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月下旬,中日两国的二百多位经济法律专家、律师和有关人士在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会晤,互相系统介绍各自国家的涉外经济法律制度,共同讨论两国经济技术合作中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对外开放大趋势中应运而生的上海市第三律师事务所,开业至今五年来,承办了大量涉外经济法律事务的咨询和代理,赢得了许多外商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信任。五年间,这个律师事务所参与了三十多个引进外资项目的谈判,受理各种涉外经济、海事和民事、债务纠纷等案子一百余件,他们还受聘担任了一百二十多家有涉外项目的工厂企业和三家中外合资企业的法律顾问。维护外商合法权益一九八四年三月,上海一家工厂同一家外国客商洽谈一个合资项目。谈判中,双方在增加资本的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上海这家厂方提出,在合资企业兴办后的几年内,厂方要将股权从合资初期的百分之三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五十。而外商则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行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正确决策。这些年来,我国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涉外经济法律和法规。这对于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起了促进和保障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布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有五十多件。从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法律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中国合营者和外国合营者按平等互利的原则举办的一种股权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形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和有利的外部环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发展机遇,全力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改革涉外经济体制等几个方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组专题报道,包括《中国法律制度和律师制度如何为涉外经济服务》等三篇,对中国在近几年如何大力加强法律建设和恢复律师制度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通过北京和上海两地的涉外律师事务所的日常工作,具体介绍中国的律师如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客观、公正地为客户服务。  相似文献   

6.
阮波 《瞭望》1987,(35)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国际贸易界人士十分关注中国的经济立法问题。正当其时,中国展望出版社根据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需要,与澳大利亚有关出版公司合作出版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法规汇编》。此书问世之后,在国际法学界、外贸界、法律教学研究部门引起了良好反应。澳大利亚法律界和外贸界人士认为,汇编是中国最权威的涉外经济法规汇编,它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做出了很大贡献。有的学者说,展望出版社为国际上做了一件大好事。由于过去曾在国际法学会任过职的人大法律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适应新的形势,黑龙江省应在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和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实施创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8.
8月中旬,由美国司法部长米斯率领的美国一千多名律师、贸易和企业界人士抵达北京,参加令人瞩目的中美贸易、投资法律讨论会。会议期间,我国的法律专家、律师、企业家和政府部门的负责人700余人除与美方同行共同探讨中美贸易,投资方面的法律问题,还侧重介绍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涉外金融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涉外税法及涉外仲裁和涉外司法审判等问题。这次讨论会不仅是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9.
入世贸在即,政府部门针对于此的各项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外经贸工作会议上,石广生部长将我国外经贸部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就WTO问题应做的工作概括为6个方面,这6个方面不仅对做好我国的外经贸工作十分重要,而且对整个经济工作具有全局意义。第一,要抓紧完成涉外经济法律法规的清理与修订工作,加快有关法规的立法工作。目前我国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中,凡是与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相违背的部分,都要废止;凡是与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不一致的,都要通过修改使其一致;凡是没有相关法规的,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大国和正在成长中的世界大国,其安全环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中国安全环境的层次性依其重要性可以划分为四个地带,即核心地带、边缘地带、缓冲地带和战略安全地带。不同的安全层次面临不同的安全问题。区分安全环境的层次性可以把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具体化,这对谋划21世纪中国的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战略安全地带,是国家安全利益的外延平面与立体的升华。增强战略安全意识,经略战略安全地带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不可或缺的要件,否则中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后,仲裁将会成为解决涉外经济纠纷的普通手段。本文试图在此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及国际商会的现行仲裁的共同之处,作一评述,以期加深计当代西方仲裁制度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之后,中国国家安全日渐增强,为中国对其总体外交安全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提供了客观环境。中国基于自身所处安全环境的认识和对威胁来源、种类的判断,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作为新形势下指导国家交往的新原则,它将推动中缅关系取得新发展,同时对中国周边外交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打消对"中国威胁论"的焦虑,取得包括缅甸在内的周边邻国的信任。中缅两国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既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也存在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要求中国与缅甸加强在安全问题上的对话和合作,探索应对新形势下安全挑战的新观念、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2,(16)
中国 李鹏会见亚太安全问题研讨会代表 李鹏总理4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中、美、日、俄“关于亚太安全问题”四边研讨会的代表。李鹏在会见中强调,中国处理国家关系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他说,中国愿为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和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6,(35)
本刊上一期发表了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总干事顾明对本刊记者谈经济法制建设的文章。顾明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也谈到了我国涉外经济立法及其有关的问题,本刊将这部分内容单独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5)
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思想,以古鉴今,努力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尤其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体现了更为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总体国家安全观吸纳了传统文化中至今仍然合理和有益的元素,强调在今天维护国家安全实践中要富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领总体的国家安全观。吸纳古代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思想,保护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汲取中国传统价值观丰富营养,提高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富国与强兵、发展与安全协调并重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把准国家安全历史方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实践基点;创新国家安全指导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理论基础;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完善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法治基础;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明确中心任务。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推动下,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全方位、多领域协同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中国留学生在莫斯科大火中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再次敲响了海外留学生安全的警钟。近年,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屡屡遭遇火灾、车祸、殴打、绑架、枪击等意外事故和安全侵害,一些留学生魂断他乡,海外留学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国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东亚安全秩序演变的过程中,中国因素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并成为引领东亚安全秩序变革的核心动力.随着中国和平崛起进程的加速和东亚合作进程的积极推进.中国与东亚安全秩序建构呈现良性互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仅中国崛起是引领东亚安全秩序变革的核心力量,后者也是考验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的重要标尺.面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国家安全问题,面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与美国的关系问题,我们的态度是:中国应与东亚国家积极合作,确立东亚各国基于共同利益的基本战略框架,并逐步丰富,以奠定东亚安全秩序建构的基石.使中国在东亚安全问题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的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21世纪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对手,人民安全的凸现是当今世界安全的根本特征。中国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兼具中国古代邪教、会党、民族分离主义,以及国际现代恐怖主义基本特征的内生性民间反政府势力,中国的人民安全将面临更大挑战,中国的战略重点将长期在国内。鉴此,结合当今世界安全的新形势,作者论证了树立人民安全观,以及制定和构建相应的国家安全战略、体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20.
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时代课题和主要任务。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是由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密关联以及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的内在同构关系所决定的。人类社会普遍联系和命运与共以及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逻辑,决定着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必须紧密联结一体化地加以构建。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强化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理念,从而在安全实践中自觉地将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有机联结起来,用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紧密结合的总体性安全之力夯实我国国家安全基石,在将美丽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有机结合中走向安全中国,并为美丽世界、健康世界、安全世界建设作出我国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