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宋刚 《天津检察》2010,(1):22-25
缓刑制度因其轻缓性,开放性的特点适应了刑罚缓和化,社会化和非刑罚化的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现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立法所采纳。本文将在考察缓刑制度的超源,分析缓刑制度的优越性的基础上,通过与缓刑制度发达国家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的比较,对我国大陆刑法中缓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3.
郑照中 《特区法坛》2003,(78):15-16
缓刑是一种考验刑,是指对犯罪之人判处刑罚,但在一定时间内暂缓执行刑罚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对被告人判处刑罚,同时宣告暂缓执行,但又在一定期限内保持执行的可能性。基本条件是适用于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具有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刑罚不致于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4.
如今,缓刑制度虽然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并在管制轻微犯罪分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中国的缓刑制度还是有它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之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我国缓刑制度现状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结合国外先进立法和司法经验以及中国特有的国情,以此提出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 缓刑是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时间暂缓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这一制度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首先确立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先后采用了缓刑制度。我国刑法也规定了缓刑制度,而且是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的缓刑制度是预防犯罪,改造犯罪分子,实现我国刑罚目的的有效武器。为了深刻理解和正确适用缓刑,对中外缓刑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缓刑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缓刑作为对犯罪分子在惩罚的前提下宽大处理的一种刑罚制度,现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刑事立法所采纳。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结合世界各国有关刑事立法,从缓刑的适用条件、监督考察、撤销、法律效力及其后果等方面加以探究,以期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7.
美国缓刑制度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琦 《犯罪研究》2005,(2):61-69
美国缓刑是社区矫正方式之一,起源于中世纪英国,经19世纪40年代一名叫约翰·奥古斯塔斯的波士顿制鞋匠之不懈努力,逐步发展,目前已成为美国使用最为广泛的刑种。由于犯罪率的逐年上升,使用缓刑对缓解美国监狱的拥挤现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美国带来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犯罪形势与缓刑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对缓刑进行改革以充分发挥其节省司法资源、矫正犯罪人、促进犯罪人回归社会的功能成为必要。美国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完善的震慑缓刑制度虽然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但瑕不掩瑜,其在节省司法资源、促进犯罪人回归社会、缓和社会矛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表明其所蕴涵的合理因素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本文建议在现行刑法规定的缓刑制度之外,借鉴美国震慑缓刑制度所蕴含的合理因素,创设一种新的混合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克莱门斯·巴特勒斯认为:缓刑是对付犯罪的明智政策。当今社会,人类对自身的价值倍受重视,体现在刑罚上就是在其漫长的发展道路上逐渐轻缓的过程。随着肉刑的被废止和死刑的被严格限制,自由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掀起了一场非监禁刑化的过程。集中体现刑罚人道、刑罚公正和刑罚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一、缓刑制度的由来和发展 缓刑是一种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缓刑的特点是以被告人构成犯罪为前提的,一般是在被告人定罪以后才存在适用缓刑的问题。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的犹豫制度,因而以被告人已经确定的刑罚为基础。附条件地不执行是缓刑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与实际执行刑罚的区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这就是我国的战时缓刑制度。战时缓刑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刑罚裁量制度,一直受到我国刑法学界和军事法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张青  刘旭 《中国司法》2006,(11):105-108
19世纪80年代,随着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加之20世纪初传统刑法改革所提出的刑罚个别化的思想,行刑不再片面强调惩罚犯人与预防犯罪,犯人的矫正和重归社会得到更多关注,社区矫正和其他以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刑罚措施开始彰显效益,缓刑制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9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生命法是用以调节生命社会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生命法学研究是以生命法为核心的生命法律文化,并从简要回顾生命社会关系的内涵与外延及古往今来的演变入手,探究了生命社会关系的法律调节,以及生命法的定义、地位、特征及其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缓刑制度,主要基于刑事政策上之要求而产生。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是最初设置缓刑的直接缘由;藉以鼓励犯人自新,使缓刑成为改善犯人的手段,是现代刑事政策要实现的积极目的。18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法学家倡导报应刑(近代报应刑)的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他们认为:对犯罪科处刑罚,是基于正义的要求,刑罚应当依照同害报复原则  相似文献   

15.
<正> 缓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是体现教育刑思想的现代刑法的产物。它自1870年创建以来,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世界性的刑罚制度。缓刑制度在现代刑罚制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学者把缓刑当作是“一个独立的刑法上的反应手段,它在抗制犯罪的刑事政策中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正确、适当地运用缓刑,可以有效避免短期自由刑所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不失为监改少年罪犯,预防重新犯罪,使少年罪犯在身  相似文献   

16.
缓刑制度在我国现行的刑罚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对我国缓刑制度的研究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现行缓刑制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现实的执行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从浅析我国的缓刑制度入手,剖析了该制度的几点缺陷,并对其立法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江民才,欧阳顺乐我国刑法中的缓刑制度自问世那天起,便带有一定的先天不足。从立法的角度检讨我国缓刑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并逐步加以完善,对于充分发挥刑罚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缓刑的社会效果应注意作为具体运用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的适...  相似文献   

18.
略论缓刑制度的适用郑培兵缓刑,是刑罚具体运用的一项制度。它是指人民法院对危害较轻的犯罪分子,有条件的不执行所判刑罚,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刑罚执行的可能性,以达到刑罚目的的一种既宽大而又严肃的制度。它的主要特点:一是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二是附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未成年犯缓刑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肇始于美国的未成年犯缓刑制度以其人道性、合理性、经济性、司法实践中的实效性等特点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纳。我国的缓刑制度具有没有区分未成年犯和成年犯而统一适用,与我国现行的未成年犯刑事政策相违背,因此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应设置有别于成年犯的未成年犯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20.
缓刑作为一种日益受到重视的监禁替代措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最受欢迎的刑罚辅助手段之一。但由于各国的国情、文化的差异,对缓刑制度的立法也呈现出多样性。本文仅从缓刑撤销制度这一视角,比较中外之差异,以期完善我国缓刑制度,发挥其谦抑、人道的刑法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