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凤春  刘波 《群众》2023,(16):47-48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离市场最近,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是创新需求的主要提出者和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最终实现者。江苏一直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工作,坚持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迈向新征程,江苏需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提升发展。科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在江苏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要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核心作用,把党建的新成效转化为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地区。本刊邀请来自基层的部分十八大党代表畅谈创新发展体会、总结实践经验,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泰玲 《群众》2015,(2):59-60
<正>近年来,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呈加速发展态势,但苏南苏北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因此,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已成为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和当务之急。一、苏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的战略机遇首先,从国际经济格局发展变化看,苏北面临着全球科技革命的机遇。21世纪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和新兴产业成为发展的新潮流。在国际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7,(12)
<正>促进科研与产业的有效衔接,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是实现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驱动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创新集群作为集聚多种创新要素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有利于有效整合配置区域创新资源,加快科研成果的创造、转化和推广。培育壮大创新集群,有助于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体现科技创新效果,对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集群是江苏实现科研与产业有效衔接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5)
正科学中心是体现一个地区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科教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江苏是科技大省,但科技场馆的建设明显落后于许多地区,波切需要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化科学中心。就国内而言,广东科学中心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区具有深厚而悠久的经商传统,明清时期以苏州为代表成为全国商业最为繁华的城市。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近代江苏所受灾难尤为深重,切断了该地区商业经济自身发展之路,成为推动商业活动法制化的外在因素;江苏本身深厚的传统商业经济基础则是其得以实现商业活动法制化的内在因素;以江苏地区思想家为核心系统提出的商战理论是促成清政府进行自上而下实施商业活动法制化改革措施的思想动因,同时也是该地区在走向商业经济法制化道路后迅猛发展居于全国前列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群众》2006,(5):1-1
最近.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要求全省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使江苏成为创新体系富有特色、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机制健全高效、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文化鲜明活跃、创新环境愈益完善的地区;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引领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研发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对外技术依存度、专利授权量等主要创新指标提前达到国家的要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排序居于全国前列,部分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加速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传统的投入拉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基本实现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沿江新一轮开发对江苏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江苏实现“两个率先”需要有足够拉动力的动力源;另一方面,江苏实现“区域共同发展”也需要寻求地区平衡发展极。沿江开发可以提供这种动力源和发展极。一、聚集现代制造业,形成国际制造业基地江苏沿江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城市密集,外资进入集中,开发区密集,制造业聚集,开放效益明显。江苏沿江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群众》2020,(19)
正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江苏作为一个科技大省和经济大省,具有创新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善、发展环境良好等优势,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李源潮 《群众》2006,(5):4-8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乃至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支点。我们要坚决执行党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深入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科教优先方针,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在全国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一、加快科技创新是江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江苏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殊的省情特点,决定了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作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路径,把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决定江苏未来命运的战略决策。加快科技…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8)
<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新要求。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实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目标,迫切需要抓住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信息化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着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积极培育信息消费新增长  相似文献   

12.
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宏伟目标:到本世纪末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全省全面实现小康,部分地区初步实现现代化,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苏锡常)地区作为江苏经济的发达地区,能否在2000年率先初步实现现代化?本文试作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江苏作为全国经济、科技较为发达的省份,更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应以企业为中心,由企业、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织等创新的相关组织各司其职,保证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决策、投入、研究开发、承担风险和利益分配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在这个体系中,要形成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合理分工的格局:大公司与企业集团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应大力扶植…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报告指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科技创新的能级对发展质量的支撑力是呈几何级别上升的,江苏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的科教大省,应更加重视以历史眼光、全球视野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规律和趋势,增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支撑其一,科技创新扮演着区域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的角色。在区域经济活动中,企业的高成长性和  相似文献   

15.
弘扬“三创”精神 推进“两个率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两个率先”,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是党中央对本世纪头二十年江苏发展的总定位,是江苏人民在新时期全力追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两个率先”,既要有发达的经济、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科教、和谐的社会、良好的生态,也要有先进的思想文化以及蕴含其中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新江苏,不仅包含建设新江苏物质文明,也包含建设新江苏精神文明。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思想精神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地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之中,是我们实现“两个率先”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张兴中 《群众》2012,(8):40-41
编者按: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提升发展。科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在江苏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要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核心作用,把党建的新成效转化为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潘娟  金春鹏 《群众》2024,(2):52-5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江苏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发展基础最好、开放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具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江苏要依托扬子江城市群集聚创新要素、凝聚创新动能,切实增强全球要素资源配置和创新策源能力,积极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阵地”,培育形成具有江苏特色、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区域,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于乾顺 《前沿》2006,(5):227-229
人力资源开发是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事关苏北地区发展的后劲、全面性和可持续性,进而事关江苏能否顺利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因此,苏北地区应该先行人力资源开发,从人力资源的现状和管理开发模式的不足着手,通过有效的渠道,制定策略加快苏北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07,(10):F0002-F0002
江苏无锡国家高新区位于江苏无锡新区,经过15年的创业和奋斗,无锡高新区现已成为无锡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窗口、科技  相似文献   

20.
孙志高 《群众》2023,(11):6-7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其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是重中之重。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必须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重要论述,推动科技和产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需求激发科技创新,勇当全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