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启钤号桂辛,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实业家。北洋政府时代,曾任过交通部部长、内务部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9年南北议和时曾出任北方总代表。这位北洋政府的代总理因为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有段鲜为人知的交往等原因,解放时拒绝逃往台湾,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解放前夕,朱启钤先生寓居上海,1949年国共和谈时,章士钊先生以李宗仁政府和谈代表成员的身份参加和谈,周恩来一见到章士钊便想起朱启钤。章士钊与周恩来、朱启钤均是老朋友了,故周恩来一见章士别便开门见山地问:“行老先生,你我的老朋友朱(启铃)先…  相似文献   

2.
1949年4月,国共和谈破裂.任国民党和谈代表之一的章士钊没有南返,而是留在北平,参加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新政协筹备会.章士钊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新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选择了他做中共诤友的无悔人生.章士钊被选为新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并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1956年,由周恩来提名,又担任了中央文史馆馆长.  相似文献   

3.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湖南长沙人,著名党外民主人士。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反对封建帝制,但又出任过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要求学生读经并曾以武力镇压学生运动。1949年,章士钊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在和谈破裂后留住北平。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1973年春,经毛泽东、周恩来特批,以探亲名义赴香港做统战、对台工作,同年7月病逝于香港。毛泽东对这位师长辈的老乡十分尊重,二人私交甚笃。章士钊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时曾慷慨解囊,“借…  相似文献   

4.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湖南长沙人,著名党外民主人士。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反对封建帝制;北洋时期出任过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要求学生读经并曾以武力镇压学生。1949年,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在和谈破裂后留住北平。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1973年春,经毛泽东、周恩来特批,以探亲名义赴香港做统战、对台工作,同年7月病逝于香港。毛泽东对这位师长辈的老乡十分尊重,二人私交甚笃。章士钊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时曾慷慨解囊,“借”给毛泽…  相似文献   

5.
朱启钤,曾代理北洋政府总理。周恩来,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在这不同年代、不同性质政府的两个总理早年私交中,体现了凡人之间常有的友情。周恩来对朱启钤一家几代人均关怀备致。 朱启钤,谱名启纶,字桂辛,人们常尊称他朱桂老。他祖藉贵州开阳,1872年11月12日生于河南信阳。生前曾任清京师大学堂泽学馆监督,京师内外城巡警厅厅丞,东三省蒙务局督办,邮传部丞参兼津浦铁路北段总办。慈禧因其才,赏他二品顶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朱启钤出任津浦铁路督办,7月改任交通总长。1915年,他又任内务总长兼交通总长,  相似文献   

6.
正1949年初,国共内战正进入最后阶段,朱启钤由于对共产党的政策不怎么了解,避居上海考虑自己的退路。在北平的周恩来得悉后,马上请朱的同事兼好友章士钊写信,力劝他留在大陆参加新中国建设。上海刚一解放,时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处处长的章文晋决定赴沪看望父母和外公朱启钤。周恩来得悉后,对章文晋嘱咐:"朱启钤先生是位实业家和园林设计建筑家。他的长处可以为新中  相似文献   

7.
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破裂后,作为国民党和谈代表团成员的章士钊没有南返,而是留在北平,参加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新政协筹备会,章士钊被选为新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并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之后,1956年,由周恩来提名,又担任了中央文史馆馆长。 章士钊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新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选择了他做中共诤友的无悔人生。 第一次上书──因为讲了一个比喻,差点被打成右派 1957年,在全国政协召开的中共向民主党派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章士钊对执政党如何…  相似文献   

8.
1956年春的一天,香港机场人头攒动,时任《香港时报》主编的许孝炎先生挤身其中。他是前来接待一位穿长袍的老人─—赫赫有名的前国民党元老章士钊的。章士钊来香港干什么?此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周恩来恳切地说:“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们了。”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以不可阻挡之势直逼长江,李宗仁被迫提出了和谈要求,但他提出的和谈代表名单,中共发言人表示不接受其中的彭昭贤,因为彭是主战最力的国民党CC派主要干将,是一名战争罪犯。此事使李宗仁坐立不安、左右为难。谁能替代彭昭…  相似文献   

9.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湖南长沙人,著名党外民主人士.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反对封建帝制,但又出任过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要求学生读经并曾以武力镇压学生运动.1949年,章士钊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在和谈破裂后留住北平.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1973年春,经毛泽东、周恩来特批,以探亲名义赴香港做统战、对台工作,同年7月病逝于香港.  相似文献   

