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春 《世纪风采》2009,(3):21-24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人军委常委。这在开国将帅中是仅有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八旬高龄参加了长征全过程的红军老战士杨衍宗在沈阳披露:是根据红一方面军几名"有墨水"的干部日记中的记录算出来的。据介绍,长征从一开始就不是走直路、大路,部队的行军路线迂回曲折...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贺敬之的《雷锋之歌》,40多年前朗诵过的诗句现在还记得:“面对今天:血管中的脉搏该怎样跳动?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啊?什么是青春的生命?”“历史在回答:人,应该怎样生?路,应该怎样行?”  相似文献   

4.
要问“今日的历史特点是什么”,人们会脱口而出:迈进新世纪。人类告别了一个百年,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百年。在新的百年里,人类会怎样,我们会怎样?这种宏观的思索,不正是一种战略思维吗?记得在学习江泽民同志2000年6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时,我的注意力曾经被他的一个论点所吸引。他提出:“要大力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并特别警告大家“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不重视,对重大实际问题不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讨,是很难做好领导工作的,而且是很危险的”。他的话很中肯,份量也很重。战略,泛指重大的带…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演出     
朋友闫患了癌症,去医院复诊时,医生问他:“病人呢?”闫说:“我就是啊。”医生说:“你?你怎么跟没事人一样?”他笑笑:“那应该怎样?灰头土脸、满脸悲切?与其悲观失望,还不如快乐轻松地过好每一天。”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04,(22):18-18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沉淀了浓厚的官僚色彩。为人者,一旦官袍加身,则曰其为”人之父母”,官是官,民是民,与庶人有着不同的处事准则,形成了封建社会的“为官之道”,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应有怎样的为官之道呢?党的优秀儿女、“为民书记”郑培民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向封建社会官道思想提出了挑战,在他的日记中庄严写下了“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相似文献   

7.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谁是雷锋的榜样呢?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刘思乐,甘做革命的‘螺丝钉’。”刘思乐,何许人也?他为啥有“螺丝钉”称号呢?2009年2月,笔者采访了当年在沈阳军区和雷锋齐名的“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即原孟州市关工委副主任、现已退休的刘思乐老人。  相似文献   

8.
柔和的力量     
毕淑敏 《求贤》2010,(9):28-28
记得早年学医时,一天课上先生问题:“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 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  相似文献   

9.
张兵 《党史博览》2009,(7):43-45
2007年岁末,我去北京市报房胡同采访柯华大使,并送去我参与主编的《见证奥林匹克》一书给他。该书中的一篇《乒乓使者到几内亚》,就是他提供的。我开玩笑说道:“柯校长还记得我吗?”他笑答:“名字记得,模样记不清了。你要知道,我刚刚过了92岁生日。”我打量着他笔挺的腰板儿、稳健的步态,听着他从容的叙说,觉得与35年前同在外交部湖南“五七”干校时无大差异,竟一时不敢相信他是年近百岁的老者!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怎样对待挫折○史天经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走过了一条“三落三起”、“三下三上”的坎坷不平的道路。其逆境之险、挫折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是怎样对待挫折的?怎样越过坎坷走出逆境的?这其中的经验、方法和智慧,对于我们的党和人民,都是一笔非常宝...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死后总会在世间留下一些东西。见到他 (她 )所留下的东西,也就能了解这人生前的“一二三”来。   雷锋死后留下了一本日记。他的日记中不仅记录有他所做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好事,而且每篇日记后面都写有他的感想。从这些极其普通的日记中,我们窥见了雷锋极其高贵的品格。   焦裕禄死后留下了一把破藤椅。一九六四年春天,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重,他经常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从这把破旧不堪的藤椅上,我们看到了焦裕禄为了兰考的老百…  相似文献   

