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2)
"儒家文化圈"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而科举制度是一种以考察儒家知识和观念作为选择标准的选官制度,由于科举制度的实施,儒家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总之,科举制的实行使儒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更为突出,为儒家文化的传承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条件、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因此科举制度对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今人才选拔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亚丽 《理论导刊》2002,(10):43-44
在中国,科举制度施行了1400多年,几乎和整个封建社会相始终,对我国的官制、民族心理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中国现代的考核录用制度又脱胎于科举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这种通过考试或竞争上岗来选拔人才的方法又得以采用,并成为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选拔封建官僚的科举制度进行考察,分析其利弊得失,作为今天公职官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4)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制度创举,它有效地摆脱了以血统和出身作为选官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所带来的危害,使人才选拔制度走上了公平、标准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顺应了特定时代的发展需要。虽然它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弊端丛生,但是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较客观地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从而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名。  相似文献   

4.
张福仁 《学理论》2014,(6):10-11
中国科举制度是人类社会较早的政府人才选拔的政治制度,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也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国家在对科举制度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基础上,发育出了现代文官制度。科举制度与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域外影响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相应的政治体制也必将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干部制度、人事制度方面更是处于改革的前沿。因此,对中国的科举制度和西方的文官制度进行研究,观其利弊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完善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天娇 《学理论》2012,(23):177-178
明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最鼎盛的阶段,明朝的科举制度对以前各朝的科举制度进行了一些改进。逐渐完备了三级考试制度,建立了完善的三级学校制,并根据地域的差异,实行了南北卷制度,平衡了地区差距。影响最深远的是创制了八股文,对后世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6.
李红岩 《理论导刊》2006,(8):111-112
唐代诗歌繁荣和独特形态的呈现有许多缘由,其中之一就是贬谪诗人的大量涌现及其辛勤创作。对唐代贬谪诗人进行分类研究不仅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掌握唐诗的发展历程,还能考察出唐诗独特魅力产生的深层心理原因,更能看出人类为追求幸福、实现人生价值所作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杜国良 《学理论》2011,(9):88-89
左宗棠,晚清一代名臣,又被称为"中兴名臣"。生于盛世的余晖中,学于乱世的前夜,入仕之途艰难曲折,终以荐举之路步入仕途。入仕之时,适逢乱世,大清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中,受命于危难之中的他,学以致用,力挽危局,虽不能扭转乾坤,但也给当时的世人以一线希望。他的一生,特别是求学——入仕的历程,无意中成了晚清政局演变的缩影。命运对他个人而言是垂青的,成就了大器晚成的他,但晚清政府就远没有他个人幸运。  相似文献   

8.
孙金玲 《学理论》2013,(3):81-82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经济蓬勃发展。当时外国使者、官员、商人、赶考举子络绎不绝,这些都促进了私营旅馆业的发展。《太平广记》可以说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小说总集,唐代小说的绝大部分都收集在《太平广记》里。《太平广记》不仅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影响深远,而且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许多非常珍贵的资料。本文以该书为据,探讨唐代私营旅馆业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李兴龙 《学理论》2012,(26):126-127
20世纪初的十余年间,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一系列的冲击。清末,以考察儒家思想文化的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随之建立的新式教育猛烈地冲击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伦理道德。新兴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不遗余力地铲除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残余。辛亥革命后,儒家政治思想被抛弃,西方政治制度被引入。新制度给中国带来悲剧性的结局,使孔教危机日益加深。为了挽救儒家文化和解决社会危机,康有为、陈焕章等人于1912年组织发起了孔教会。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所创立。它通过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然后择优录取国家官吏,使无数出身平民阶层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步向官场。宋朝诗人汪洙作诗讴歌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科举制度改变人生命  相似文献   

11.
观政进士制度是明清时代对进士入仕前的任职培训,它由朱元璋创设,并且到明末隆武年间仍在推行。清代承继了这一制度并作了改进,表现出观政时间长和在中央与地方同时观政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周文琼 《学理论》2010,(5):111-112
《儒林外史》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精神风貌,作者通过一些理想人物和正面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魏晋士人的追慕。本文以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等人为例略谈《儒林外史》中魏晋风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叙事学理论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以来,不但使中国的叙事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为叙事作品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关于温庭筠的小说《乾(月巺)子》,以前的研究者大多从文献角度对其加以关注,尚未见运用叙事学理论对其研究的先例。在叙事学视角理论的观照下,选取《乾(月巺)子》中《阎济美》一篇,考察其第一人称叙事,在文本研究基础上,加入西方叙事理论,并将其叙事艺术放之文学史中考察,庶几对唐代小说视角艺术的发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亦能对温庭筠的小说视角艺术作出正确理解定位。  相似文献   

14.
孔子论诗     
对《论语》中记载孔子评论《诗经》语句的分析,得出"兴观群怨"是其核心评价,而"兴观群怨"集中体现了《诗经》的社会功用,是孔子学以致用的主张,学以致用又是儒家济世救人、积极入仕的时代需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代行政人才选拔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实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它不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其在人才选拔方面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取其合理、科学的精髓;总结出对当前我国行政人才选拔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刘婉 《学理论》2013,(15):180-181
唐代是我国短篇小说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也是佛教与道教发展的一个鼎兴时期。在这一阶段,小说的内容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多与佛教或道教发生关联,往往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体现出浓重的宗教思想。例如唐代小说中描写了诸多道士形象,这些道士的形象并不单一,不仅寄寓了作者的道教情怀,更展现了道教在那个时代的特征。通过对唐代小说中道士形象的分析,看道教是如何利用小说这一载体,在唐代传播的。  相似文献   

17.
魏良民 《学理论》2009,(21):133-135
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曾广受抨击。但是,科举考试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人才选拔方法,它体现了公开、平等、择优录用的原则,对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起过启发和借鉴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在中国当代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承继前朝诸代遗风,创设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官吏制度。然而,其选任制度,虽然以科目考试为取士主途,严格监考,不容幸进,但考试方式和内容则在一定意义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其监察制度,虽有详备的法典规章供官吏遵守、御史监察,但由于缺乏保障措施,御史往往不愿或不敢履行职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制度形同虚设;其奖惩制度,虽说对功臣义民皆有褒奖,但由于皇权至上,喜赏怒罚,则影响了奖惩制度乃至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度作为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它的产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通过分析其利弊,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对目前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建设以及廉政建设形成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杨建权  马茂青 《学理论》2012,(15):114-115
监督行政是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国家行政公务的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政进行监督的法律行为或法律制度。以现代监督行政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唐代相关法律资料,对唐代的监督行政制度进行了探析,以揭示唐代监督行政制度的具体存在状况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