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杨军安 《学习月刊》2011,(10):66-67
2010年,孝感市孝南区紧紧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目标,大力实施"四化联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融入武汉城市圈一体化)战略,不遗余力地抓项目、抓招商、抓工业、抓创新,奋力推动孝  相似文献   

2.
彭银 《学习月刊》2013,(12):23-24
孝感被誉为“中部地区最佳投资城市”,也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圈层城市,本文以孝感市为例,研究其经济增长与利用外资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设,为地方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孝感市紧紧抓住融入武汉城市圈这一重大机遇,围绕6个对接开展工作,促进了孝感工业与武汉工业的融合交流,初步创建了两地工业经济互惠互利、互为补充、互相发展、资源共享的良好合作环境。据统计,截止目前,武汉在孝投资企业已达91家,投资总额37亿元。孝感在汉投资企业达440家,注册资本11.8亿元。武汉城市圈是我省工业最发达的地区,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装备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2005年,武汉城市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954家,占全省近60%。其中大型企业49家,中型企业38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218.77亿元,比上…  相似文献   

4.
孙兵 《学习月刊》2013,(24):34-35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将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上升为省级战略。孝感高新区在2012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后,奋力加快建设"五个高新",即建设产业高新、创新高新、生态高新、智慧高新、幸福高新,致力于打造成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一、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奋力建设产业高新以招大引强为重点,增强产业发展实力。力争今年引进国内外500强3-5家,民企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10家以  相似文献   

5.
张俊 《学习月刊》2010,(16):95-96
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圈旅游联合推出温泉养生之旅、三国文化之旅、乡村休闲之旅等特色旅游,旅游创汇超湖北份额一半.撑起全省旅游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6.
杨军安 《学习月刊》2010,(18):45-45
孝感市孝南区积极响应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重大决定,主动融入到武汉城市圈和全市的大思路、大战略、大发展中去,对接武汉,市区一体,借势发展。着力打造“两型”产业聚集区、现代物流发展区、生态旅游休闲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市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9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党建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服务和保证的。与武汉城市圈建设相呼应,有必要提出武汉城市圈党建工作的概念,并加大实践的力度,以更好地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长期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其粮、棉、油、肉等农产品一直是中央考核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武汉城市圈又是湖北省农业生产重点区域.随着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圈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新构造将有助于发挥农业在城市圈建设中的基础产业作用.应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9.
《学习月刊》2012,(10):68-69
一年以来.应城市长江埠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打造新赛孚、再造新长江”三大目标,抢抓东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咬定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思路、硬化发展举措,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9.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498万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位列孝感市乡镇综合考核排名第13位.被湖北省评为百强乡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孝感市三汊镇坚持以新型农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动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路子;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完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07年底,国家批准了以武汉为中心的"1+8"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决定为武汉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搭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21年我省进入全国百强的7个县中有4个来自武汉城市圈.但由于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武汉城市圈内各地企业面临巨大经营和生存压力,直接影响技术改造和投资需求;加之武汉市发展的虹吸效应,城市圈内县级市与武汉发展水平差距有拉大趋势,人口、资金净流出情况较为严重;再加之武汉城市圈民营经济增...  相似文献   

13.
李崟 《党史天地》2009,(3):43-46
2007年12月上旬,国务院同意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以[2007]3428号文件下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  相似文献   

14.
东马坊街道办事处是一个人多田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城乡结合型乡镇。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打造应城副中心城市、建设和谐幸福东马坊”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产业为支持、创新为动力、民生为根本,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东马坊呈现出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民生工程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态势。2011年,东马坊城镇化率达61.3%,比“十一五”末增加二点五个百分点,综合经济实力跻人湖北省“百强”乡镇、孝感市“十强”乡镇行列。2012年3月,东马坊又被确定为湖北省经济发达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相似文献   

15.
警惕城市圈内产业同构格局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学习月刊》2009,(7):30-31
根据湖北省统计局2009年2月公布的数据.2008年武汉城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1.5%.完成全省财政收入的54.3%.吸纳了全省65.1%的投资.承载了商品零售总额的63.4%。统计数据表明.武汉城市圈已成为湖北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区域。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与发展.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魏静 《湖北政协》2021,(1):24-24
强化武汉“一主引领”,加快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着力提高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水平和整体实力,使之尽快壮大为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最具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城市群.建议: 一、完善城市圈组织领导体制,抓好协调推进.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武汉城市圈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城市圈规划、协调及组织服务,研究重大事项.定期组织召开城市...  相似文献   

17.
罗水华 《学习月刊》2012,(14):156-157,4
2011年是全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推进年。孝感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按照公安部、中央文明办和省公安厅、文明办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市推进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和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带文明上路,携安全回家”主题,以“六个百千万”活动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各省通过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先发展区域带。这些优势区域带是中部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部崛起的希望所在。加快这些重点地区的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部各省优先发展区域带比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各省先后实施了区域优先发展战略:湖北提出建设以武汉为核心的“1+8”城市圈(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群、钢材制造及深加工产业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金融一…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末,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十七大后新的改革试点区.有改革试验权,没有优惠政策,综改区承担起了探索中部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通过体制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一、以城乡统筹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湖北省100个重点镇建设目前,在全省小城镇中,我们确定省级重点镇10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镇74个。这100个重点镇在市政基础设施、主导产业、交通区位等方面较其他镇更具发展和带动优势,而且是县域的副中心。之所以选择这100个重点镇作示范建设,是因为其具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重点镇承担了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职责,重点镇正在成为县域农村地区的工商经济中心,有利于生产要素聚集、农民就近迁移,我省重点镇城镇化水平高于一般镇10个百分点;二是大中城市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梯度转移的企业承载地,是农业产业化示范试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