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谓人情?查《辞海》,乃"人之常情"、"人的感情"。晁错《论贵栗疏》中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王之道《桃园故人》中则说:"人情曷似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相似文献   

2.
何谓人情?查《辞海》,乃"人之常情"、"人的感情"。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人情!晃错《论贵粟疏》中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王之道《桃园故人》中则说:"人情曷制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曾几何时,在许多地区",人情"发生了蜕变,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同过去的人情面目全非,今非昔比。有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体制改革中,企业机构不断消肿,人员逐步精减,职工变得“一岗多能”,干部也要“身兼数职”,两人工作或多人工作一人干。企业“一把手”要当此重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九种能力:一是“洞察宏微”的观察能力。《红楼梦》有联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领导干部“一身多职”,不仅是工作内容的增多,在工作性质上也有了新的变化,需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通过学习,把握改革的方向,探索改革的路子;通过调查,摸清底数,做到“世事”洞明,洞察“宏微”。要善于运用全方位观察思考的思维方式,既认清大形势,又掌握“小气候”,善于发现新情况,思考新问题,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找到深化改  相似文献   

4.
魅力女人     
有一份独挡风雨的勇气,有一种潇洒人生的能力,有一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豪情。这就是魅力女人!魅力女人是一道风景线,是点染春天的茵茵绿草,是天高气爽的七彩秋韵,是雨洗碧空后的彩虹霁月,是上帝赐与生活的一束阳光。如同大海里的珍珠,沉静中透出典雅柔和的光芒,让人心旷神怡!魅力女人的外延是风度,内涵是精明。她们骨子里透出的是成熟,就像秋天的果实一样,没有了青涩,更多了几分甜美。她们懂得什么是爱,一旦爱了就爱得一往情深。因为成熟,尽显饱经风霜后的一种美丽;因为成熟,她们把情感珍藏,让自己永远成为男人心中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与人为善     
为人处事,主要是处人,即处理人际间关系。人际间关系,既复杂又微妙,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而无法逃避。人际间关系处理好了,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工作,也有益于社会。处理得不好,负面影响也很大。如何才能将人际间关系处理好呢?有许多文章论述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洞明世事皆学问”这句古语流传至今,无疑很  相似文献   

6.
漫画幽默     
求病 某公司每半年就组织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体检。清水衙门规划处的张处长每次查完都愁眉苦脸,大家不解,皆问:“你啥病没有,咋还愁呢?”张处长苦笑道: “别人查完有病就住院,我就得随人情礼,多少年了,我就盼着有点病,也能在住院时搞点创收。”  相似文献   

7.
“看客现象”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红楼梦》里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看客哲学”,到鲁迅笔下的“麻木看客”,从处世以“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允执其中”的“看客”,到马路边看热闹的普通“看客”,干事的中国人旁边总有那么一部分“看客”和“闲人”.在当前综合治理社会治安中,“看客”问题表现比较突出.他们身处发案现场,或袖手旁观,或见机躲避,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民族美德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8.
许春华 《先锋队》2013,(12):24-25
人情往来,乃人之常情。人在情感的“驱动”下来来往往以体现温暖,无可厚非。然而,“上下五千年”后,我们国家培育出了一种“人情文化”,许多人将人情往来作为工作、生活的“润滑剂”。于是,潜规则也潜滋暗长,人情与礼物礼金(统称“礼金”)“勾搭成奸”了。这样,人情往来也就变了味变了质,“以礼代贿”以暗渡陈仓的方式招摇过市,  相似文献   

9.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简单说,就是“做官”要懂得融入所谓的小“圈子”。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十分看重“人情”,做什么事情往往把“人情关系”放到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干部队伍中,看重“人情关系”的现象也有一定市场。  相似文献   

10.
刘树伟 《世纪桥》2007,(1):77-78
按构词法分析,“伦理”一词是联合式合成词。“伦”、“理”皆“道”,“伦”、“理”相通:“伦”是做人之本,“理”是处事之基。“伦理”是关于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事的准则、方法和依据的“道理”。“伦理”所要求的是待人处事的方式要得当,处理问题应合乎准则,言行应合乎规范。如此解则伦理学就是关于“伦”、“理”的道理的学问,是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道理的学问。  相似文献   

