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忠杰 《前线》2012,(9):11-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范畴,也是一个命题,更是一篇精彩美妙、深邃复杂、丰富多彩、宏伟壮阔的大文章。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我们应把它写成什么样的文章?特别是,怎样来写好这篇文章?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好文章、长文章、大文章。  相似文献   

2.
梁衡 《新湘评论》2009,(9):48-52
文章是思想的载体、艺术的表现。我向来主张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当然,读文章也应从这两方面来读。如果让我在古今文章中选一篇最好的,只能忍痛选一篇,那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报》2012,(9):59-59
中华文章浩如烟海,其中有一支“政治美文”,即既有思想,文字又美的文章,其作用远在其他文章之上。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思想文化的美文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4.
要写好文章,必须多读文章。平常阅文无数,落笔前却觉没观点、没思路、没素材,成文后又觉内容浅薄、语言直白,原因何在?我想除了读得不够多、不够精之外,尚欠正确的读文章方法。  相似文献   

5.
梁衡 《新湘评论》2009,(12):49-51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范仲淹怎样写文章。三、我们该怎样做文章—文章达到的“三境之美”1.一文、二为、三境、五诀在中国古代,文章是官员政治素质的一部分。“立功、立德、立言”三者缺一不可。古今有三种文章,一是官场应景,空话、套话,人们很快忘记;  相似文献   

6.
梁衡 《学习导报》2011,(23):37-38
我一直认为,文章写作主要有两个目的: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文章最后作用于读者的或是思想的启发,或是美的享受,可以此多彼少,当然两者俱佳更好。文章的题材可以是多样的,有的便于表现美感,如山水;有的便于表达思想,如政治。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文章历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文风建设,早年毛泽东同志就专门写了《反对党八股》一文来批判不良文风,倡导新文风。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惩治文山会海,提倡写有新意有思想的短文章,写语言生动活泼的好文章。与这一要求相比,当前我们的许多文章在使用语言文字和用词造句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良作风。主要是: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何以如此?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对于文章来说,标题犹如“文眼”,至关重要。因此,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决定文章的命运。现在有的文章标题太平、太长,别人一看标题就不想读这篇文章。文章标题的弊病由来已久。时下文章特别是理论文章,标题主要存在三种弊病:一是平,二是长,三是公式化。有的标题竟长达十七八个字,二十多个字,又平又长,又呆又笨,毫无生气。且不管文章的内容如何,只就标题而言,就因其乏味而使读者扫兴,懒得一读。那…  相似文献   

9.
5月21至22日,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茂名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撰写的文章,经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评选后入选研讨会交流文章,并应邀参加研讨会。入选文章代表了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较高水平。现将此文录后,供我们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3,(32):64-64
毛泽东是政治领袖,不是一般的文人或专业作家。他的文章源于他的政治生活。一般来讲,政治家的文章天生的高屋建瓴,有雄霸之气;另一方面又理多情少,易生枯燥之感。但毛泽东巧妙地扬长避短,文章既标新立异,又光彩照人。毛泽东之后有许多人学他,也写文章,还出书,但迄今还没有人能超过他。  相似文献   

11.
有话好好说     
读现在的一些公众文章,时常感觉语言很生涩,也很费解。有的文章遣词造句极端个性化,作者用一种经过自行改装的语言,旁若无人地描述自己的思维,生僻得不得了。而要表达的意思,据内行人说有的也不一定很深奥,只是作者刻意追求某种效果而已。这和现在写文章的人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也许有些关系,但不管什么原因,读这样的文章,读者是真遭罪。  相似文献   

12.
有话好好说     
读现在的一些公众文章,时常感觉语言很生涩,也很费解。有的文章遣词造句极端个性化,作者用一种经过自行改装的语言,旁若无人地描述自己的思维,生僻得不得了。而要表达的意思,据内行人说有的也不一定很深奥,只是作者刻意追求某种效果而已。这和现在写文章的人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也许有些关系,但不管什么原因,读这样的文章,读者是真遭罪。  相似文献   

13.
欣赏妻子     
黄永武 《新湘评论》2013,(18):53-53
谁都听说过一句话并且深信不疑:“老婆是人家的好,文章是自家的好。”如果进一步问:“为什么呢?”许多人或许就不知其所以然了。其实关键就在懂不懂欣赏嘛!捧着自己的诗文,横欣赏,竖欣赏,“酒倾杯尽竦狂发,大笔连圈自己诗”,因为肯用欣赏的眼光,读自家的文章,文章才特别好。若在欣赏自己妻子的时候,眼光不要老是向外弯,也肯像面对自己的文章一样,横欣赏,竖欣赏,红笔打圈,妻子哪有不美的?  相似文献   

14.
做得一手好文章,未必能当一个好领导,但是作为一个好领导,则应该具备做得一手好文章的本领,这是直接体现其自身业务素质、称职与否的标准之一。历史上一些杰出的领导者多有杰出的文章传世。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以及韩柳、“三苏”、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人和他们的文章,均是好领导与好文章相结合的典范。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全国解放之后;无论是行军路上、炮火间隙,还是在昏暗的油灯下和简陋的窑洞里,都手不离笔,写下了大量…  相似文献   

15.
在《共产党员》杂志中,我比较喜欢“说长道短”栏目。喜欢的理由是:一是贴近现实。该栏目的文章,不仅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而且观点鲜明,说出了大家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二是由小见大。此栏目的文章短小精悍,三五百字,题目不大,但提出的问题却都是大问题。三是感染力强。文章有感染力,才能影响人,  相似文献   

16.
近日,美国《外交家》网站刊登美海军军事学院专家詹姆斯·霍尔姆斯和吉原梭井的文章,对中美海军的战力优劣作了分析和对比。文章认为,二者间难分伯仲。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3,(11):60-60
倪德刚在9月23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文章,新中国成立前,尤其是井冈山时期丢了不少,有的至今下落不明。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会议上,专门讲了丢失文章的事,他说:“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  相似文献   

18.
没有激情就没有文章。当年,笔者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以血气方刚的好胜,展露才华的抱负,寒窗苦读的感慨,侃侃而谈的激昂,一气呵成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也许是激情的感染力发挥了作用,答辩组的老师兴之所致,脱口而出:“没有激情就没有文章。”对我的毕业论文和答辩表现给予了概括和首肯。这句评语,我一直记着,一记就是差不多二十年。“没有激情就没有文章”。无病呻吟,故作深沉,亦步亦趋人云我云,写不出象样的文章。不敢说自己的文章写得怎么怎么好。但,时时以“没有激情就没有文章”激励自己,努力把一篇篇文章写好。文如…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2,(3):15-15
今年是彭真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面向广大首都市民和社会各界征集反映彭真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的文字资料、影像图片,体现彭真同志光辉思想、工作业绩和精神风范的理论性文章或回忆性文章。回忆性文章应侧重记述与彭真同志交往的点点滴滴,以小见大,反映其言传身教和当时的历史真实。文章字数不除。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政治领袖.不是一般的文人或专业作家.他的文章源于他的政治生活.一般来讲。政治家的文章一方面天生的高屋建瓴.有雄霸之气:另一方面又理多情少,易生枯燥之感。但毛泽东巧妙地扬长避短,文章既标新立异,又光彩照人。毛泽东之后有许多人学他,也写文章,还出书,但迄今还没有人能超过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