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公安工作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性的解释,都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无论在价值理念上、工作范围上,还是在勤务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安工作成为贯彻政治、行政、法律多元价值结构的一项旨在确保政治稳定与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这样的解释揭示了公安工作主体、手段、目标与方向以及工作范围等方面的内在特质。这一解释对研究公安学理论,把握公安工作规律以及指导公安改革的路径方面都有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正廉洁执法是政法公安工作的根基和生命线。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必须以法律、政治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为价值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遵守法定程序为保障,以正确行使公权为基础,以严守警规警纪为底线。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生产力标准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公安工作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依据国家法律和公安法规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把社会生产力标准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由公安工作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的。第一,从社会治安的角度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同社会治安状况的好坏有着直接的  相似文献   

4.
任剑涛 《思想战线》2006,32(5):13-20
施米特、阿伦特对于革命与制宪关系的论述,实际上都受限于他们的政治认知、生活经历、政治期盼和价值取向。他(她)们的不同论说都是想借助于政治革命来讨论制宪问题,将政治、道德与法律的三元复杂关系,做了政治与道德的二元处理,落入了将法律政治化或道德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5.
《公安教育》2024,(2):6-8
<正>2023年,云南省公安厅(以下简称省厅)聚焦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围绕新时代公安工作职责使命和加强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需要,按照“2+4”(培养培训融合,民警学警兼顾,内容、对象、方式、支撑四措并举)工作思路,坚持政治能力的价值取向、做强基层的鲜明导向、实战实用的训练方向,着力提高全警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二十公”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置于队伍建设的首位,不断增强广大民警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从现在起到2008年,是首都公安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首都公安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队伍政治思想教育、管理的保障作用更加凸现。重视和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作为公安分县局的政委,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职责,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公安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公安工作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的客观需要。当前,在公安工作中应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大局观念,牢固树立严格、文明、公正、效能、公开的执法思想,切实提高法律素养,自觉接受法律监督,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扩权强县"改革在实现了市县双重解放之后,引发了利益调整与角色重构等多方面的深层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跳出"扩权"思维,建立"分权"基础,在政治、经济、管理、行政、伦理、法律层面上界定改革的价值取向,并通过制定战略目标、加强政治意愿和协作、强化问责制度、确保地方财源、合理分配事务性项目、确保因地制宜等措施促进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我国警务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荣 《公安研究》2009,(7):21-24,47
行政管理方式的演进必然决定着警务模式的选择。我国应构建一种建立在政治、行政和法律三重价值标准一致基础之上的新型警察公共服务模式,应当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执政理念,反映党在新时期的坚强执政能力,突出国家治安行政管理高效率,并以法律作为其制度性保障。实现这一模式的路径,宏观上既要遵循警务改革的发展趋势,又要关注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中观上既要强调警察的国家职能,又要突出警察的公共服务职能;微观上既要坚持法定的警察公共服务职责,又要重视职责范围之外的公共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对人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的手段,创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教育、激励、凝聚作用,为各项公安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1.
应当以怎样的历史价值取向认识和推动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走过了27个年头,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以及在改革进程中多种深层次矛盾的出现,以何种历史价值标准评价已经发生的改革,要不要继续改革,以怎样的历史价值观推动改革,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评价改革必须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着眼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势,以辩证的思维观察分析问题。评价改革必须坚持制度性标准、发展性标准和利益性标准的有机统一,以科学发展的历史价值取向积极把改革推向前进。当前,人们之所以在改革的价值取向上存有一些疑虑,甚至产生一些争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在促进发展和提高效率的同时,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目标受到冲击而使一些人的利益受到损失。因此,深化改革必须注重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治是一个价值系统,是现实社会的具体价值领域.人们在政治领域里追求和实现着各种不同的价值.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是政治文明的灵魂,价值取向决定了政治文明的历史高度.本文探讨了政治的价值特征、政治的三个基本价值取向原则、政治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独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所谓公安改革是指党和国家以及公安主体,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治安形势而进行的关于革除公安工作中陈旧落后的东西,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各种公安关系,发展一切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安机职能作用、提高公安战斗力因素的活动的总和。公安改革的分类,从进行公安改革的主体角度可分为:党和国家关于公安工作的改革和公安主体自身的改革;从一般警察学意义可分为:公安警政改革和公安警务改革。公安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是;改革公安工作运行机制,改革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改革公安人事制度,积极发展扶持保安服务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区警务的未来发展,在宏观层面上以及就总体而言,与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以及与之对应的政治、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中观层面,一方面受公安工作总的价值取向和工作重心影响,一方面受我国社区建设、社区发展和社区管理状况的影响;在微观层面所受的影响、制约因素比较多,如有关警务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定情况,公安机关体制尤其是机构设置、权力分配、内外纵横关系情况,违法犯罪、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其他治安问题情况、其他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控制情况,等等。总的来看,我国社区警务发展具有以下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公安机关要牢牢把握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树立正确的公安工作价值取向,增强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协调好为人民服务与为纳税人服务、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社会分工与社会协力之间的工作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高校保卫工作的职责是保护师生安全,预防与打击违法犯罪,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及改革发展保驾护航。从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内容看,高校保卫工作不仅分工与公安工作有相似之处,职责上也行使着与公安工作性质相同的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的职能。高校保卫工作与公安工作的重要区别在于没有法律授权。目前高校保卫组织管理体制存在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不适应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等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法治化的推进,高校保卫管理体制改革也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法治取向,将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法治有助于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价值取向;法治为民主的正常运转确立人人平等的前提,为民主的实现提供规则、权力制约机制和责任机制,所以完善法治有助于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所需要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体改革成果的巩固以及改革过程中新旧体制交替时的相对稳定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价值观,是它作为一个政治团体,在评价和选择近期和将来要建立的社会形态以及相应的政策原则时所坚持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与价值标准、价值尺度的总和。建国以来,伴随着对不同历史阶段的认识程度,党的社会价值观经历了三次调整和发展,分别突出了平等、效率、公正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要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和变革,必须建立法律规范体系和秩序政治规则,确立真正的法律权威和政府规制的正当性,达成普遍的政治共识,确保对基本政治价值的一致性认知、对社会政治变革基本取向的一致性认知和对基本的公共政策选择的一致性认知。  相似文献   

20.
王梅 《青年论坛》2008,1(2):36-38
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深入研究其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涵义及变化趋向,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调适与引导,使其政治价值目标和价值选择达到某种一致性,有利于高校稳定与国家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