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不是张建生吗?他不是于去年八月间骑单车作环球旅行了吗?怎么他的身影又出现在街头?单车闯世界 1985年8月10日上午,34岁的《大众电视》杂志社记者张建生,与31岁的浙江电视台记者闵曙光,踏上征程,开始了为期两年、行程五万多公里的自行车环球旅行的壮举。行前,他们充满信心地说:“作为当代的中国青年,应该做些具有开创意义的事情,要让全世界看看中国八十年代青年的崛起和信念!”一时,海内外舆论界纷纷发表评论——《杭州日报》:“这样一项有胆识、有组织的世界环球旅行,在我国建国以来还是首次。”香港《大公报》:“这是一次勇敢的壮举,反映了国  相似文献   

2.
严家其,名闻遐迩的《首脑论》、《中国“文革”十年史》的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一个四十二岁的精力充沛的中年人。当我们采访他时才知道,这位政治学者竟然是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他在接待记者时也表现出数学家的精明——严:有许多记者来采访我,我注意到不要重复,与每位记者讨论不同的问题。如果话题重复,恕我无可奉告:报上登过的,我也不再重说。我希望我说的对你们都是新的。(果然,他在谈话中经常拒绝回答那些“重复”的话题。) 记者:你是学数学的,怎么会转到政治学上来呢? 严:数学与运筹是分不开的,而运筹则是政治家的一项基本功。我在大学读书时就对哲学感兴趣,1963  相似文献   

3.
相声界的一代宗师侯宝林说过:“几乎所有的传统节目,我都是‘偷’来的。”他还常常幽默地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又是偷,又是抄,果真如此吗?一点不假。据他自己说:《戏剧杂谈》得力于绪得贵,《关公战秦琼》受益于张杰尧,《三棒鼓》是阎效儒的指点……好一个高明的大“抄”家。“抄”要抄得巧,抄得妙。巧抄、妙抄的本身就是“创”。青年幽默画作者郑辛遥从一件印有海洋、帆船、天空的普通汗衫上得到启示,“顺手牵羊”地“偷”了,又抄了雨果的几句名言,“创”出一组颇有味道的幽默画:  相似文献   

4.
坏菜 《法制博览》2008,(15):17-17
李世民打天下前后有一本书一直带在他的身边,那就是《隋炀帝集》,他似乎与杨广的诗文有着一种特别的缘分,是一个杨广的标准的粉丝。 贞观二年七月,在朝堂上,李世民大淡杨广的诗文,他说:“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以反也!  相似文献   

5.
一个神秘人物又“神秘”地返回了生活。七九年上海民办刊物《民主之声》,负责人是他;八○年,发起成立“民刊学会”的,也是他。他曾自凑班底,竞选上海南市区人民代表,这成了当年的“爆炸”新闻。这个神秘人物,姓傅名申奇,原是上海动力机厂工人。五年前,他被控犯“反革命煽动罪”,判刑七年。今年七月,他被提前释放。找寻他的人在问:傅申奇在哪,近况如何? “我在自建的‘炼狱’里!”这位平常、普通的三十二岁男子深沉地说,“我在民主、宽容的氛围里,  相似文献   

6.
去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记者经过广州解放北路梓元岗梅山大厦附近的人行道,见到路边有三三两两或坐或立的男子,用目光打量过往的行人。当记者以同样的目光打量他们时,立即有一个穿黑西装的青年过来搭讪:“喂,要不要货?”我问:“什么货?”他答道:“假币。”我说:“拿货来看。”那人说:“跟我来。”便带记者上了石阶来到梓元岗商贸城门口一  相似文献   

7.
明天会更好     
不论他来自工厂、军营,还是来自学校、歌坛,1987年5月15日这一晚,对于这10位当选广州地区十大青年新闻人物(1986.5-1987.5)的年轻人来说,都将是终生难忘的。共青团广州市委、《南风窗》杂志社,广州地区青年记者协会联合举办了“广州地区十大青年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被评为新闻人物的青年在中国大酒店丽晶殿和大家见面。在这十大青年新闻人物中,最年轻的是吴少玲,她今年刚刚17岁,是广州第十一中学高三学生、天河体育中心标志的设计者。当记者走到她身边时,她睁大纯真的眼睛说;“我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大的荣誉,我很高兴,同学、老师们也都为我感到高兴。”在颁奖台上,有人向她提问:“你将来是否想成为一个画家呢?”吴少玲爽快地回答:“我想一个人主要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什么‘家’,最  相似文献   

8.
意见与媒体     
英国《空军月刊》2005年7月号文章: 《F/A-22猛禽战斗机》F/A-22猛禽高昂的费用将使得美国空军这款重要的战斗机很难保持很高的数量。对驾驶员克尔费来说,当他坐在驾驶舱内滑过跑道时是最为戏剧性的时刻,许多战斗机的驾驶舱都向前突出,但没有一个比猛禽更为突出的,他说:“当我在窄道处转弯时,看到的都是下面的草地,而实际上前轮依然在跑道上急驶。”他已经是获得这款未来最昂贵和最有争议的战斗机驾驶执照的人员之一。  相似文献   