10.
国共在北平进行最后谈判 4月2日.国共和谈代表就实现国内和平所涉及的各项重大问题交换意见.3日,周恩来要黄启汉转告李宗仁、白崇禧:在和谈期间,人民解放军暂不渡江.但和谈后,谈成,解放军要渡江;谈不成,也要渡江.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园是我市仅存的一座清代江南风格的园林,始建于1863年,原为津门大盐商“李善人”的私家花园,天津解放后成为国有公园。1954年,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任园长时,通过故交章士钊先生请毛泽东为人民公园题写了园名,在全国公园中只有人民公园享此殊荣。而周恩来青年时代在南开中学求学时,曾与同学好友来此游览并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12.
晓农 《党史纵横》2005,(5):54-55
章士钊在关健时刻选择了新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他做中共诤友的无悔人生。1949年春,毛泽东对即将到来的国民党和谈代表团并不抱太大希望,他清楚这是国民党的惯用技俩,打不过就谈,并不真谈,而是拖时间。但他对代表团的到来还是十分高兴的,因为,代表团的名单中有许多人已经是中共的老朋友了,其中就有自己的湖南同乡老友——章士钊。按辈份讲,章士钊是毛泽东长辈。他与毛泽东的老师、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至交,杨昌济很欣赏毛泽东,章士钊当然也喜欢。1920年,章士钊拿出两万大洋,资助毛泽东勤工俭学,这笔钱实际上是解了毛泽东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3.
施春生 《党史文汇》2002,(10):30-33
周恩来敏锐地察觉出丧权辱国的中法秘密大借款1920年11月,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青年组织觉悟社创建人、天津爱国学生运动领袖周恩来,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振兴中华的宏愿,乘坐“博尔多斯”号邮轮,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次年3月,周恩来在北京党小组成员张申府、天津女生爱国运动领袖刘清扬夫妇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从此,周恩来把主要精力从勤工俭学转到从事革命活动中。1921年6月中旬,留法勤工俭学的王若飞同赵世炎和周恩来在闲谈中谈道: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派特使朱启钤来法国,代表徐世昌接受巴黎大学…  相似文献   

14.
十五、身体力行尊行老,劝得含之学父亲行老是毛泽东对章士钊的尊称。章士钊字行严,湖南新化人,生于1881年。章士钊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清末曾任上海《苏报》主编,鼓吹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后,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也曾任过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教育总长。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他与毛泽东发生过一些不寻常的关系。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五四运动和驱张运动时,就给章士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与章士钊是很好的朋友。杨昌济在逝世前,曾郑重地向章士钊推荐了毛泽东和蔡和森。章士钊…  相似文献   

15.
周蒋对弈     
1945年9月,周恩来随同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他那机敏的思路、犀利的言辞,驳得蒋介石张口结舌,难以答对.休会时,为了挽回面子,很少开玩笑、自恃棋艺精湛的蒋介石笑着对周恩来说:“太紧张了,恩来.我们两个下盘棋怎么样?”周恩来欣然点点头:“奉陪.桌上两党和谈,桌下楚汉相争,挺有意思嘛!”  相似文献   

16.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几乎全线崩溃。在周恩来的劝说下,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等人留在了北平(今北京)。1949年5月下旬,中央军委调动部队实施进军大西南的战略决策,力图把国民党残留的胡宗南、宋希濂两个主力兵团消灭在中国大陆。1949年11月6日,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宴请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此前国民党派出的和谈代表。在酒宴上,张治中意外地见到了原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熊向晖。周恩来郑重向张治中等人介绍:熊向  相似文献   

17.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嫡系将领,因为他曾主导参与多次国共和谈,故有"和平将军"之称。张治中一生热爱和平,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虽然手握重兵,却始终没有与共产党军队直接作战;身为国民党著名的谈判专家,但在其与中共的谈判生涯中,却常常与周恩来唱着殊途同归的对手戏。他与周恩来,在谈判桌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真心诚意 曹聚仁竭尽全力 1956年7月,当章士钊受中共委托,从北京到香港,为国共和谈穿针引线的时候,另一个神秘人物也风尘仆仆地肩负同样使命从香港来到北京,这个神秘人物就是曹聚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家里,挂着一幅周恩来手书的“闻鸡起舞”立轴条幅。许多人说“闻鸡起舞”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专门为张瑞芳题的,也有人认为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为我国电影界设“金鸡奖”时题的。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对。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为叶挺的大儿子叶正明所题。 1941年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被抓,先后被关押在江西上绕、贵州息烽和湖北等地,经我党一再交涉,蒋介石都不肯放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举行和谈。和谈中,释放政治犯一直是共产党坚决坚持的一个要求。蒋介石表面上不好拒绝,但仍企图把叶挺和其三个孩子长期关押,就把  相似文献   

20.
章士钊(字行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1973年他已92岁高龄,为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去香港.1972年下半年开始,章士钊先生向女儿章含之谈了想去香港重新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尽最后一份力的想法.章含之将父亲的愿望报告给周恩来总理,总理担心他年龄太大,身体不允许作此长途旅行.章士钊先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