12.
贺金钟同志所著《一个组织部长的日记》,1998年3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23万余字,时间跨度为8年,从1982年8月9日记起,截止到1989年8月7日。这段时间,从政治背景说,正是改革大潮从共和国热土上风起云涌的时候,由于各方面利益的调整,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而旧的问题和矛盾并未彻底解决。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局面,长期担任组织部长的贺金钟同志自然要接受考验与洗礼。那么,他又是怎样在这种坐标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对待世界和自己的呢?一、公道正派。谁都知道,组织部长是管官的“官”,自然处在权力中…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农村牧区发生了很大变化,农牧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在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广大农牧民还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张金田: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下乡搞调查。在调查中,曾多次听到农牧民念叨农村牧区缺少文化的事,尤其是一些基层干部的话更让人值得回味:“眼下村里人有三盼:一盼上级把符合农村实际的文化精品送下乡;二盼文化下乡能坚持下去;三盼文艺工作者能够深入农村,写出反映农村实际的作品来。”农牧民的“三盼”,实际上反映了农牧民群众对文化下乡的渴望。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牧区的文艺市场成…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1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在20世纪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历史中,朱德的名字是不朽的。他早期是怎样拿起枪杆投身革命的呢?与他一起奋斗的家人又是怎样的命运呢?在党内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特别是在黑白颠倒的“文革”中,他又是怎样襟怀坦荡、顾全大局的呢? 近日,笔者专访朱德的嫡孙、空军大校朱和平同志,听他讲述“爷爷”那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赵萌 《廉政瞭望》2013,(12):62-63
“孩子,你还记得你结过婚吗?”“不记得。”“你丈夫死了,你现在成了寡妇。”“要作多久寡妇,爸爸?”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0,(15):50-51
五年前,从马永红休学参选村委会主任之时起,关于他的争论就从没有停止过:同学说他有严重的思想洁癖,村干部说他“恃才傲物,狂妄自大”,官员说他“不好相处”。学生、支农志愿者、村官、丈夫,角色转变的背后,马永红走过了怎样的路?又有着怎样的心绪?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乡镇领导,其责任就是带领广大农牧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刘建国同志日记1993年年末,刘建国被组织分配到丰裕乡担任乡长,后任党委书记,时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间,今后农民怎么安排种植,干部怎么去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干部群众都对此疑虑重重。刘建国同志在深入农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农民只能以上地为依托,靠种养加增收入.在具体操作中,他带领全乡各级干部,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走科技兴农、农牧结合的兴乡富民之路,用扎实的工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农民在良好的农业生产环…  相似文献   

18.
恩怨一笑     
《廉政瞭望》2013,(10):69-69
1934年3月16日.季羡林日记:“晚上同(李)长之访叶公超.谈了半天。他说我送给他的那篇东西他一个字也没看,这使我很难过。”第二天的日记写道:“心里老想着昨天晚上叶公超对我的态度——妈的,只要老子写出好文章来,怕什么鸟?……我已经决定:叶某真太不通,我以后不理他的了,真真岂有此理。简直出人意料之外。”又记:“晚上同长之访老叶,(他)明明在家里.却说出去了.不知什么原因。真真岂有此理。”  相似文献   

19.
杨度(1874—1931),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他一生的经历曲折奇特,颇具戏剧色彩。他曾从一个学习新学、探寻立宪救国之路的有志青年,转变为依附袁世凯、策划“洪宪帝制”的“筹安会”首领,又从一个“帝制余孽”演进为拥护孙中山、倡导民主共和的革命者。几年后,他又脱离国民党。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度人生角色的变换,折射出中国近代历史风云的变幻。那么,杨度的思想和政治追求是怎样发生变化,他又是怎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呢?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11):71-71
股市暴跌后的睡眠 昨天问一炒股朋友:“最近股市暴跌了,睡眠怎样?”他说:“像婴儿般睡眠。”我赞叹道:“不愧是高手!这都能睡得着!”他沉默半晌说道:“半夜经常醒来,哭一会再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