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斌 《前沿》1996,(Z1)
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转型问题李斌近代以来,每当我国社会出现一次大的变革,中酉文化的关系以及民族文化的转型问题,便被人们尖锐地提出来加以讨论,改革开放更把这一问题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可以说,将文化转型问题纳入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视野,在一种更加自觉的层...  相似文献   

2.
小康社会青年价值观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科技等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必然带动文化转型,进而促成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建,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社会变迁。在这刚刚步入小康社会的今天,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呈现出小康社会的特征。如何分析和认识这一变化,并正确引导青年的价值取向是青年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向较全面、较深层转型的特点。转型时期经济实践向传统计划经济道德观和现代市场经济道德观提出了挑战。实践呼唤适合转型时期的道德观。转型时期的道德观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道德文化的精华融汇,是一种承先启后的道德观。根据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实际,转型时期道德建设应体现先进性、广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把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战略重点,从经济、教育、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推进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开放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国社会置身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期是社会问题的高发期。这是世界各国的经验。社会不稳定是所有走上现代化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西方政治学家把这一现象总结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滋生着动乱”,“现代化所带来的问题与其所提供的机会一样大”,“这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举的过程,它以人的错位和痛苦的高昂代价换来新的机会和新的前景”。我国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中,生产力迅猛发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发展阶段,市场机制的运作也已经启动,这一变革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体制能否取得根本性的成功,则不仅取决于经济理论和政策对经济实践的科学指导,而且也取决于社会中能否创造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价值体系,使民族文化精神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支持。如果我们把“市场经济”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那么,有理由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取得由表及里的成功,需要有利于它发育成长的文化因素的滋养。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和犯罪问题的哲学范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转型时期的现代化与犯罪问题的研究是个难度极大的课题 ,应从多角度进行研究。用哲学范式的研究主要是把这个问题放在发展与代价的框架下进行讨论。犯罪作为现代化的一种代价与现代化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理论和实践都要求我们对待现代化中的犯罪问题要有正确的代价观 ,保持一个理性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一、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瓶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温家宝总理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诺言的行动体现,更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包客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闵敏 《求索》2011,(12):88-89,74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提出来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和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此社会语境下,本文分析了文化产业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探索了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联动发展机制,最后以我国西部重镇西安市为例,阐述了文化传媒之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实践策略,以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参鉴。  相似文献   

9.
刘珩 《思想战线》2013,39(5):49-58
以文化转型为导向的中国乡村建设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同样以文化转型作为问题意识的欧洲人类学的"本土化"过程,在知识范式、研究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对于中国乡村建设具有多重的借鉴与启示作用。二者在特定的区域所进行的研究,以及获得的地方性民族志经验表明,文化价值体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语境及其实践主体,地方性知识应该也必须构成经验反思的基础和前提,才能使具有这一文化自觉意识的乡村建设运动,不至于沦为西学的一种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可追溯至鸦片战争时期。彼时,近代知识分子在彷徨中探寻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发展出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为中华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创造了重要政治前提,从而逐渐将"文化"从微观意义上的科学文化知识、文学艺术等上升为具有文明意义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扎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一国的文化传统又不一定能保证现代化的成功实现。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化转型要准确把握历史向度,把握住社会现代化这一大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42-42
答:十八大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不仅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战略,也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由生态文明的本质和内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去年11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集体学习,首都师范大学齐世荣教授、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就“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这一题目进行讲解。这次学习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而两位授课的教授也因此受到各界的关注。钱乘旦是最早重新审视英国的和平变革历程、把改革模式作为社会发展道路之一,加以动态的历史学研究的中国学者,他提出的改革是现代化转型的一种可能模式的观点,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他是最早介绍现代化理论的学者之一,并提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应用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的核心、发展的条件与发展的价值取向等观点,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发展观。一、发展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在提出和分析了当代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后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自己”。这是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第一,发展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认为,发展问题不仅是当代中国的关键问题,也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因此,“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对于中国而言是中西结合的社会文化成果的运用,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领土上的重要实践,具有推动整个社会和历史进步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集融合于一身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发展,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同时,也响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性的主义文化,建立了符合中国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将时代因素导入文化之中,形成了一种能够为中国发展提供推动力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产物,也是我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必然要不断认识和落实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转型期的文化发展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社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变革,文化发展中影响政治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深入研究文化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消除文化发展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对创设转型期稳定安宁的政治环境,保证文化发展以至整个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稳步有序,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化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文化”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指的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观念形态(即意识形态)的文化,所讲的文化发展即社会意识形态的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对社会的综合治理。这引发了学者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治理能力的相关思考。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的治理手段,虽然并非是现代社会的常规国家治理方式,但却在中西方传统社会至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国家治理中的文化因素入手,考察文化引发治理困境、促进治理转型、达成治理优化的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18.
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一种理论上的宏观建构,同时又为我国教育治理实践提供了改革的思路与方向。当前中国教育治理体系正处于现代化的过程之中,身兼传统与现代二重性。由于政府行政职能边界模糊及其履行的失当、学校对政府依附关系、社会组织的低度发展、教育治理制度顶层设计的缺失等问题,使得中国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遭遇一定的障碍。因此,中国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构应以张力理论、共生理论、职能转型以及制度变迁为基础,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组织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文化方面来讲,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把农村文化建设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日两国文化转型的外部背景都是借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文化,而内部背景即近代前期两国文化自身的发展状况却有所不同,这决定着两国面对文化转型时的心理准备,也预示着文化转型过程的难易,决定着现代化的进程。中日两国在近代文化转型时期对西方文化的器物、制度以及思想三个层面的理解和学习过程有各自的特色和局限。对我国当前的文化转型及现代化进程而言,上述史实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快餐式”文化转型与“慢炖式”文化转型相结合;二,制度设计与思想建设并重;三,加强同各类文化间的交流;四,走综合创新的文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