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敏  王思敬 《湖湘论坛》2009,22(2):52-5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前提,辩证统一,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中,要把人的全面发展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衡量标准,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张锦智 《传承》2012,(24):34-35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学重要的理论关注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是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政治民主不断进步、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正确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些重大关系,努力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婷 《传承》2007,(7):52-53
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构件。人的个性充分展现和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尊重和弘扬人的个性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现代意识,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尊重多样化的价值追求,构建现代教育理念,以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建 《前沿》2014,(21):63-64
人的自由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互动共生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高表现、终极目标。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全面展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就是能培养出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所谓和谐发展的人.其实就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如何构建和谐教育。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是一个重大而崭新的课题。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人类彻底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状态的美好愿望,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揭示。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特定的内涵,需要一定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人的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对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也不能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就坐等其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凸显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对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等诸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全面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每一个阶段性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0.
王黛丽 《理论月刊》2007,1(9):29-31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内涵,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而人的全面发展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互为前提、共生共容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无从实现;离开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也将只是一个伟大的空想。  相似文献   

11.
陈家付 《前沿》2006,1(1):153-155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者始终追求的理想社会是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深层意蕴和现实目标就是要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关键在于把握和协调好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化,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动共进、相辅相成。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现实途径与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也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抓住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发展问题的核心和实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对于我们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建设是围绕人来进行的。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人事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人才人事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人才人事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激发创造活力、体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作为新时期人才人事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统筹做好各项人才人事工作,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人事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继红 《前进》2009,(5):50-5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社会实践。而无论是从理想目标还是从实践过程来说,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因素,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其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将社会发展视为一个系统工程而给予全面考虑,这是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研究的主导价值趋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正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向的体现。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所谋求的是“以人为本”地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和谐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彰显出发展的人文价值。因而,从文化的视角把握和谐社会的理念,对于强化我们的认识共识,增强建设和谐社会实践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宗旨所在。“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就必须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目标,在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和区属国有企业来说,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加快企业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个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为促进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刘永鹏 《人民论坛》2010,(6):254-255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而不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随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和特征,而我们今天则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追求,和谐社会的价值彰显;其当代价值表现为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