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是一种追求,它是需要激情的。激情创造美。她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具有生趣。生趣也者,活力之谓。活力的存在,其前提是研究的对象是活的,她具有脉络和纹理、禀性和特色.是运动与变化着的.本身包含着自然之美,那怕这种美带有悲剧成份;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与黄金年龄人才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的到来 ,使人力资源成为一种资本和生产力 ,谁拥有人力资源 ,谁就拥有经济的发展权 ;谁拥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谁就能占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可以说 ,在知识经济到来和全球倡导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下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特别是开发黄金年龄人才资源 ,是各级领导及组织人事部门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一)人才 ,有老中青之分。所谓黄金年龄人才 ,系指25岁至45岁年龄段之间 ,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掌握一门或两门专业知识并在本职岗位上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才。黄金年龄人才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决定了它们是人才的集束区、高发区和…  相似文献   

3.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司马光论德才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辩,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  相似文献   

4.
谈恭敬     
古人在《日省编》一书中曾提出“居官四勿”的观点:“勿谓一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鉴察;勿谓一言可轻也,须知有前后左右之窃听;勿谓一事可忽也,须知有身家性命之关系;勿谓一时可逞也,须知有子孙祸福之报应。”  相似文献   

5.
名言警句     
《党员干部之友》2014,(4):44-44
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马寅初 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球贻琦  相似文献   

6.
王阿娴 《发展论坛》2000,(10):62-62
人才是劳动者中有一定科学知识的具有创造性的部分,是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极重要的因素。斯大林曾经说过,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是死东西,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人才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有决定意义的。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在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人才也有个管理与使用的问题。管理和使用得好,才能更充分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和使用得不好,则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曹文秀 《山西青年》2024,(3):177-179
人才引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吸引人才的主要方法,也是各大高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现今的高校体系中,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对于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人事档案在人才引进中的工作内容和重要作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升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能力,保障人才引进效果,既是保证高校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校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几个问题□王青逯人类社会正在跨入21世纪。纵观全球,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谁掌握了面向未来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谁就会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居于战略主动地位,立于...  相似文献   

9.
邢颖 《学习月刊》2013,(24):69-70
人才是强校之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本文旨在结合实际对新形势下高校院系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举措和合理化建议。一、高校院系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作为高校二级单位的各个院系,其人才引进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以及师资队伍的优化是促进和完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院系的师资配备与优化、人才引进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资结构,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开展高校各院系人才队  相似文献   

10.
杨超  王喆 《前线》2017,(5):54-57
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的青年人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已经成为领导工作中日益重要的课题。古人讲“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善于用人的人要心甘情愿地处在被用者下面,这就是“不争之德”。领导干部作为用人主体,必须具备这种传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6,(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对一个地区而言,人才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发展规模和水平,哪里能集聚创新人才,哪里就有可能成为独具优势的创新中心。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只有正确分析判断自治区人才发展水平的现状,做好人才工作的"用、育、引",才能为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14.
安梓恺 《世纪桥》2024,(5):51-53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党建工作在高校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不仅需要对高层次人才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组织活动,还需要通过创新研究,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出新时代高校高层次人才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是探索先进经验、加强制度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提升组织力、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培养与引进。高校需深入研究党建工作内涵,明确目标和方法,积极引入创新理念,提升工作水平,助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骞叔 《前线》2005,(10)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话讲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的喜怒哀乐之情与中和的关系。所谓中,就是适度,无过无不及。只有适度,才能和谐;中是和的前提和条件。所以和又称中和;和为贵也可说是中和为贵。而中和的达到,与喜怒哀乐之情的恰当表达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的一切行为,都出于情,而情是性的表现。《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说“,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人都有喜怒哀悲之气…  相似文献   

16.
专名的意义与所指具有同一性的观点是指谓理论在语言的意义问题上所持的传统观点,罗素的指谓理论沿袭了这一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本文的分析表明,罗素的指谓理论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蓝,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接班人,为谁服务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加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们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的前途。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新形势下多数大学生的成才意识模糊,上大学只为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长远目标和人生设计。他们往往看似具有远大抱负,也想在未  相似文献   

18.
徐仲韬 《学习月刊》2009,(9):42-42,55
建非凡之业,赖非凡之人。在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培养和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已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加紧培养和选拔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更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因为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尤其是领导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较量.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现实生活中西部高校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人才大量流失,高层次人才缺乏。随着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间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竞争将趋于激烈,西部高校如果不能拥有一批高层次的人才,不仅在西部大开发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还会危及到自身的生存如何吸引入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是西部高校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以优惠的政策延揽人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西部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论资排辈等陋习,导致一…  相似文献   

20.
西部开发,人才是关键。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更好地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于西部各省,一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争夺战在所难免。西部各省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试图吸引人才时,必然发现:我们面临的不仅是西部省份之间的竞争,发达地区的人才竞争也是硝烟弥漫。 贵州省在这场人才竞争中如何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