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2006,(6)
一看文章是否有的放矢。这篇文章到底有没有针对什么实际的或理论的问题?若有,那么这个问题是否真正是新问题?如果不是新问题,那么作者对老问题的探讨是否有超越前人的新发现?如此等等,这些是本刊编辑部面对一份来稿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二看文章对读者、对社会是否有意义、有用。能促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和改善人权保护状况的文章,都是有意义、有用的文章;能更合理解释法现象、有助于更深刻、更全面认识法现象的文章,也是有意义、有用的文章。 三看文章能否向读者提供什么新东西。这是最为核心的考虑。能回答和解决我国民主、法治建…  相似文献   

2.
罗登亮 《四川审判》2002,(1):27-27,34
一、再审中存在的新问题。(一)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审理中的问题。检察机关在抗诉案件的开庭审理中的地位和角色是什么?出庭检察官是否可以询问当事人?法庭辩论结束后是否要征求出庭检察官的意见?对检察机关收集的证据是否可作证据使用、由谁举证、谁与谁质证?抗诉案件适用一审程序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找不到的,是公告送达、中止诉讼还是终结诉讼?尤其是受侵权的第三人提出的申诉的抗诉案件,怎么办?检察机关要求撤回抗诉的,人民法院是否准许?准许与否是否需要作出民事裁定?  相似文献   

3.
正这一期的文章中,编辑部的内部对其中一篇是否可以发表争议比较大,分歧点在于该文是否属于"法学论文"。类似的取舍并不是第一次在编辑部发生,几年之前,编辑部曾经收到一篇关于"山寨手机"的来稿,文章提到的问题症结很到点子上,分析也煞是有趣,但踌躇再三,仍然因该文不属于法学文章忍痛拒掉。要有趣的文章?还是坚守法学的阵地?在某些时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因为从编辑或者读者的直观感受来看,某些文章之所以有趣正是因为他们并不是那么纯粹的法学论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纯粹的法学论文是无趣的)。  相似文献   

4.
孙加锋 《中国司法》2001,(12):38-38
近日,某银行将追索一笔逾期贷款的债权有偿转让给一个非金融机构的行为,在业内引起了争论。赞成者认为,此举开创了一个不良资产变现的新途径,应该得到肯定;质疑者认为.银行追索逾期贷款的债权是金融债权.我国是金融特许经营的国家,金融债权不能随便转让给非金融机构。那么,该银行的做法是否合法昵?是否应该得到肯定呢?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法理思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我国引入证据开示制度存在的功能性障碍 在制度的移植中,有两个问题是必须解决的:一是被移植国是否存在需要该制度来解决的问题:二是该制度移植后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引发新问题。前者可以说是一个移植的必要性问题.后者则是一个制度功能的发挥问题。  相似文献   

6.
司法鉴定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仲裁机关以及当事人对案件立案前取证、诉讼、执行、仲裁过程中所遇到的专门技术、专门知识问题,委托有鉴定权的机构或鉴定人依法检验或判断的活动。[1]当前,医疗纠纷诉讼到法院的案件日趋增多。在司法实践中,司法鉴定也作为判断医疗纠纷中医院是否具有过错及过错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那么对医疗纠纷进行司法鉴定是否有法律依据呢?本文对于医疗纠纷进行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进行探讨。一、从医疗纠纷的定义上看:医疗事故只是医疗纠纷的一种广义上讲,凡…  相似文献   

7.
合同相对性虽仍是我国债法和合同的基本原则,但《民法典》立法和司法实践对于合同第三人的利益问题已经明确予以承认。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问题是:(1)《民法典》第149条及第150条规定中,受到第三人欺诈或者胁迫的合同当事人一方对第三人的请求权基础是什么?是侵权请求权还是独立的请求权基础?本文认为是独立请求权基础。(2)《民法典》第522条规定中,利益第三人获得利益的法律途径和基础是什么?是否存在赠与规则适用的余地?本文认为,如果是赠与的话,可以适用关于赠与的规则——任意撤销权。(3)《民法典》第524条规定中的“合法利益第三人”代为履行后的法律地位是什么?从债法体系上看,“合法利益第三人”代为履行后的可能的法律地位有三种,但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部分的解释》(征求意见稿)来看,采取“当然取得”的模式,排除了不当得利的存在。从司法的视角看,是有进步意义的。(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部分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39条中将债务人列为第三人,那么,他是具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还是没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诉讼法学界对此有很多观点,本...  相似文献   

8.
<正> 莫晓芙(以下简称莫)。《中外法学》1989年第6期发表了袁红冰,徐友军的对话录,題目是"对我国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认识"。你是否看了? 李心鉴(以下简称李);看了。北大未名湖畔青年学人的漫谈,挺有意思。莫;他们谈了不少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还比较新,这就是刑诉中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的关系问题。李:说比较新,在国内确实.而在国外,很多年以前它就是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了。在日本,它关系到刑诉制度的指导思想、目的、现代特色等刑诉法学中最重大的问题。莫:有那么严重?我对这个问题在国内刑诉中的表现挺有兴趣,你能先谈谈它在日本是怎么回事吗?  相似文献   

