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现行《物权法》是占有保护的实体法依据,可是要想真正的使占有获得保护,除了实体法规定以外,还必须有相应的程序法规定作保障,即占有保护请求权必须有程序上的占有之诉的制度相对应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必须构建我国的占有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盗赃占有虽系无权占有、恶意占有,但盗赃占有亦应享有占有权利推定的效力。占有是时效取得制度的基础,虽然时效取得并不以善意占有为必要,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在时效取得之时效期间上会有重大差别。占有既为事实,盗赃占有也受占有保护。盗赃占有人所受的保护,不限于自力救济权与占有物上请求权,还包括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与不当得利请求权。  相似文献   

3.
占有制度是物权法的核心内容.就性质而言,占有既不是一种单纯的事实,也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事实.占有制度的社会价值在于维护占有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市场交易的安全,实现社会经济秩序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占有之诉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中的令状程序,后为英国法所继承,并发展为英美财产法上的占有;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则通过法典化继受罗马法,以请求权为基础确立对占有的保护。在对民事实体法进行改造的同时,可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对占有的保护制度,将占有之诉纳入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最终对其设置单独的案件审理程序;同时,立法上明确规定占有之诉与本权之诉的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东明 《前沿》2003,(3):93-97
在民法中 ,占有制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对物的利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占有制度的三大功能 ,即 :保护占有功能、表明本权功能和取得本权功能 ,并提出了在中国构建所有权、他物权、占有制度相协调的物权法格局  相似文献   

6.
民法与刑法上财产占有概念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与刑法上的占有,都是指占有人以占有意思对财产进行实际的控制与支配,但民法上的占有与刑法上的占有在占有的意思、占有的对象物、占有的客观、占有制度功能方面均有不同。民法上的占有在客观方面不仅表现为对物的事实上控制与支配,也包括通过法律关系的间接控制与支配。刑法占有作为一种单纯的事实支配状态,其法律手段对财物的控制与支配看重的是占有人对财物的现实控制与处分地位。梁丽案是民法上的占有,不属于刑法上的占有。  相似文献   

7.
在占有性质的认识上,历来有事实状态说和权利说的争论。但是这两种观点都没有认识到占有的实质。占有在性质上应当是一种法益,即地位上低于权利,但是却受到权利保护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张喻忻 《前沿》2010,(4):121-125
我国对占有制度的研究素来都很不充分,《物权法》关于占有的规定也只有5条,与其他编相比,显得过于单薄而且极其不相称。立法的单薄显示出研究的薄弱,为了更好地促进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必须对占有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尤其是对占有制度的价值这一基础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笔者认为占有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法律的一般价值在它身上都能体现,它无疑是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秩序、达到效益优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占有制度是各国民法中重要的制度之一 ,对于判断物的归属 ,明确占有人的权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该制度 ,不仅给许多民事法律关系造成障碍 ,而且造成刑法实践中的一些矛盾、问题。确立完善的占有制度 ,通过占有的事实赋予占有必要的权利 ,有助于准确地认定罪与非罪、区分此罪与彼罪 ,更加公正合理地量刑。  相似文献   

10.
存款占有的归属是和存款相关的财产犯罪讨论的核心问题,占有的对象是物,但刑事立法和有关司法解释早已将财产性利益纳入了财产犯罪的规制范畴,在对民法和刑法的存款占有进行讨论的基础上,以法秩序统一为出发点肯定存款占有归银行占有,在此基础上对常见的存款占有的案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占有制度是各国民法中重要的制度之一,对于判断物的归属,明确占有人的权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该制度,不仅给许多民事法律关系造成障碍,而且造成刑法实践中的一些矛盾、问题.确立完善的占有制度,通过占有的事实赋予占有必要的权利,有助于准确地认定罪与非罪、区分此罪与彼罪,更加公正合理地量刑.  相似文献   

12.
王俊霞 《前沿》2002,1(4):54-56
本文以一起侵权案为引子 ,通过对各国占有制度立法例的剖析 ,结合我国的立法及实践问题 ,提出我国应规定的占有制度为 :基于对物的实际管领的事实 ,以占有公示为基点 ,通过善意取得制的适用 ,用权利推定方式 ,赋予实际占有人在特定条件下享有对物的占的、使用、收益、排除他人非法侵害的权利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事实婚姻与重婚罪的重合适用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正义和秩序两个角度分析了事实婚姻制度与重婚罪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事实婚姻制度的秩序诉求是要建立一种否认事实婚姻行为效力的婚姻登记制度,通过这一秩序诉求的达到,进而实现意思自由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的正义诉求;重婚罪制度的秩序诉求是建立刑法保护的一夫一妻秩序,通过这一秩序诉求的达到,实现一夫一妻的伦理正义。从对两者的比较分析中推论出对事实重婚行为应当同时适用两种制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善意取得制度中,真正权利人的利益与善意受让人的利益相互冲突,传统民法理论向来将占有委托物与占有脱离物的区分作为一个重要的利益衡平工具.以民法权利外观信赖保护理论为基点,对区分肯定主义立法和区分否定主义立法进行评析,认为善意取得制度应扬弃占有脱离物与占有委托物的区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物权法的价值选择进行评价,并对未来民法典中的善意取得制度提出了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5.
马波 《前沿》2005,(10):149-151
市场经济发展日益完善,迫切需要完备的民法加以调整,而我国民法典至今未出台。为此,许多学者对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占有制度。为了完善我国物权法体系,民法学界对占有及占有制度逐步重视,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目前,在我国民法中建立占有制度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然而在如何构建中国占有制度这一问题上,学者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本文旨在分析占有性质和构成要件,并对《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的占有制度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6.
孙嫦婵 《前沿》2005,(6):115-119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以来民法上一项至为重要的制度。然而在现代社会,观念所有权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占有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现象日益普遍化。占有改定与以交付为标志的动产物权公示产生了潜在的冲突,形成民法中的一种“精神分裂症”。本文在利益衡量与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就占有改定情况下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认为在占有改定情形下善意取得之适用问题,采类型说不失为合理之处理方法。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物权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对盗抢微信红包行为的定性,需要在明确微信红包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微信红包的占有状态。微信红包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有形、无形财产,而是具有存款的性质。微信红包是微信号主基于其与财付通支付平台之间的委托协议而产生的具有财产性利益的债权。财产性利益是盗窃罪的行为对象,占有的本质是事实性要素。但是,一方面,在介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侵犯财产类犯罪中,需要对事实支配理论作出新的解读;另一方面,占有的事实支配理论需要规范性地补充解释。这一思路对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侵犯财产犯罪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占有制度的研究素来都很不充分,《物权法》关于占有的规定也只有五条,与其他编相比显得过于单薄而且极其不相称。立法的单薄显示出研究的薄弱,为了进一步完善立法,必须对占有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而研究的起点就是占有制度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占有制度在经济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它既是达到效益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占有的涵义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从占有的性质,构成出发,揭示占有的涵义,然后从其功能对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物权法》是占有保护的实体法依据,可是要想真正的使占有获得保护,除了实体法规定以外,还必须有相应的程序法规定作保障,即占有保护请求权必须有程序上的占有之诉的制度相对应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必须构建我国的占有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