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坚持群众文化的群众化原则,一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二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活动的主体,三要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已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长春市绿园区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建中,针对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效率不高的问题,转变观念,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主题,以激活群众参与力为核心,依托社会,面向社区,走出一条资源配置社会化、公共服务社会化、管理运作社会化、效用监评社会化的新路来,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阜新市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创新形式,探索出一整套以不断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群众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成都市在创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过程中,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了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全域覆盖;着力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引领群众文化活动向前发展;"由点到面",系统化运作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活动联动发展。成都市群众文化活动要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正视群众文化需求,与时俱进,提供群众真正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乌力吉 《实践》2015,(3):48-50
<正>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智力需求、发展需求,通过生产经营文化产品,提供各种文化服务而获得利润的各种合法行业的总称。其特征是以产业作为手段来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为资源进行生产,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服务,目的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可见,文化产业是文化  相似文献   

6.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融入文化工作,让它贯彻于文化建设的具体环节中,体现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一是要加强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取向的文艺创作和演出,特别是做好组织区市  相似文献   

7.
论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而由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基于社会效益,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仅向农民提供基本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且是农民及时准确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窗口,农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有利于增强农民对国家、社会及其  相似文献   

8.
沈北海 《党建》2013,(10):22-22
文化志愿者,好!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文化志愿服务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根本宗旨。广西以文化志愿者为骨干力量,面向基层、贴近生活、服务群众,通过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艺术知识普及、技能辅导和展览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推进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9.
团结造就共进 奉献促进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河东区中山门街道互助西里社区党总支围绕大局,以繁荣社区文化、服务群众为第一要务,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第一宗旨,逐步形成了党群关系融洽、民主健全、环境优美、治安稳定、人际和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连江县认真贯彻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区域性海洋文化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积极开展文化“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工作,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文艺精品创作成果日益丰富,县域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地发挥了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阜新市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创新形式,探索出一整套以不断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群众文化发展模式。抓队伍,夯实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充分发挥市、县(区)、乡镇(街  相似文献   

12.
如今在本溪市,社区合唱团、演奏队、秧歌队比比皆是,村屯里歌会、舞会、篮球赛天天都有。本溪市在全面推进文化建设进程中,始终把基层文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9,(6):6-7
基层是宣传文化工作的广阔天地,群众是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必须始终牢记我们的根在基层、在群众,把宣传文化工作的重心向基层下移、向群众倾斜。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4.
《求贤》2010,(1):35-36
南开区机扫服务中心党支部以创建活动及文化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巩固创卫成果,保持业务经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我省各地陆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也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欢乐祥和的年味。广安市文化、科技、医疗及司法部门的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服务活动,为基层群众送上欢乐和新年的祝福。  相似文献   

16.
仲祖文 《党建》2011,(8):29-29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要与群众心贴心,必须坚持“三贴近”,全身心走进群众、实打实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焦作市山阳区坚持以强化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魏建中 《学习月刊》2009,(2):60-60,38
党的十七大提出: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这对教育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武汉市武昌区以建立健全群众工作机制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系列活动.着力探索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新叶 《唯实》2013,(8):78-79
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只有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才能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要深入研究把握群众的理论需求、文化需求和文明需求,用群众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在深入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切实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血脉,是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准确把握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通过对沧州市献县、河间市、东光县及泊头市等农村地区,以发放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农村地区深入调查,在充分了解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以及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看法、需求和期望的基础上,分析全市基层文化建设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探究完善公共文化的路径与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