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党的社会发展价值观深刻转换的产物,是党的"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价值观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建设包容性、和谐性城镇等要求。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党的社会发展价值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寻求社会价值共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价值共识;追求共同利益,夯实价值共识的基础;重视融合,寻求"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2.
许耀桐 《新视野》2007,2(4):4-7
政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创建政党,深刻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验教训,警醒我们高度关注党的建设;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关键在于党的改革,关键在于党的制度创新"。进行党的制度创新,必须推进党内民主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显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也就必然要求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加华 《党史文苑》2010,(3):30-31,44
建国以来,在长达2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毛泽东时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形成了带有时代特点的发展现.针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毛泽东提出:"落后就要挨打",深刻地指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是"两步走";发展的道路是"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发展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发展的基本原则是"自力更生".这些重要思想都在后来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开篇的话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去年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用诗一样的语言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向人们直观描绘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图画。这源于对以往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总结。近些年,中国的城镇化积累了不少问题:大量的农民工进城没有享受到市民待遇;土地利用效率低,城市建设"摊大饼";只顾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6,(4):5
正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指南和发展行动的先导,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  相似文献   

7.
严以用权作为"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直指领导干部作风的核心和重点问题。做到严以用权,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深刻认识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深刻认识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深刻认识个人能力不是手中的权力决定的。二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秉公用权、慎重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三要用权有为、敢于担当,要心中有责、敢于"亮剑"和增长智慧。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7,(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刻阐述,让我们更加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念信心,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让我们更切实感受到,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这项伟大事业的鲜明取向;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国梦开辟了前行路径,提供了根本保障,中国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动力,引领了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把握"三个代表"要求的实质,就是党必须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不断解决党所面临的时代课题中,带领人民和国家紧跟时代步伐和历史趋势前进,才能真正当好"三个代表";把握"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就是党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抵御风险、拒腐防变的能力,这样党才能真正成为"三个代表";把握"三个代表"要求的根本,就是党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只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切实地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中国(庐山)论坛”的与会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实现党内和谐,必须致力构建以和谐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党内文化;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和谐离不开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人的内心和谐四大和谐的有机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根本在于文化崛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核心;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  相似文献   

11.
刘洋  李洋 《理论建设》2015,(2):17-20,106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彰显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新飞跃。"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着深刻的哲学底蕴。从认识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对三大规律、三种意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从方法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既包罗万象,又重点突出,既注重整体规划,又牵住"牛鼻子";从目的论角度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核心指向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4,(11)
<正>推进新型城镇化,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板,必须尊重差异、因地制宜。海南省琼海市突出特色、顺势而为,坚持"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不砍树——保护生态的红线。琼海的生态条件优良,湖泊河流众多,热带绿色农业遍布田野,村庄掩映在绿树之下,森林覆盖率达到69%。琼海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一方面,切实保护好林地、耕地、园地等  相似文献   

13.
张国祚 《前线》2014,(12):39-40
<正>今年"五四"青年节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证明,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全社会所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才是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这里讲的就是文化的力量,这个核心价值观是最深沉的。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中绝不能偏离这个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把核心价值观看得如此之重呢?习近平总书记还讲到,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追求的方向,如果没有这种追求,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失去信仰,没有经纬感,迷失方向,缺乏  相似文献   

14.
<正>新时期从严治党呈现新的时代特点,党风廉政建设被赋予新的使命。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和执政党地位,还是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都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履行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基本义务,真正让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对党忠诚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纪律,是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规矩。"忠",就是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诚",就是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对党没有私心,不怀二心,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5,(3)
<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灵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确立的是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6.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均衡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解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认识到城乡产业分工和联动发展是客观规律选择的结果,市场化机制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互流互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统一全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统一城乡发展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5,(8)
<正>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支柱,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精神力量,一个政党不能没有精神追求,一个社会不能没有价值标准。在当代中国,这个精神支柱、精神力量、精神追求、价值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作出在全党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战略部署,旨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结合学习毛泽东等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高校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要做到:关注师生需求,切实做到"为民";着眼育人根本,切实做到"务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清廉"。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4,(Z1):110-111
<正>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标志、动力和必由之路。如果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那么没有新型城镇化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是相对于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而言的,是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以创新要素为驱动、以内涵增长为重点、以适度聚集为原则,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加快发展,少走弯路,就必须吸取传统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5,(4)
<正>农业现代化发展必将释放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这一作用对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转换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至关重要。一、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理念表明今后将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因此,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围绕推进城镇化全面深化改革,找到经济的增长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