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勇梅 《世纪桥》2011,(23):146-147
功能对等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对等。本文拟用该理论来指导中药说明书的翻译,指出在翻译中药说明书时只要译文从格式和内容上与原文达到功能对等,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鑫  景然 《世纪桥》2012,(15):106-107
传统的翻译理论在追求原文和译文的完全对等的过程中,将重点全部放在了译文和原文上,却忽略了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译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体现出主观性。本研究以《送友人》的三个中译文为例,展示出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的翻译家对于同一首诗的不同理解,旨在阐述译者主观性在具体翻译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指出了翻译的本质和任务是用译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翻译的方法是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原语的信息。这个理论在翻译实践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适用范围受限制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中国与西方跨文化的交流也随之不断扩展。这样的形势也就逐步凸显了汉英两种不同文化间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而作为跨文化交际主要途径的跨文化交际翻译应运而生产,以适应日益发达的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在文化载体的语言方面,不同文化借由不同语言途径,实现跨文化间的信息传递。它既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又是一种异文化的认知过程。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则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两种语言的不对等性,也即是在翻译时所存在的"不可译性"。在原文作者在创作时无意识省略的文化内容,在翻译时由于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文化的不对等性,进而产生了"文化缺省"。本文在探讨翻译中文化的重要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由于文化的不对等性所产生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缺省"。并且以汉译英翻译实践《京剧:东方艺术璀璨的明珠》为例,来进一步验证含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中文特有的京剧文化文本在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颇多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缺省现象,强调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准确把握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言内与言外)、以及文化缺省现象的难度所在,进而为进一步研究和提出适当的中文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办法和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由于英汉两种民族语言文化的不同,在表达同一事物或思想时,呈现出较大的文化差异性,造成了翻译的障碍和难题,文化"失真"在译文中并不少见。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这些文化差异有深入的了解,并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将文化因素带来的各种伴随信息准确、有效地加以传递,尽可能避免文化"失真"。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70年代卢卡斯提出的所谓"卢卡斯批评",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也促使了之前的主流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的衰落。"卢卡斯批评"缘起于数量经济学,因为这一批评,需要利用新的概念和方法重写宏观经济学理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卢卡斯和萨金特起到了重要作用。卢卡斯和萨金特在20世纪70年代的工作打破了凯恩斯学派在宏观经济学上的一统天下,创造性地将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学,使得经济学理论更贴近经济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马歇尔的新古典传统,对后起的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起到了直接催生作用,并在经济学方法论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宏观经济学也因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的概念已经超越修辞的框架而作为一种话语现象和认知工具被广泛研究;对翻译,也应从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视角来考察。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观点来探讨隐喻翻译的方法、手段与原则,研究在翻译隐喻中译者如何与原文以及现实世界等各方面的多重互动,怎样运用联想的手段和机制以达到译文与原文的和谐、与原作者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马克思自由概念作出了新的阐释。从卢卡奇、葛兰西的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再到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领导权理论,都蕴含着马克思自由理论的思想酵素。应该指出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从各个维度谈论自由,但忽视了物质基础以及物质解放对自由的重大影响。因此,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对我们理解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然而,仍然有其局限性,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的自由理论,也就是说,需要我们站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探索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由理论的贡献及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社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术标识和精神符号,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功能是用哲学的方式切中社会现实。狭义的"社会批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几乎同义。全球化境遇下的紧张状态和矛盾冲突是承认理论及其争论进入公共领域讨论视野的现实动因,批判学派的承认理论由此应运而生。承认理论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转型。社会批判学派的承认理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座"思想富矿",对它的开掘有助于中国学者理解和把握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和理论走向。对于当代中国学者而言,当前重要的学术工作也许不只是从事一般的概念考证、代际划分和规范定义等细节考察,而是用"世界眼光"对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西方的新发展—承认理论及其完成的理论转型、思想实质和当代价值进行整体性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汉译英中的文化翻译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翻译在汉译英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译者应尽可能地在文化翻译中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接近异国文化,了解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不同,使用科学的、可操作的方法,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1.
傅守祥 《求实》2004,(2):75-78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本文对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作了深入的分析,阐明了英国"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在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方面所具有的反拔意义和理论突破性,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的主张,认为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是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史上,二战前后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阿尔都塞学派与八九十年代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可以说分别代表了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三种类型、三个阶段。法兰克福学派极力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试图克服异化意识,恢复人的主体性。而阿尔都塞学派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则借用语言学结构主义方法,凸现社会结构,特别强调把个人"召唤"为"主体"的恰恰是意识形态的结构。将二者进行比较,从学理的角度来讲,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07,(9)
本文从翻译教学的传统模式分析入手,指出了传统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翻译教学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新的建议。如果将翻译视作异种语言之间的转换,那么通过同义句转换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多个不同的译案以供选择。再通过对这些同义句的甄选和比较,从中选出最佳译案。从而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4.
卞彬 《探索》2002,19(2):85-89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在西方还是在我国,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50年代中期、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期曾经出现了三次争论的高潮。各种观点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思想观点,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为了有劝于讨论的深入进行,揭示这种分歧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找出理论创新的方向,本文就当前经济理论界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动态和进展进行综述和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5.
王伦  孙静艺 《理论导报》2013,(5):51-51,60
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在比较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比较文学的发展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探索空间。当前,实现了各自的"文化转向"之后,二者逐步建立了互依、互补、互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杰罗姆模式、贺拉斯模式及施莱尔马赫模式作为三种翻译模式,各有其不同的语用特征:杰罗姆模式侧重叙事行为,贺拉斯模式侧重施事行为,而施莱尔马赫模式则要求翻译能反映原语言的语用学特征。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译文,应该根据原文风格、原文体裁和译文读者、译文风格选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群落式衍生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济过程进行”仿生学”研究,是马歇尔最先提出的理论设想。后来由奥地利学派和演化经济学派脉承并发展了这一研究传统。本文借用生物衍生概念对中小企业群落式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理论洞见。  相似文献   

18.
刘显才 《世纪桥》2008,(5):78-79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由于英汉两种民族语言文化的不同,在表达同一事物或思想时,呈现出较大的文化差异性,造成了翻译的障碍和难题,文化“失真”在译文中并不少见。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这些文化差异有深入的了解,并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将文化因素带来的各种伴随信息准确、有效地加以传递,尽可能避免文化“失真”。  相似文献   

19.
邓江雪 《学习月刊》2012,(10):139-139
一、再述翻译理论与实践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翻译研究空前繁荣。在翻译理论研究领域.研究视野和方法频频更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理论内容不断丰富.翻译研究中先后发生的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为其带来许多新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不断验证.继承和丰富着传统翻译理论。近年来.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许多著名翻译理论家和译家做了十分精辟地论述.  相似文献   

20.
西方失业理论和就业对策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凯恩斯学派“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理论与需求管理政策   1929- 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猛烈地冲击了资本主义经济,西方各国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理论以及以政府干预为基础的就业政策措施。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的水平,能否达到充分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正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有效需求低于社会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总是小于“充分就业”水平。   凯恩斯否定了此前“古典”学派提出的工资率是有充分伸缩性的观点,反对通过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