9.
这个人,1968年,他说包产到户可以增产;1978年,他说中国要搞市场经济;2006年,他说不争论的时代过去了。张木生,1980年代初进入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跟随杜润生先生共同参与农村改革开放的设计,现为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早在1968年,他就写出了流传甚广的《中国农民问题学习》,在知青中间刮起了一阵“张木生旋风”。1969年他在一场沙龙辩论中预言,“当人民自觉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就会出现一个达芬奇式的时代”,后来的改革开放,印证了这一说法。20年余年一晃而过,张木生回想“达芬奇时代”,感慨万分。他说,我们今天仍然要寻找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在有太阳的黄昏,我临窗静静地读着艾米丽·狄金森的诗,在一首诗中,她轻声问:“为什么我爱你,先生?因为他知道,而你,你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在《我从来没觉得这是家》中,她这么说:“在这尘世——在美丽的天空,我也不会自在,我知道,我不喜欢乐园。”在《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当我死时》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笑     
《南风窗》1998,(2)
买书某人到书店买书,问售货员小姐:“请问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吗?”售货员答道:“请上三楼科技部。”外国人有一个刚来中国不久的外国人,他只会说两句中国话:“很好”和“更好”。一天,仆人说:“我要请假两星期。”  相似文献   

12.
一封署名“广州、斯明”的来信,引起了一家青年刊物编辑人员的注意信中写道:在他的单位里有一位女教师,美丽、善良、热情、不浴气,可惜得了癌症。但明知如此,她仍能积极乐观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在不能进食的情况下,还坚持参加电视大学的考试……他问,这个在弥留之际的姑娘,值得自己去爱吗? 八月初,斯明真的从该青年刊物上读到栏目主持人“欢欢”的复信遗憾的是,晚了点——七月二十六日,姑娘已离开人世!医生竭尽所能,还是没法留  相似文献   

13.
“长春电影制片厂青年作家张天红做梦也没有想到,1994年11月21日,他的广州之行会是他生命的最后一站。那一天,他同挛生哥哥张天春一道登机赴穗……”这是北京一家报纸今年5月12日题为《青年作家冤死黑店》一文的开头。  相似文献   

14.
一天,位于清平街的“清平饭店”来了一位身着海外时装的青年顾客。他指名要品尝饭店的“清平鸡”.边吃边赞不绝口,还向服务员打听这种鸡的制作方法。服务员见他问得这样认真,便找来烹制师傅和他交谈。原来,这青年是位华侨,在美国纽约开餐馆,他听说广州“清平鸡”风味独特,与众不同,这次回国探亲就特地前来“探秘”。他感叹说:“清平鸡”确实好吃又好味,但可惜美国纽约没有这种食品,不然,很快就会“发”起来。他悄悄地说:如果你将“清  相似文献   

15.
李广义 《法制博览》2010,(13):79-79
针对6期的策划——《〈红都女皇〉事件的来龙去脉》,我却听到了种种不同的声音,最离奇的要算叶永烈的说法了,叶永烈在他的号称为国内外第一本江青全传——《江青传》中说:“一九七二年七月十九日,一架波音客机降落在北京机场,一群在当时中国罕见的穿高跟鞋的女郎,走下舷梯。这是访问中国的第一个美国妇女代表团。内中有一位三十四岁的女士,  相似文献   

16.
谁是新青年     
在经历百年来的挫折困苦之后,对于中国人而言,心怀希望本身即是历史的酬劳。1915年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即后来的《新青年》)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感叹中国人的衰老:在中国,人多以“少年老成”相谓,而在英美等国家,却以“年长而勿衰(Keepyoungwhilegrowingold)”相勖。“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  相似文献   

17.
尊严     
这似一个虚词,可分量很重。当马寅初老先生的《新人口论》被从上到下雷霆万钧地打压时,他面对苍生岁月,昂着头。另有一位美籍华人,几年前在参加一次国际冰雕大赛时,在许多国旗里没有找到中国国旗,去质询才知因为政治原因中国未被邀请。他转而对主办者说:“那我代表中国。”别人为之吃惊。他坚持己见,否则就撤作品。后来,他获奖后,奏响中国国歌升起中国国旗。 帕斯卡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相似文献   

18.
背景: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上,新加坡政治家李光耀大讲如何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而对他坚持了几十年的权威主义一字不提。今年1月底,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他鲜明指出,儒家价值观在信息经济时代已经过时。他说:“尊重老人在信息时代似乎管不了什么用。父亲未必最有学问,孙子也许懂得更多。”在接受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采访时他也谈到儒家文化在信息时代的不适应,他说儒家文化扭曲了家长们的雄心,如果有儿子,他们就希望他成为学者,“我觉得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我认为要改变父母、叔叔大爷、表哥表姐和外甥侄子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是非常艰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位北京来客对我说:我是北京的个体户。我很佩服广州的个体户,他们居然敢在自己的家门口摆档。还那么抖(他笑了笑)。我们北京的个体户,都是‘十字军’。”世界历史上有过著名的“十字军远征”。用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远离家门口开档。何故?“在家门口,总有点不大自然。”他说:“看来广州青年的思想真够解放的。”所谓“思想解放”,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追求人格个性化的一种表现。广州青年的追求,也经历了三部曲的变迁。第一部:千人一面。这是一个令人索然无味的年代:一样的解放鞋,一样的蓝制服,一样的坚定有力的手势,一样的气势豪迈的步伐,一样的意味深长的微笑,一样的百倍警觉的眼神……第二部:盲目模仿。这是一个“热风”不断的年代。一会是录者机热,一会是太阳镜热,一  相似文献   

20.
在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时,往往举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来说明他对马思的“同时胜利论”的发展。似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流行过“同时胜利论”。这是一个重大历史误解。含有“同时胜利”提法的《共产主义原理》直到1913年才首次发表,有类似提法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则直到1932年才第一次全文出版。恩格斯本人对《共产主义原理》并不满意,他不久后同马克思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并没有出现“同时发生”的提法。马恩的基本观点是,一国开始,其他国家继续,再由某个国家完成。列宁的观点同马恩是一致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曾明确说过:“俄国人开始了,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将去完成,社会主义定将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