的梦想。恩格斯对文明曾作出这样的表述:"文明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步状态。"建设"文明湖北",是省委、省政府顺应湖北经  相似文献   

2.
熊辉 《理论月刊》2007,(1):56-58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与人类社会进步相伴随的是人类对消费深度和广度的无止境追求,人类在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中不断创造和消费着各种相应的“美好”、“幸福”符号,正是这种符号促进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是在维持人类生存的基础上追求“幸福”符号的历史;从本质意义上讲,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生产和消费的就是符号——已经超出生物学意义的代表着人类“美好”、“幸福”生活理念的符号。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的幸福观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健康与精神生活,它既能促进个体人的精神健康,又可以对整个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时代,人类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不同.中国人的幸福观有"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即色即空"、"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不同类型.在扬弃前人幸福观的基础上,当代中国人正在追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一致"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你幸福吗?——2010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发展观下的幸福感 人们把幸福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有人觉得这样的认识还不够,提出作为终极目标还应该包括人类发展、公平正义。其实,人类发展的目标与个人幸福的追求本应该是一致的,发展的角度看幸福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从上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国民幸福指数”这个概念,以取代“国民生产总值”。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5.
至善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西方道德哲学中,至善是道德本体论的探求,是对道德终极价值的形上追问,是西方本体论哲学的缩影。但不论思想家们对至善的理解多么不同,它始终蕴含着人类的"合目的性"和幸福两个因素。至善既包含着最完满的幸福,又是人们所努力追求的目的。马克思抛弃了传统本体论哲学,立足唯物史观,从社会实践出发,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道德善的最高目标,把西方传统本体论"至善"的内涵转换为人们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揭开了本体论的神秘面纱,使至善原本就含有的对人生理想和幸福追求的一面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6.
"德性幸福论"源远流长,它强调道德对幸福的决定作用。近代以后,增加了幸福也是道德前提的认识维度,形成"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之伦理原则。然而,幸福与道德的区别不容抹杀,道德不是实现幸福的手段,更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而是对个人追求幸福的行为约束。只有社会幸福(人类幸福)才可与善直接同一,个人幸福却与善部分重叠、部分分离;时而重叠、时而分离,造就了德福一致和德福相悖并存的社会现实。国家应致力于德福一致社会的建设,凭借合乎伦理且有效的社会制度,把德福统一从偶然性转变为一种社会必然性。个人应追求有道德的幸福,在创造价值、分享资源、促进公益中实现德福兼备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7.
康德对人类幸福煞费苦心的经营超越了哲学史上任何一位思想家,他并不反对人类对幸福的追求,而是要将这种追求纳入合理的实践理性的客体(至善)中。所以,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幸福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实现幸福的问题。康德的这种思路可以被理解为"合理的幸福论",以区别于他所批判的基于单纯自爱意图的"幸福论"。这种合理的幸福论必须被看做是康德道德哲学的必然组成部分,而不应该被看做是其思想前后矛盾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08,(7):94-94
宁淼、陈汉省在《理论导刊》2008年第3期撰文认为,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国度,人们对幸福的定位和追求不一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幸福的要求更加体现出时代特征与和谐特质,作为城市,必须适应这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对于幸福的理论与实践,古今中外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并没有直接的、系统的论述,而只有零散的表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界定、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西方幸福观和中国传统幸福观进行综合、详细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应是人类社会最高形态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幸福观即共产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幸福,永远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幸福,只有公平的经济繁荣,协调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发展,才是通向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提出的国家建设目标,也是每个人的向往和社会的整体追求。在西方幸福研究中,大多以抽象人为假设前提,以假设的、片面的"人"为逻辑起点循证的幸福也必然是片面的幸福。以"现实的人"共同实现"美好生活"为幸福的新时代人民幸福思想则正视人的自然性、社会性、道德性、主体性,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美好生活为幸福内容,以全体人民的共创、共享幸福为目标,来追求全面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贾璐 《传承》2011,(28):42-43
