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3,(3):94-94
冯月菊在《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的指导方针。目前转型期各种新问题交织,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统筹任务艰巨,需要树立全局的、均衡协调的发展观,综合运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加大统筹力度,  相似文献   

2.
人口计生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02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是我省各级政府依法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依据。5年来。“一法一条例”在我省贯彻实施情况怎样,成效如何,如何进一步推进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口有序管理是北京“十二五”规划中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点的创新之一,由人口管理到人口有序管理,两字之差表明北京人口管理将由传统单一的“人的管理”转向“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北京人口管理确实面临许多难题,如何在准确把握北京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在管理上寻求新的突破,将有序管理落在实处,是政府与...  相似文献   

4.
人口有序管理是北京“十二五”规划中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点的创新之一,由人口管理到人口有序管理,两字之差表明北京人口管理将由传统单一的“人的管理”转向“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北京人口管理确实面临许多难题,如何在准确把握北京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在管理上寻求新的突破,将有序管理落在实处,是政府与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5.
人口有序管理是北京"十二五"规划中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点的创新之一,由人口管理到人口有序管理,两字之差表明北京人口管理将由传统单一的"人的管理"转向"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北京人口管理确实面临许多难题,如何在准确把握北京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因势  相似文献   

6.
刘明侠 《新东方》2009,(3):56-5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离不开牢固树立和贯彻科学的人口发展观。人口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因为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归宿也是人。这里的“人”,既是指个体的人,也是指群体的人;既包括现在的13亿人口,也包括未来可能新增的近3亿人口;既涵盖人口数量,也涵盖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口发展观,就必须从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出发,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正式公布,中国人口发展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口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人口学家分析了当前人口发展形势,并就众所关注的一些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舒爽的午后,漫步于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社区人口学校,你看到的是一幅幅“人”快乐成长、和谐发展的图景:孕育着新生命的母亲倾听育婴知识,抱着孩子的母亲做着亲子游戏,5、6岁的孩子在听老师讲故事,银发老人聚在一起弹琴或画画……社区人口学校多层次教学形象地诠释着上海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从娃娃抓起,重在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如何应对上海的老龄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趋势] 老龄化趋势明显加速 到2004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约为260.78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2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1.0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4.87%。上海的人口平均寿命已达80岁,老龄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和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房地产管理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多种改革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如何让城镇化发挥其扩大内需的潜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宏观经济的稳步前行,是未来改革创新的重要问题。人如何市民化"人"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和核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求城镇发  相似文献   

11.
日前,宁河县人大常委会对本县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执行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人口和计生委主要负责同志相关情况的汇报后,认为,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深化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及经济效益六方面筛选32个指标构建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协调度评价模型,采用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对1998-2007年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998-1999年甘肃省人口与经济系统处于不协调状态,2000-2007年转变为协调状态,且协调程度不断提高;1998-2005年经济发展滞后于人口发展,2006-2007年人口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口对经济关系极大。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如何解决就业难题;第二,如何解决养老金缺口;第三,最终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适合中国资源与人口状况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富强 《北京观察》2002,(10):28-31
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人口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关注性与生殖健康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问题。一个健康、良好的城市与人口总量适合、分布合理、年龄结构优化、素质不断提升密不可分。倡导和实现上海健康城市的理念与目标,需要我们从宏观层面来把握好人口的发展和人口问题的解决。上海是全国较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城市,从60年代至今40多年来少生了700多万人,为上海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赢得了巨大空间,奠定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是自然生态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不可能脱离自然生态环境生存和发展。但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又是能动的,人具有社会性。人类改造自然生态环境的能动性和人类社会生产劳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可分性,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后果也具有二重性。人口的增长不能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制,因此,我们对人口增长突破环境人口容量即地球承载能力的后果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充分认识中国人口增长的环境容量限制,促进中国资源环境的人口超负荷承载量向适度人口规模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上海》2011,(5):12-13
人口总量持续扩大,流动人口快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20.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12.32万人;来沪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829.82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为37.37%。  相似文献   

18.
1977~2005年的北京人口统计,户籍人口增加551万,达到1181万,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增加641万,达到1558万。其中1978~1990年新增户籍人口185万,新增常住人口189万,15年间二者只差6万,十分接近,显示非户籍的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不到5000人。但是1990~2000年的人口增长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增户籍人口75万,年均7.5万,与80年代持平,新增常住人口277万,年均27.7万,大幅度超过新增户籍人口,反映出传统的户籍人口管理制度对人口总量的约束已经很困难了。  相似文献   

19.
李科 《人民公安》2014,(4):34-35
中国人口,“多”和“老”,哪个是首要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人口规模与人口年龄结构矛盾,如何准确估计人口规模与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直接涉及到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下一步走向。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中国达人秀”风靡神州大地,“达人”这个名词就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最美不过夕阳红”的老龄一族,也有自己的达人。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达到347.76万人,占总人口近1/4,许多高龄者人老心不老,落日心犹红。他们与时代同步,做生活强者,活出精彩,焕发青春,成为一个个别具特色的“银发达人”。我们现从中采撷几则,让读者一窥其亮丽而不凡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