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正"中国农谷"建设属"省级战略,荆门实施"。建设"中国农谷"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省构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之一。"中国农谷"建设的启动有力助推了荆门发展。目前,"中国农谷"建设已成为引领荆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旗帜,正在荆门全地域、全产业、全体系推进,呈现出高点起步、扎实推进、快速实施的良好态势。在这一特殊背景下,"中国农谷"战略孕育出了农谷公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中国农谷正式确定为省级战略荆门实施,屈家岭管理区高举中国农谷建设大旗,抢抓机遇,砥砺奋进,通过不懈努力,三年间,从规划到实践,以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建设"谷之心"为总抓手,奋力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的"四谷"目标前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建成"四化"样板,"三农"特区,迈出了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3.
赵凌云 《学习月刊》2011,(23):29-30
2010年,荆门屈家岭现代农业示范区“屈家岭·中国农谷”总体规划通过农业部审批。随后,屈家岭被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试点单位。2011年9月4日.省委在荆门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强调了建设“中国农谷”的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自中国农谷省级战略全面实施以来,荆门市高举中国农谷建设大旗,团结全市人民抢抓机遇,砥砺奋进,拼搏进取,成效彰显。作为中国农谷的核心区,屈家岭管理区围绕"强富美",建设"谷之心"的目标,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与2011年相比,2013年全区社会生产总值增长33.2%,年均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相似文献   

5.
《学习月刊》2013,(6):94-95
荆门地处鄂中,位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地的过渡地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现辖五个县市区,地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自2009年4月荆门市供销社被确定为全国供销总社首家改革发展联系点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总社、省供销社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不懈狠抓"新网工程",把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实施"中国农谷"省级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推进“产业强区、两化兴区”战略,荆门市东宝区委、区政府提出,围绕“一新三化”.实施“4333”工程.争创中国农谷“三化”协调发展改革试验区。城北乡镇要在试验区建设中实现新作为,就必须立足发挥山区资源、生态、气候等优势.发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旅游功能.着力打造融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城北生态文化旅游圈。  相似文献   

7.
《学习导报》2012,(17):17-18
在2011年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在提出“两个加快”、“两个率先”总任务的基础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四化两型”建设,并把它作为湖南未来五年发展的总战略。“四化两型”总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湖南的发展明确了主攻方向,开辟了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8.
侯君舒 《前线》2012,(7):68-69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大力践行“北京精神”、着力推动“五个发展”,率先形成“两个格局”,加快建设“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为首都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昌平是城市发展新区,是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之一,是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首都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大格局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职责。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区域发展方针,着力整合空间资源,集聚高端要素,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社会管理,坚定不移地推动昌平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化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努力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在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具有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怎样坚持科学发展,实施地委提出的“兴工”战略,更好的推进地区新型工业化建设,是目前摆在吐鲁番政府和各族人民面前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文章从吐鲁番实施“兴工”战略的优势分析入手,对怎样落实地委的“兴工”战略,加快吐鲁番新型工业化建设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克明 《当代贵州》2013,(32):36-37
2006年以来,毕节市明确提出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发展“三化一基一业”的发展战略,把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到了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董云 《世纪桥》2009,(1):19-20,36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为此,党的四代领导集体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及战略,从以“两步走”战略实现“四个现代化”,到以“三步走”战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小康社会,到以“新三步走”战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再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历了一个由开拓,到不断发展完善,再到超越创新的历史演进过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近年来,济源市承留镇突出“就业”“住房”“子女就学”三个抓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积极探索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示范。  相似文献   

13.
黄承伟 《新视野》2023,(3):67-7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方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野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逻辑需要从理论维度、推进路径、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守住“两条底线”,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三个乡村”,扎实推进“三个现代化”,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如何扎实推进“四化”协调发展?在省、市委“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和“开创战略”的指引下.英山科学制定了“五城同创”战略.短短一年多时间,  相似文献   

15.
昌蓉 《学习月刊》2014,(19):44-45
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扣与时俱进、促进发展、巩固阵地、创新机制、建强队伍五项重点和要求,在有为中求有位,为建设“五个东宝”、争创中国农谷“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国家设立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旨在探索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根本矛盾的体制机制,走一条新型工业化和新型的城市化道路。相对目前国内其他三个同家级改革试验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的主题而言,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改革试验,既是彻底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全新战略实践,也是生态文明观念的普及。因此,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新区的“先行先试”。必须尽早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卢氏县委、县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以打造“生态旅游名县、特色农业强县”为战略定位,以旅游业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一业三化”科学发展。卢氏县还以加强基层组织建没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以来,三门峡卢氏县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门峡市“四大一高”战略重大机遇,深入实施“旅游立县”战略,以旅游业为抓手,坚持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一业三化”科学发展道路,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交通建设稳步推进。全力做好二淅高速公路卢氏至西坪段、蒙西至华中铁路卢氏段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卢洛高速公路建设列入全省公路网规划,加快国道209改(扩)建和旅游公路、水毁公路修复等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弥组 《支部生活》2011,(9):44-44
弥勒县嗣绕“新型工业化、旅游服务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建设精品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采取“硬件设施标准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组织活动经常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化、实行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化”等措施,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创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谷”是一个尚未发现的世外桃源.是游人梦想中的美丽世界。“中国农谷”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距今5000多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是长江中游农耕文化的代表。该区资源禀赋独特.位于神奇的北纬30度附近.地貌呈多样性.山清水秀,植被茂盛,农产品丰富.景色美丽.素有“鄂中桃花源”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