9.
付立庆 《证据科学》2002,9(2):110-115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所确立的醉酒人应对 其触犯刑律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原则.这一原则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但也有很多问题 值得进一步思考,如醉酒是否属于精神障碍?醉酒是否可以导致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丧失 ?病理性醉酒人实施危害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对醉酒及其后实施危害行为既无故意也无 过失的醉酒人,是否应负完全刑事责任或部分刑事责任?<刑法>条文规定得粗疏导致刑法学界在有关醉酒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上产生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0.
论生理醉酒犯罪的刑事责任——比较、分梳与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醉酒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是我国《刑法》第18条第 4款所确立的醉酒人应对其触犯刑律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原则。这一原则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 ,但也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如醉酒是否属于精神障碍 ?醉酒是否可以导致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丧失 ?病理性醉酒人实施危害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对醉酒及其后实施危害行为既无故意也无过失的醉酒人 ,是否应负完全刑事责任或部分刑事责任 ?《刑法》条文规定得粗疏导致刑法学界在有关醉酒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上产生较大的分歧。司法精神病学的实证研究表明 ,酒精可以引起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一个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而得出的创造性见解,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法律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自然包括法律制度,那么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制度呢?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又如何体现呢?其重大意义又何在呢?在这里打算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王森 《法学研究》1986,(1):85-89
目前,在有关论著中对秦汉律中的髡、耐、完刑意见不一,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髡、耐、完刑到底是什么样的刑罚?是立刑,还是附加刑?是否具有徒刑的性质?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其关系如何?本文根据现有的材料,仅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各级检察机关根据法律规定,成功的办理了一批民事申诉案件,尤其是办理了一批有影响的抗诉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对人民法院调查处理案件有调解权作了明确规定,而对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公民、法人不服法院判决、裁定的申诉案件过程中,只规定了抗诉权,而对是否有权进行调解却未作明确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检察机关是否有权对民事案件进行调解出现了不同的观点。那么,检察机关对于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是否应具有调解权呢?从近几年来的办案实践看,笔者认为,这项工作是必…  相似文献   

14.
张衍阁 《法人》2004,(11):100-104
我们究竟在进行着怎样的改革?对于经济学家来说,重要的是改革本身是否合乎经济学的逻辑,是否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而公众关心的则是经济政策的制定是否合乎公开公平公正,是否有悖于人们普遍的正义感。具体来讲,就是看这种政策是否具有程序上的正当性,是否在法治化的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15.
法的适用平等性形成的司法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中是一项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法的适用平等性,是否如法本身的规律性一样,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呢?如果说没有,那就只能说是近代资产阶级先进学者倡导的,是1789年法国革命《人权宣言》首次确立的原则;或者说得远一点,是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著名演说中提出的;或者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代表法家早就有的思想。如果说这些说法只是一种现象,未能触及问题的实质,那么它是如何发生发展的?这个问题尚有待于作出合乎实际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司法》2002,(4):1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律师管理模式属于制度创新的范畴。律师管理制度是律师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制度的创新当然也包括对律师管理制度的创新。就律师管理工作而言,存在的问题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但更多的是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既要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努力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律师管理模式,从制度上、体制上和机制上解决律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实践的情况看,我国律师管理模式应基本包括4个层次: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二是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三是律师事务所的自…  相似文献   

17.
试论听证会程序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罚听证会程序以来 ,价格法、立法法又先后规定了听证会程序。从我国法律规定看 ,听证会程序的适用在逐浙扩大。有人甚至据此认为听证会程序应当适用于所有要作出决定的领域。那么 ,到底什么是听证会 ?听证会是否可以适用于所有领域。也就是说 ,有没有适用范围的限制 ?如果有 ,这个范围是什么 ?一、什么是听证会 ?它有什么作用 ?与座谈会、论证会有什么不同 ?听证会制度源于西方 ,适用于司法、立法和行政领域。目前 ,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听证会 (日本又称公听会 )制度较为完善和典型。不同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实践操…  相似文献   

18.
日前,我读了弗&#183;恩格斯的关于《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批判》,这才恍然大悟。律师是否应当实行国家化并不是新问题,而是一个老问题,是一个已经有100多年的老问题了。  相似文献   

19.
“仲裁认驰”,是指仲裁委员会在裁决商标纠纷案件时是否可以对涉案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的问题。理论界一直有学者主张应该赋予仲裁机构认定驰名商标的合法主体资格。文章认为从法理角度看,“仲裁认驰”具有未来可能性;但是从我国当前驰名商标认定实践看,出于治理驰名商标认定乱象的考虑,将来一段时期内仍不适宜以仲裁方式认定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20.
姜强  胡昕 《特区法坛》2002,(70):23-24
在风靡全球的话题——公司治理结构的讨论中,商业银行的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中国语境下的商业银行是否会起到相同或类似的作用则不无疑问。从已行的政策来看.中国的商业银行似乎名不副实。那么,治理结构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怎样?商业银行在中国的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怎样?力什幺会这样?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能够使我们对治理结构和商业银行的困境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