11.
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法官”称号的宋鱼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为私情所动。她经手案件的当事人中,有她的老师,有她的同学,也有她老家的亲戚;只要发现需要回避的,她就主动找到院长、庭长要求回避。她认为,只要心不贪,就没有推不掉的“人情”。没有推不掉的“人情”,不仅是法官的正气,也是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品德和责任。所谓的“人情”,说到底就是一种私人关系,一种个人利益。一些人之所以推不掉“人情”,主要是因为自身利益在作祟。或是为了金  相似文献   

1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永恒话题,如何根治高校师资“进口”环节中的内部招聘、“萝卜招聘”等人情现象是值得探讨的。文章在界定高职院校师资“进口”环节中人情现象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情盛行的原因和危害,并通过制度设计、调整利益分配格局等方面的探讨提出规避高职院校师资“进口”环节中人情盛行现象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文,古拉丁文意指人性、教养;古代中国人指礼乐教化、人间世事、习俗人情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探讨人文的学术领域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艺术、哲学、法学,也包含着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学、人类学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兵团农牧团场各级领导干部存在如下不正之风:——凭关系,走后门,编织人情网。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有的领导干部就可以放弃原则予以照顾,违背党纪国法大搞“关系网络化”。种地者有“人情地”,浇水者有“人情水”,用电者有“人情电”,购粮者有“人情粮”,收费者有“人情费”,吃药者有“人情药”,为官者有“人情官”等等不一而足。——连务、场务不公开。巧立名目乱收费。财务、政务缺乏透明度,影响干群关系,失去民主监督,掩盖了不正之风。实行连务、场务公开,可以改变传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腐败人情说     
王春 《廉政瞭望》2012,(7):20-21
2010年11月.湖南某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人情与腐败”的辩论会。在开篇立论阶段.正方一辩从官场、学术、商业等各个层面的腐败展开论述,认为过度泛滥的人情正无孔不人地渗透社会形态的各个领域.成为滋生腐败的蛀虫;而反方一辩则澄清了人情的概念,认为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质朴的情感。而沦为“腐败幌子”的人情所附带的种种消极属性已然扭曲了人情的原貌。进入自由辩论环节,正方坚持反对过用人情.尤其打着人情的幌子行腐败之实;  相似文献   

16.
建国6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一改变不仅显现于宏观制度构架之中,更流淌于微观日常生活、细碎世事人情之间,而中国妇女自建国前后至今的六十余年间社会角色的转换成为体察这一巨变的绝佳观测点。宏观制度与日常习俗,从本质  相似文献   

17.
杨剑 《湘潮》2005,(3):42-44
宽大的沙发上,颜家龙身着白色的冬衣,随意地坐着,就他几十年的书法生涯,以及对书法的见解侃侃而谈。微微含笑的眼神,娓娓道来的话语,透露着一种世事洞明的练达;在为笔者展示书法作品,论及书法的方方面面时,更是渗透着一种对艺术绵绵不尽的热情。  颜家龙,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一个被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的老人,为追求自我艺术完美,几十年矢志不渝,尺纸之间,浸润着他翰墨流彩的旷远与力度。隆冬的一天下午,笔者走进他的寓所“得德楼”,听他讲述自己与书法的“亲密”接触,欣赏他那些引起世人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领导干部都提要自觉过好“五关”,即: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色情关、人情关。“五关”之中,关键在于权力关,其它”四关”无不与权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金钱、美女、名位、人情之所以在某些人面前成为“关”,就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因而,“过五关”首先要过好“权力关”。而能否过好权力关,则取决于领导者具有什么样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9.
(一) 导言“假冒学”乃博大精深之时髦学问,应用极广。如办学、行医、制药、经商等等,无所不包其中。得此真传则妙用无穷,生财有“道”。 (二) “假冒学”源流此学开山鼻祖何许人也,待考。而外国之“狼外婆”(乔装吃“小红帽”者)与国产之李鬼(化装李逵剪径者)皆为“假冒学”真正传人则确凿无疑。此学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7,(7):115-115
人际交往,礼尚往来。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亲情、友情、人情。送礼作为表达情感、亲密关系、增进友谊的一种活动地太有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