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叶裕民 《小康》2014,(11):24-24
中国的新型城市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是重点,这是新型城市化的起点。我觉得城市化是通过两个转移实现两个转化的过程,一个是空间转移,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空间转移的重点。第二个转移是社会转移,或者是社会流动,从面对城乡所有的中低收入者阶层,包括流动人口向中间者阶层,进而向中产阶级流动,最终构建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和完善。通过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合理有序的流动,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有效结合,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流动量的增多,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形成城市中一个新的人口群体——暂住人口。如何管理、教育、服务好暂住人口,也成为市场经济对公安工作提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3,(5):41-42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城镇化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已经从单一的农村劳动力向异地城市转移发展到就地向小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转移,甚至由不发达村庄流向发达村庄。  相似文献   

4.
汪高坤 《人民公安》2000,(14):25-26
日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近在 咫尺。中国“入世”,不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治安,特别是城市治安,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 农民再转移流量再增大 城市流动人口可能再度膨胀 时下,中国流动人口已突破8000万,居世界各国流动人口之冠,也就是世界第一大国,流动着一个世界级人口大国。 中国城市治安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人口的管理问题。人口,必须在控制中流动,在流动中控制。入世,将使中国人口流动再掀巨浪,农村人口大转移再起高潮,其原因有: 一、农民收入将一度出现减了再减。农民的农村收入…  相似文献   

5.
暂住流动人口是针对当地常住户口而提出的一个新的人口管理概念 ,也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 ,农村中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方针、政策的调整极大地焕发出人民群众劳动的积极性 ,农村中绝大多数地区温饱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要求寻找新的出路 ,于是出现了“民工潮”。他们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内地向沿海流动 ,贫困山区向富裕开发区域流动 ,人口密集地区向人口稀疏地区流动。党中央提出开发大西北后 ,各类人员又潮水般地涌向大西北。暂住流…  相似文献   

6.
人口流动对人口控制的挑战及对策研究程冬人口流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流动人口与早婚早育、多胎生育并列为我国人口控制中的三大难题,而流动人口又被列为目前城市人口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发达,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当前...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单向性人口流动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减少这些消极后果,导致这种流动的各种因素就成了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从宏观的层面、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城乡人口流动的场域机制,可以发现这种流动是由农村人口在城乡利益场域关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有效资本的状况决定的,是一种策略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整体性政策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公平对待农民工,逐步形成惠及农民工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进一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及家庭化迁移趋势的增强,出现了大量的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这一群体包括两部分,即随父母流人到城市的儿童和未随父母流动的农村留守儿童。据统计,我国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达2725万,留守儿童有5509万。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发展趋势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现象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批准实施以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区开发步伐明显加快。以城市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实地分析河北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性互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何文举  殷志云 《求索》2007,(5):64-65
中国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采取的不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普遍采取的劳动力和人口转移方式,而是农民工流动方式。因此,如何发展我国非正规就业,如何构建其支持系统,乏蓝本可复制。本文从市场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社会支持体系三个维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浅议城镇化     
公沛龙 《当代建设》2003,(6):18-18,6
城镇化是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大批的人口从农村(农业)中分离出来,进入各级各类城市(镇),从属农业以外的其它行业的工作,从而全面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水平,它应包括:第一是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即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转移和农村人口由城镇的空间转移,第二是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城市地域的扩展,包括原有城市建成区扩大,新的城市地域,城市景观的实现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第三是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1、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包括市区(镇)人口和郊区人口,…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显著特点。选取贫困山区县——湖北省五峰县为研究对象,梳理归纳五峰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特点,分析把握五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意愿、趋势。在关照人口这一生产要素变量对五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基础上,提出推进贫困山区县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21,(15)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和集聚,由此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同时,由于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调整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优化重组乡村空间、推进村庄撤并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村庄撤并,专门出台文件,严格规范撤并工作。省委、  相似文献   

15.
城乡互动: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体制因素尤其是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真正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需要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要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思路,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深化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温岭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改革的思路,积极探索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稳步发展。一、建立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为重点的人口集聚机制。为使城镇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让更多农民向城镇转移,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以第二轮土地承包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对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城乡社会保障资源的配置。我国学术界对如何构建和完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已开展了较长时期的讨论,其中围绕是建立统一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还是城乡分离的制度安排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讨论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城乡人口流动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即使考虑到流动人口,也主要是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保障机制作为缓和城市保障资源的一个举措,而缺乏针对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乡——城人口流动下的保障资源流转与社会保…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是:把乡镇企业的发展同兴建小城镇结合起来;引导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城市流动;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9.
(五)人口流动城市化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人口问题最为突出。我国人口过剩,主要是农村人口过剩。如何实现农村过剩人口的转移,是现代化建设的极大难题。近些年来,举世瞩目的“民工潮”,即亿万农村人口的跨地区流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也必须把它放到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转轨的广阔背景下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20.
“民工荒”成因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在中国农业人口依然过剩的情况下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现象,以往的研究大多限于对现象的案例描述及其总体判断,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要消除"民工荒"现象,必须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完成过程,即农村劳动力不仅要从农村转移出来,而且要实行市民化。只有这样,才能结束农民工"候鸟式"的生活和就业方式,为城市建设提供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才能实现城市工业化建设。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减少我国农业人口比重,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