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刑事公诉案件的审理对象包括犯罪事实与行为、触犯的罪名和应判处的刑罚.只有在犯罪事实方面,法官的审查范围受检察官指控的限制.而触犯的罪名以及应受到的刑罚,都属于法律问题,由法官自主判断,不受控诉范围的约束.但法官应就案件中的"法律问题"进行适当的释明或指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120条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作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的什么罪、适用什么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判决。”从本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法院的定罪判决并未涉及到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也不是判决检察院起诉的罪名能否成立,而完全是依据事实、证据和法律来判决被告人的罪名,这样一来,就可能会产生法院判决认定的罪名与检察院指控的罪名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检察院起诉的抢夺罪,而法院最后判决的却是抢劫罪,在以前的司法实践中,我们经…  相似文献   

3.
刑罚阶梯的内在逻辑决定了罚金刑的裁量空间应当以判决时犯罪人的现有财产为限。法官不仅应当根据犯罪情节确定罚金数额,还应参酌判决时犯罪人的财产状况,这样既可以有效避免“空判”,维护法律的威严,厘清财产刑刑罚阶梯的内在关系,又有助于未成年人罚金刑的适用和随时追缴等制度的完善,维护财产刑刑罚体系的自洽。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中,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后,法院可能发现对被告人应适用的罪名和刑罚与检察院的起诉判断有所出入,此时法院可否变更起诉罪名及刑罚,适用另一罪名和相应刑罚?台湾刑诉法采行变更起诉法条制度,承认法院有权变更起诉所引之法条,但须于案件事实同一性之前提下始得为之,并应践行一整套法定的"变更起诉法条程序"。大陆地区刑诉法上对此并无明确规定,相关司法解释仅肯定法官变更起诉罪名权,但并无任何启动条件与实施程序之限制,相关理论研究亦存在不足,应借鉴台湾立法及理论之研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贪污罪罪名的在废问题关于贪污罪罪名的存度问题。法学界有三种观点,即取消说、保留说和强化说。“在取消说中有废除说和代替说二种意见。废除说认为,贪污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完全可以把贪污罪的行为方式纳入其他罪名中,如果把普通的盗窃、诈骗与利用职务便利盗窃、骗取公共财物同为一罪,则可以为司法实践中从严惩治贪污犯罪提供立法保障.避免对贪污案件处理过宽的偏向。代替说认为。贪污罪罪名本身含混、不科学,借鉴国外刑事立法例应当将贪污罪改为侵占罪。笔者认为,废除说显然没有考虑到我国刑事立法的…  相似文献   

6.
刑罚目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刑罚、司法机关适用刑罚、行刑机关执行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刑罚制度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国家刑罚制度的具体设计。作为一项刑罚执行制度,假释制度的设计与存在当然也受到刑罚目的的制约与影响。现代刑法理论已经相当广泛地把刑罚目的理论作为证明刑事司法制度合理性的基础。在关于刑罚目的的各种学说中,刑罚目的综合理论是合理的。正义性是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属性,假释制度反映了刑罚的报应目的,蕴含着对刑罚正义的要求,完全具有正义性的根据。假释确切地表征了刑罚的特殊预防目的,是实现特殊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假释的适用既要受到一般预防目的的制约,也有利于刑罚一般预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作为“安全阀”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旨在维护本国的“公共秩序”,它赋予了法官广泛的自由裁量权,为了保证判决公正,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即在排除外国法适用后,适用与之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来代替。  相似文献   

8.
一、罚金刑的判决与否 罚金刑作为我国刑罚的一种附加刑,其判处必须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据。新《刑法》除从罪名上扩大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外,还在罚金刑适应的方式上作了较大的调整。新《刑法》规定了以下四种罚金刑适用方式。 (一)选科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对某种犯罪或某种情节的犯罪规定既可以适用自由刑,也可以适用罚金刑,是适用自己刑还是适用罚金刑,由法官自由裁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审判阶段,作为刑事司法主导力量的法官应当在刑事审判中坚持价值中立、地位中立。在定罪方法上应当公正,即必须有利于限制刑罚权并且不得超法规加重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司法中所坚持的价值中立取向的必然结论。在认识论上应当坚持相对主义。法官有权以刑法规范为据而改变控诉罪名。  相似文献   