人类文明社会及其思想家和大众一般都把幸福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人类是自己幸福的主人,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幸福。但是围绕幸福概念,从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从历史的视角比较和分析古今中外哲学家、伦理学家对"幸福"的理解和阐释,总结所形成的各种理论流派和观点,对中西幸福观比较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比较北欧、美国、不丹三种幸福形态并借鉴它山之石,结合中国国情,探索中国式幸福的"特色"、社会图景与构建路径,旨在厘清什么是中国式幸福,如何发展中国式幸福。中国式幸福是一种偏理性主义的幸福,经济幸福水平适中,国民幸福感较高,强调社会成员共创、共享幸福,物质与精神幸福相统一,注重幸福的简约与可持续,追求人民普遍幸福。中国式幸福由经济幸福、社会和谐、精神幸福、生态文明和身心健康"五维一体"构成其社会图景。构建以幸福为本的发展目标、提升幸福生产力、减少痛苦(不幸福)因素、培育国民理性健康的幸福观、营造幸福农村与幸福企业等,是推进中国式幸福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在学术界对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中,存在着表面化和片面性的缺陷。为爱因斯坦指引社会主义方向的"社会-伦理目的",是他的宇宙宗教上帝概念所内含的"有秩序的和谐"社会图景。爱因斯坦的有秩序的和谐社会主义,是一个由自由的个人构成、民主治理、人民生活安全和幸福的社会。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思想,直接来源于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冷静分析。尽管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尽相同,但却与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有着某种相通之处。爱因斯坦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完全的计划经济,也许是人类奋斗和追求的一个远景目标,它只能随着人类智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打开王永年同志的书,一个久违的名词——"崇高"清晰地映入了眼帘。在今天,当人们视功利为人生之首骛的时候,躲避崇高、消解崇高、调侃崇高,成了一些人追求的时髦。对此,永年同志表现出沉重的人文忧虑。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对崇高的追求,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崇高的价值导向;崇高尽管可以一时被遮蔽,但它是永远不会泯灭的。为此,他发出重建崇高、追求崇高的呼喊,试图振作世态人心。"幸福与崇高是人类追求的永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小康》2012,(12):6-7
正专家点评创造幸福、体验幸福、保障幸福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邢占军当幸福成为热点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其实它从来就不是"奢侈品",人类自诞生以来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任何时代的人们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幸福生活形态,尽管在内容上可能会相差很大,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幸福生活都是靠人们的辛勤劳动创造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台湾社会出现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希望保持既有的生活现状与方式,选择安逸与小清新,追求较为现实的生活小梦想,却不求大改革、大变革,不求大幸福、大发展、大格局。这就是当今台湾出现的一种社会新思潮——"小确幸",即追求"小小但确实存在的幸福"。"小确幸"是一种"后现代"、"后物质主义"的思想与心理表现,有它出现的社会经济背景,有它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讲道:"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总书记所言幸福之意境可谓至真、至善、至美。劳动创造了和继续创造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幸福;一个社会的劳动状况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社会属性状况。尊重和崇尚劳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的价值基石。"劳动之尊"这一社会劳动价值命题的核心内涵就是"尊重劳动和劳动的神圣与光荣"。本文立足社会主义劳动精神的本质内涵,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将"劳动之尊"作为社会主义劳动精神的一个基本假定、一个基本价值命题,从尊重之尊(劳动人格)、尊严之尊(劳动权利)、神圣之尊(劳动使命)与尊贵之尊(劳动成就)四个基本的劳动价值维度理性解说"劳动之尊"这一体现人类永恒追求的劳动精神命题,旨在解析社会主义的社会劳动意志,求证社会主义劳动文化的精神基础,冀以宣传社会主义劳动精神、加强社会主义劳动理论自觉和坚定社会主义劳动自信。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科学》2014,(4):46-46
<正>"幸福是人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共同追求。""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幸福的历史。人类的知识就是追求幸福的知识。但迄今为止,人类并不幸福,人的知识中最不完备的依然是关于幸福的知识。""首届幸福国际(北京)论坛"于2014年6月28日在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政府官员、企业家、媒体代表500多人到会,讨论中国与世界共同面临的困惑、问题、目标、挑战:如何提高民众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24)
正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这五大幸福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拉动了消费增长,也促进了消费升级,而这些产业,还是为中国公众"制造幸福"的绝对主力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幸福的思考和追求始终是个重要命题。如今,中国人对于"你幸福吗"的追问,已经逐渐从电视调查节目中的访问变成了每个老百姓每天都会关注的"国民问题"。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发展幸福产业,或将是"制造幸福"的捷径。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