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乐都县法律援助工作紧紧围绕“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总体目标.把维护社会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摆在重要位置.依法为经济困难的村民、居民、未成年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为困难群众撑起了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2.
邵高涵 《学习月刊》2013,(24):58-59
监狱服刑人员既是接受刑罚惩罚的罪犯,同时也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对监狱服刑人员开展法律援助,是法律援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我省实际,对监狱服刑人员法律援助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一、当前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问题(一)对法律援助的认识不足。一是监狱民警对法律援助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有的民警仍然把法律援助工作定位为一种人道主义的慈善行为,没有认识到获得法律援助是每个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公益诉讼案件频发的原因是弱势群体的利益遭到损害,公共利益受到强势群体的侵害。中国社会急需加强公益法建设,但现行公益立法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对公共利益的保障;公益法律组织发展滞后,公益诉讼难,严重也影响到公益法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提高公益立法质量,扩大民事诉讼范围,加快民间公益法律组织建设,以支持公益诉讼,创新法律援助体制,保障法律援助经费。通过对公益法的完善给弱势群体以更多的保障.最终实现公共利益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他填补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空白。他组织了全国数千名律师开展法律援助。他让人们信仰法律。  相似文献   

5.
段久红  詹钊 《学习月刊》2013,(20):46-47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证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切实实现.通过立法形式对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诉讼费、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或义务提供法律帮助、赋予公民平等权利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主要是对妇女进行法律援助。妇女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帮助弱者.维护其正当权益.是法律公平正义精神的体现。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的制度正体现了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制,是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出发,运用综合治理的措施及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全新工作机制,具有系统性、人本性、前置性、突破性和实效性的鲜明特色。该机制的推出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利于充分体现和落实未成年人司法政策;有利于改善和优化未成年人法治环境。为了保障新机制的有效推进,必须跟进相关配套措施和办法,做到综治牵头,积极督导;落实责任,各建其功;加强协调,整体推进;总结提高,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话题一直不绝于耳,当年鲁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激起了社会对封建礼教的痛恨;今天面对未成年人监护,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话题毅然沉重。未成年人监护纳入公权监督,从监护监督概念入手,参照国际惯例,设计监护监督机制链条,实现宪法权利实体化,国家就能负起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监督职责,为他们撑起一片法律保护伞。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桥林  欧阳媛 《求实》2003,(10):51-53
法律援助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保证社会弱势群体法定权利实现的必要手段 ,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法律援助对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司法公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律援助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有序必须关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维护基本人权,保障司法公正,稳定社会秩序的弱势群体的关爱与扶助制度,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只有不断壮大法律援助队伍,保证法律援助资金供给,拓宽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才能确保此项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斌 《学习月刊》2013,(2):57-57
2012年以来,荆门市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围绕落实政府责任,加强领导,规范内部管理,以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提高服务水平,扩大覆盖面,努力使法律援助工作与弱势群体需求相适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庞常青 《理论学刊》2018,(2):137-143
留守儿童的产生绝非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产物,我国监护法律制度的缺陷难辞其咎,其中未成年人监护权委托程序缺失是问题的关键。监护制度缺位是留守儿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应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分析我国主要部门法在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我国以未成年人监护权委托程序为主的监护制度建构,至少应包括原则设置、核准程序、前提条件、核准及监督、惩罚救济等几个方面,通过事前预防程序的设置来保证留守儿童始终处于合法、有效、持续不断的监护之中,提高监护法律的作用和效率。从源头上阻止留守儿童数量的继续上升、有效改善监护质量,最终通过立法与司法力量帮助去除这一特殊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吸毒成因与对策研究——基于南京市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丹 《唯实》2011,(2):91-94
吸毒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禁绝毒品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在吸毒人群中,青少年成为一个庞大的构成群体,尤其是未成年人。通过对南京市117名未成年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可以看出,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审视和剖析未成年人吸毒的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弱势民众群体的特别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唯实》2004,(3):37-41
农民、民工、城市失业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流浪民众群体、亚健康民众及非主流社会民众群体等等,是我国社会主要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经常受到种种侵害,为了体现真正的平等权,必须对这些弱势群体予以特殊的法律照顾和保护。从现在开始,必须循序渐进地加强这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令人担忧的焦点问题。湖北省未成年管教所是湖北省唯一的未成年人专业管教场所,承担全省未成年人特殊教育管理任务。为了有效地帮教受伤的未成年人疗伤和特别教育,推进改造文化质量,丰富服刑人员改造生活,管教所以监狱文化为载体,积极营造科学教育、健康向上的监狱文化氛围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环境。扎实推进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下沃社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已经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通过调研和总结,有助于明确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基本思路,进而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推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如何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一直是全社会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本期特选取几个案例并进行分析,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党的生活(青海)》2007,(8):F0002-F0002,I0001
扶弱济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题。法律援助作为政府责任,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维护贫困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海省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8年,随后,各地相继开始建立法律援助机构,目前,我省州(地、市)县(区、市、行委)建立法律援助中心55家,非政府性质法律援助中心一家,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组织存在主体缺位、知者缺失、中心偏离等问题,因此,其可以借鉴美国家长教师协会的经验,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社会组织——家长教师协会。实践中,家长教师协会必须在党的指导和法律框架内维权,建立有层无级的组织,注重文化差异,形成合力,以推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像一盏明灯,给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件中把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给我们家庭教育工作以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教体、民政、公检法司等部门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矫治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矫治工作的理念尚未达成共识,在目前的法律制度下对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实施的严重危害行为和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矫治措施,检察部门在办理附条件不起诉时面临缺乏社会帮教资源的困境,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衔接的有效机制。应当在理念层面就"有效矫治"达成共识,加强早期干预和重点干预,建立起不同阶段多家主体充分参与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综合矫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