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精神认同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实根基。在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提升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凸显出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认同。当前提升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需要围绕当下对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进行新的提炼;需要情理交融助力大学生学好党史国史必修课;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当代中国精神的整体优化;需要立足实际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大众解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界的研究主要从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如何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如何建构几方面展开。学界通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概念、内容与结构等的探析,回答了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形成原理的探讨及历史经验的总结,回答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如何形成的问题;通过对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建构路径的考察,回答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如何建构的问题。今后的研究,从研究思路上看,应从理论进路扩展到现实进路、从国内研究走向国内外对比研究、从宏观研究走向宏微并举的体系化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要加强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内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形成规律机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建构历史与基本经验、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要从单一学科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从逻辑思辨研究走向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认同就是价值观认同,对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实践中提炼的,有先进性、开拓性和创新性以及深刻的文化属性,和文化认同有着不可分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前国内多元价值观碰撞和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根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文化认同的原因,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加快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是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效载体,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助推器。当前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存在网络传播渠道众多、媒体融合人才缺乏、网络监控不到位等问题。深入网络社区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主导权、营造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良好氛围、加强网络平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平台建设、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网络队伍建设、构筑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是媒体融合视阈下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是政治认同的意识性资源,意识形态与政治认同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是政治认同生成的道义约束、现实感召与持续动力。在工具理性扩张、消费主义思潮蔓延、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的冲击下,我国的政治认同呈现一定程度的弱化。提升政治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因素,发掘政治意识形态的理想性因素,弥补政治意识形态的政策性因素,从而防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妖魔化、碎片化和空心化是提升政治认同的意识形态拓进路径。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则胜 《探索》2002,(4):76-80
当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的意识形态较量,已经由二十世纪的政治观念对抗转变为不同文化模式的对话与冲突。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向国际社会的文化回应,将围绕两个关键问题展开第一,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流文化;第二,创建国家意识形态,实现意识形态的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7.
廖志诚 《探索》2015,(2):155-15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是引领人们日常行为的价值指南。应当通过构建科学的文化认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其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这种机制必须优化整合文化传播过程的四个要素,即"文化传播者可信度和专业性、文化传播的艺术、方式和方法、接受者原有的态度和各种人格因素及当时的传播环境状况",最终构建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说服力为前提、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的价值需要为目的、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为媒介、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社会氛围为条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8.
国家意识形态认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时代境遇下,意识形态认同成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难题。我们要认真分析国家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性因素,并据此提出走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路径选择:即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崇高性、理想性与社会实践的现实性相统一;以批判的精神和包容的态度不断创新意识形态理论;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突显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王华彪 《世纪桥》2020,(2):84-8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青年大学生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动力。本文旨在强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着力耦合并推进青年大学生更好地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的建构不仅仅具有指向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现实层面性,也具有对当下的、显在的、直接的现实的超越性,指向认同主体的潜文化境遇、隐文化境遇、元文化境遇。因为文化认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或政治、文化的问题,也更多地深入到诗性与审美性的层面。在建设与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效果与影响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强化先进文化对潜在文化记忆、隐在生活体验、文化共同体作用的植根性,更好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感召力。  相似文献   

11.
李建国 《前线》2012,(1):19-2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集中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此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集中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就是说,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已然确定,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这个文化发展的大方向,有两项基础性、前提性工作要做好:一是明确方向的具体指向,即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找出与这个发展方向相悖之处,以便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使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认同对高校的稳定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度过程中文化的认同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由于受西方普世价值及其强势政治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建构面临着严重挑战。要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必须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关注青年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物质基础、民心基础得到全面加强,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扭转。同时应看到,意识形态领域仍不平静,斗争和较量仍十分尖锐。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为主干,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必须着力在强化根基上下功夫,深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性建设。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文化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产生的冲击,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当代世界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总趋势,倡导一种科学对待意识形态的态度,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使其适应文化全球化的发展,真正走一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强之路。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主要是指当今在校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接受。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少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程度不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或认同情感不高、知行不统一、大学生群体间认同差异较为明显等。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大学生个体等方面。因此,要搭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五大机制,即构建理性认同机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构建社会实践参与机制,促进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沟通互动机制,注重意识形态教育贴合学生实际;健全学生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形成价值观引领机制,提升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最为活跃、最值得关注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一.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网络相互交流与渗透,促使其不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变得更加繁荣;另一方面,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极不平衡,落后国家在网络上的文化竞争力非常有限,加之文化强权主义者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贯排斥,对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持敌视态度,直接对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构成威胁.主动做好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大局,也关乎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8.
吴云辉 《求实》2003,3(2):14-17
意识形态认同是政党获得力量的根本所在 ,它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经验总结。要加强党的建设 ,必须发展经济 ,创新理论 ,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 ,彻底反腐 ,寻求意识形态认同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三个倡导"理念,是党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契合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但仍需要我们加强传播并提高民众对其的认可度。民众认可以知晓和了解为前提,而知晓和了解又离不开我们地宣传。新媒体地兴起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其具有快捷性、自主参与性、主体多样化、受众细化和定向化、碎片化等特点。同时,新媒体对传播的载体、方式、效果等均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在政治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应该多措并举,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建立契合不同主体需求的新的传播机制;糅合新旧媒体,宣传、发挥典范化人物的模范作用,形成认可合力。最终为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是基于当前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及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新形势而作出的理论回应,是积极防范源自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风险、实现社会控制、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是为应对西方敌对势力推行西方价值观念体系全球性认同图谋而作出的理论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