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是世界发展的智慧借鉴。其传承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牢固确立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在把握发展大势中永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加强全局性谋划,在服务复兴大局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力;加强战略性布局,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加强整体性推进,在深化协同贯通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力。由此,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价值和世界意义不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背景下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好民族记忆。传承并创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加深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探索实现什么样发展的问题上,创新发展理论,提出了科学发展理念.这一理念,全面地继承、扬弃并创新了中华传统文化,使之获得了与时代相匹配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进而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了60余年戏曲工作,因为家庭的原因,可以说在娘胎中就感受到了中国京剧艺术旋律的优美。自幼耳濡目染,看到的都是父亲的教学、师兄们的勤学苦练,戏曲慷慨激昂的旋律、动人的情感,以及高台教化的功能潜移默化中根植心间。戏曲艺术作为我毕生钟爱和从事的事业,至今仍觉得它是宝藏,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7,(5)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促使中华大地兴起了一浪接一浪的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高潮。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庞杂,但各种文化在和而不同中发展,在相互交流中融合,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精华部分,历久弥新,闪烁着永恒的价值生命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本着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科学态度,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完美"超越式传承",开启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运用传统文化展现治国理政情怀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孙晓云 《群众》2012,(12):21-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一个对书法艺术学习、钻研50多年的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感悟至深,也是我长久以来积极思考、探索并付之实践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杜献宁  王一伟 《前沿》2012,(4):142-144
作为具有特征明显的地域文化及文化底蕴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大省,河北文化特色鲜明。在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勃兴的今天,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和利用的精神财富。河北要发展,必须植根于河北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优秀遗产的传承和利用,使之得到当代社会的认同,实现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及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11日,由叶圣陶研究会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江苏淮安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统促会副会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本刊摘取部分内容刊登。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随着千百年的演变,如今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的一套文化体系。但是在现代社会,受信息时代的影响,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发展也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遇到了一些障碍。本文就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历史进行概述,总结出其文化特点,并在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为传承和保护先人的智慧与文明所付出的努力和行动。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升彝族文化软实力是传承与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工作任务。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彝族文化软实力的实质及其特征,探讨民族文化软实力与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关系,提出在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目标下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聚同存异原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联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这些论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当前和今后治国理政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傅铭 《人民论坛》2015,(5):187-18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变迁,传统文化必须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寻找到新的适宜生长的土壤、养料和气候,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传承,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构建适应传统文化生长的土壤、养料和气候,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由自为向自觉转变。  相似文献   

14.
邱春玲 《创造》2019,(3):10-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其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和魂,是民众赖以依托的精神家园。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人类文明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而人类文明又是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企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应该积极作为,企业文化是切入点,企业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实用"的视角.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融贯中西,给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因子;企业应与政府亲密合作,创建"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参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要解放,形式要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苏州市虎丘区政协创新工作思路,为高校与地方对接搭建平台,继去年"大师进校园"活动在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以多种形式开展以来,经虎丘区政协倡议,近日,高博又成立了苏南民间工艺学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人才培育是传统民间工艺  相似文献   

17.
陈洪源 《传承》2009,(4):106-107
企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应该积极作为,企业文化是切入点,企业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实用"的视角。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融贯中西,给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因子;企业应与政府亲密合作,创建"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参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要解放,形式要创新。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传承大众化就是一个强化大众的文化自主意识和主体精神的过程,是通过强化提高大众自主选择文化能力的过程.它包括三个重要环节:一是传统文化话语表达的日常化;二是大众的普遍认同性;三是物质力量转换的自觉性,即把传统文化变成大众认识和改造世界、指导生活活动的强大物质力量的过程.传统文化大众化这三个辩证统一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大众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王凤玲 《求索》2010,(4):72-74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在塑造国民精神、推进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原地区有"居天下之中"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开发较早和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素有"文明摇篮"之称。而今,在中部崛起的征程中,中原地方把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动文化建设,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在此,我们提出,加强中原传统文化传承,需要实施符号化、民间化和学术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黄芬 《思想战线》2013,(Z1):227-229
云南大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其文化传承、选择、保存和创新的历史。本文从历史的视角研究云南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主要阐述了云南大学在建校之前、建校发展、走向鼎兴转折和现代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点,并对当代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