10.
量刑的本质为法官个人的主观判断,影响法官量刑的因素既有刑罚目的、责任理论、被告人的主观恶性、有关方面的意见、社会舆论、未经确认和整理的判例等普通因素,又包括法官性格、世界观、成见、年龄、情绪、经历等特殊因素。如果法官违反理性评价的原则对被告人进行量刑,就是量刑失当。对量刑失当,应从对法官进行专门的量刑训练、慎重选择刑事法庭法官、发布本地区范围内量刑统计报表、对被告人采用判决前人格调查制度等方面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11.
挪用资金罪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出现的新型犯罪。修订的新刑法中增设挪用资金罪是我国刑法分则规范的发展和完善,这对保护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司法实践来看,挪用资金罪的新情况、新特点也为刑法理论和司法认定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文章对挪用资金罪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助于准确把握该罪。  相似文献   

12.
英美法系各国及地区刑法中的侵占罪并非均作为独立的犯罪予以规定。将规定为独立犯罪的侵占罪的构成条件加以比较,对推进我国侵占罪理论的研究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97刑法规定了侵占罪,填补了一项法律空白,使制裁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委托保管物等的行为变得有法可依,对更好地维护人们的财产权益大有裨益。但由于立法者将该罪限定为“告诉才处理”,使得司法实践中对侵占行为的打击严重不力,被害人的权益难以通过法律途径得到有效保障。这里将通过具体案例引发对侵占罪之亲告罪定位的否定性论证,并就如何对该罪进行立法完善和修改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有关刑罚的立法,是根据宪法的规定而制定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是最为重要的刑罚立法。刑法在广义上含刑法典、单行刑法、刑法修正案及具有准立法性质的司法解释。刑事诉讼法也含刑事诉讼法典及其司法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这些刑罚立法,有些表现出与法治的基本准则不相一致的情况。要使刑罚立法真正体现法治国家的基本准则,需要构建刑罚立法复审制度。  相似文献   

15.
立案是侦查的开始,具有程序和实体上的双重意义.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来说,立案制度直接影响侦查的力度.世界各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案的法律地位、程序、范围及条件的规定各不相同,其中不乏合理之处.比较世界主要法治国家和地区的立案制度,对照我国的情况,揭示现阶段我国对贪污贿赂犯罪遏止不力在立案环节上的症结.  相似文献   

16.
体系解释是刑法解释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指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规范意旨的解释方法。〔1〕体系解释不仅在理论层面有利于作出妥当的解释结论,而且在实践中有利于实现刑法的正义性。因此,对刑法典内的具体法条进行体系解释,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在实践中,具体刑法条文中的相同项、并列项、空白项的体系解释面临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刑事执行一体化是我国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和刑事理论探讨的热门问题。刑事执行一体化的改革与实践,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刑罚执行法律监督制度的执行。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英关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刑事技术侦查领域隐私权保护立法现状进行考察,发现美国和德国在刑事技术领域隐私权保护制度普遍确立了技术侦查程序法定原则,普遍建立了技术侦查措施的司法审查机制,普遍规定了较为全面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部署,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各国的情况来看,社区矫正可谓是"四位一体",既是刑罚种类,又是行刑方式,还是行刑场所和行刑活动。我国社区矫正立法应与《监狱法》的修改一并考虑,并且把死刑立即执行的法条也纳入进来,统一取名为《刑罚执行法》,遵循法律出台修改先实体再程序后执行的自然逻辑顺序,即《刑法》——《刑事诉讼法》——《刑罚执行法》,而不宜搞单独的《社区矫正法》。  相似文献   

20.
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对2005年12月至2011年5月间司法解释进行分析,发现重刑化的实体法与微罪处分的程序法共同构成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架构。刑事政策重刑化使我国刑罚体系水涨船高;在此情境下,程序设计的严谨不过是出于对严罚的合理化,而社区矫正等微罪转介措施则促使更广泛入罪化。其解决方法是:重新提倡刑法谦抑;对首重严刑的民意进行理性审视;以及推行恢复性司法,通过沟通实施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