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成 《传承》2014,(7):142-143
清西陵是清朝入关之后修建的第二个皇家陵寝,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旅游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基于保护清西陵遗产,这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如何在保护好清西陵遗产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是当地政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成语故事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壤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壤?”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相似文献   

3.
龙邱山考     
龙邱山位于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东营村西北隅,山上庙宇应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供奉碧霞元君是其中心功能,在龙王庙祈求风调雨顺是其直接功能。龙邱山是一处与“龙”有关的神奇之地,山名原用“丘”字,清朝雍正年间因避讳孔子之名改用此“邱”字,此“邱”属正体字范畴,故龙邱山标准用字是“龙邱”。  相似文献   

4.
龙邱山考     
荣敦宁 《传承》2013,(11):132-134
龙邱山位于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东营村西北隅,山上庙宇应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供奉碧霞元君是其中心功能,在龙王庙祈求风调雨顺是其直接功能。龙邱山是一处与“龙”有关的神奇之地,山名原用“丘”字,清朝雍正年间因避讳孔子之名改用此“邱”字,此“邱”属正体字范畴,故龙邱山标准用字是“龙邱”。  相似文献   

5.
享有“北京后花园”美称的保定,是多处名胜古迹的集结地。 在这里有清代雍正等四位皇帝的陵墓构成的清西陵,它被列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野趣横生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三坡;还有芦苇摇曳的白洋淀、直隶总督署遗址及至今水鸟争栖的古莲花池……保定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驻足留连。 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保定易县的永宁山下,距北京125公里,四周群峦叠嶂、古树参天、风景如画,半个清王朝的王骨都埋葬于此。这里不仅有规模宏大的古建筑,更有旖旎的自然风光。三座巍峨高大的石牌坊和大红门构成一个巨…  相似文献   

6.
“处”之考略冯铁金平常我们所说的“处’与县是平级,合称为“县处级”。从溯源角度讲,”处”的名称来历比之于部、司、厅、局、科要晚。“处”作为一个官署机构,大约是从清朝才开始有的。清·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一载:“国初有议政处,政设立议政王大臣。雍正间设军...  相似文献   

7.
“对接京津”战略是省市立足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易县作为环京津重点县(市)之一,按照“对接京津、大有作为”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口叫响一个牌子,发挥两大优势,建设三大基地,实现全面对接”的发展思路。围绕这一思路,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易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这一目标,立足县域生态、产业、文化等比较优势,着力打造生态易县、文化易县、繁荣易县、和谐易县,不断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社会既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春秋》2021,(2)
正辛亥革命埋葬了大清王朝,那些"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王公贵族和遗老遗少,不愿意臣服于新的民国政府,又不能"壮烈"地以身殉职做大清朝的殉葬者,便纷纷卷起铺盖卷儿走人。上哪里去呢?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标锁定在当时的德国租借地青岛。先后有100多名逊清遗老纷至沓来,到青岛蛰居,其中仅副大臣(侍郎)以上者就有20多人。一时间,青岛成了清朝遗老聚集之地,自然也成了怀旧乃至复辟的策源地。青岛这处避风港,不时地在全国掀起一些波澜,一些复辟阴谋和诡计,  相似文献   

10.
一施琅是清初的一名武夫勇将。他以自己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受命“独任专征”,在做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1683年率领清军一鼓作气打败了台湾的郑氏政权,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施琅堪称得上清朝一代海军名将,可算是历史上真正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大统一的第一人。他的功绩可谓大也。人谓:施琅乃“仁人而兼大智大勇矣”;“大哉,将军之功,可铭闽山而不朽!”“奠封隅以永固,巩奕叶于苞  相似文献   

11.
古今“怪”鉴潘杰怪人、怪事、怪物,自古有之。论到“怪”字,想到了历史上两个有名的“怪人”:一是清朝的郑板桥,一是唐朝的李峤。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首,他曾为官,然“十年清知县”,却未捞“十万雪花银”,总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做的“怪事...  相似文献   

12.
班禅额尔德尼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形成的两大传承系统之一,另一系统为达赖喇嘛。“班禅”是“班禅额尔德尼”的简称。“班禅”和“达赖”两个封号都是由中国清朝皇帝正式册封的。“班禅”一词始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当时...  相似文献   

13.
《荀子·劝学》说:“干、越、夷、骆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吕氏春秋·知化》说:“夫吴之与越也,按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越绝书·纪策》云:“吴、越为邻,同俗共土。”又说:“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也有类似记载,说“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相似文献   

14.
王毅鸣 《前进》2011,(1):32-35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山西永宁州(今吕梁离石区,其故里来堡村今划入方山县)人。作为清代社会优秀官员的代表,在清朝一代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雯 《今日广西》2007,(20):11-14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河北省易县属古燕国,多慷慨悲歌之士。公元前。燕人荆轲从易水旁出发,赴咸阳刺秦王,以死报国,留下了千古绝唱。半个世纪前,在易水旁的狼牙山上,再次传出一曲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的气吞山河的豪迈颂歌。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9,(9)
<正>于成龙(1617—1684年),清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方山县来堡村)人,出身于乡绅之家。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乡试,考取副榜贡生。时值明末清初,时局动荡,于成龙在永宁州(州治今山西吕梁离石区)安国寺隐居读书6年。为了网罗人才,清朝拓宽了取士的途径,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于成龙获得了参加选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蚶江港原名“岱屿”,又称“锦江”、“锦里”,位于泉州湾口南岸,为泉州总口,是晋江通往外洋的咽喉。“上襟崇武、獭窟,下带祥芝、永宁,以日湖(即石湖)为门户,以大、小坠山(亦称岱屿)为藩篱,内则洛阳、浦内、法石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宜“大”而“全”文\李玉贵一、开创企业宣传之“大”清朝赵翼有诗味道:“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这首诗揭示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的规律之一──新陈代谢、推陈出新。这条规律对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来说也...  相似文献   

19.
“满蒙联姻”与“备指额驸”制度清代满洲皇室和贵胄与蒙古王公实行的世代“满蒙联姻”,是清代的一项重要的国策,为清王朝柔服蒙古部落、巩固统治的羁縻措施之一,在清史中占有重要一页。所谓“北不断亲”是为清皇室与蒙古王公的姻戚关系延续不断。“满蒙联姻”的涵义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清朝皇室娶蒙古王公之女为后为妃。二是皇室公主和宗室格格下嫁蒙古王公贵族。道光初年,清王朝又制定了“备指额驸”制度。在漠南蒙古早期归附清朝的科尔沁、巴林、喀喇沁、奈曼、翁牛特、土默特、敖汉7部王公子弟和下嫁的公主、格格的子孙内,从15岁以上到20…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铺砌IU浅粉色花岗岩条石的工程正在紧张进行。您是否知道,这一块块浅粉色花岗岩条石来自何处?1998年9月,天安门广场地面改造工程举行公开招标,河北省易县出产的浅粉色花岗岩一举夺魁,被确定为铺装天安门广场的最理想的石材。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人们对易县的关注。位于北京西南100公里处的河北易县,面积2500平方公里,拥有人口53万,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县,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著名的事件。战国中期,燕昭王在此营建燕下都城,并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在荆何刺秦王的故事中,荆阿临行前曾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