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军鹏 《党的建设》2011,(10):50-50
“我家今年依靠政府帮扶,新建了3个墙体钢架大棚,一年四季都能种菜,冬春季是大棚蔬菜、夏秋季是露地蔬菜,靠种菜一年可收入3.6万多元!”华亭县神峪乡吉家河村村民马耀林在自家菜棚里感慨地对前来参观的人说。目前,吉家河村已经有80%以上的农户靠种菜走上了致富道路。  相似文献   

2.
农场新事     
“田间档案”促民富 “种田不建档,收入无保障”。这是农四师六十二团一批有经济头脑的新型农工在生产实践中悟出的道理。 该团八连种菜专业户林常贵,从2001年就建立了自己的种菜档案,内容包括科学品名、育苗播种时间、栽培方法、施肥情况、市场行情、单产投入和效益等10多项。几年来,他通过种菜档案,使自己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年年都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可见种菜效益之高。但如今,张村镇农民韩振杰种草的效益却远远超过了种菜。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河南省邓州市的牛、羊存栏量不断增多,可一个致命的问题是饲草短缺。2002年,菜农韩振杰断然将自家的3亩菜地辟出来,按照轮作的种植模式,种上了苜蓿、鲁梅克斯等牧草,长成后出售给周围养殖户,结果当年牧草产量达10多万公斤,按每公斤0.2元的价格计算,韩振杰仅此一项就收入2万元,远远超过了种菜的收入。之后,韩振杰扩大牧草种植面积,现在已达40余亩。种草效益超种菜@张海涛  相似文献   

4.
文叶飞  黎藜  熊鹤 《当代贵州》2011,(30):44-45
“真没想到,政府给我们牵线搭桥,发展订单蔬菜,我们可以放心种菜了。”9月28日,在德江县合兴乡板坪村500亩大葱种植基地,正在给大葱浇水的种植大户陈军如是说。这一“订单蔬菜”的方式,是145名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一次次召开群众会,做农户思想工作,算清种菜收入与闲田闲土对比账,让广大农户放心种菜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农四师六十二团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退休职工饶才清把菜市场当课本念,把餐桌当作信息源,看市场所需,投顾客所好,靠灵活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来种菜致富。去年,他种菜收入达到1.5万元。  相似文献   

6.
正农五师电力公司阿卡尔六级水电站住区的院子里有一块"民族团结"菜地。六级水电站地处天山脚下,离市区有八九十公里路之远,站里的职工为了生活上的方便,都是自己种菜吃。说是在山里种菜方便,可这菜地也不好种,站区周围都是戈壁沙石,  相似文献   

7.
老吴名叫吴学军,共产党员,家住白山市六道江镇江沿村六社。其实他只有50多岁,只是由于长年的艰苦劳作,使他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老吴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家里五口人,靠种地为生,由于人多地少,种粮食每年只能对付个温饱。听说扣大棚种菜收入多,老吴开始琢磨起种菜来。种菜比种粮一要多吃苦二要有文化,吴学军不怕吃苦,可文化少叫他着实为了难。刚开始种菜时,老吴啥也不太明白,可他认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别人。有时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他往往要跑几十里的山路到城里。就是凭借一股子勤学加苦干的劲头,老吴第…  相似文献   

8.
弥渡县弥城镇卜贤村农民周键科学种菜,大胆试验创新,不断改进耕作方法,增加土地产出,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菜状元"。他致富不忘乡亲,创办蔬菜研究会,带动了附近乡村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帮助驻地部队发展蔬菜生产,改善生活。周健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被评为县优秀党员、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今年5月被  相似文献   

9.
永宁县通桥乡永清村农民刘林种菜12载,出资2万余元8次跨省取经,技高业兴,成为区内外叫响的"韭菜大王"。1984年,初试温棚种菜的刘林慕名到银川郊区友爱村种菜能手曹学文家跑了十几趟求教,很快掌握了韭菜、黄瓜、西红柿的栽培技术。随着各地蔬菜温棚的增加,刘林意识到不在品种、质量上取胜,就很  相似文献   

10.
48岁的金昌宪自1991年从黑龙江哈尔滨来俄罗斯种菜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金昌宪目前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一家农庄的主人。集体农庄于1993年解体后,他租下了农庄的10公顷地,在10个大棚里全部种上俄罗斯人最喜爱的蔬菜——黄瓜、西红柿。他告诉记者,中国人没来俄罗斯种菜之前,俄市场上每公斤黄瓜要卖到180卢布(约60元人民币)。中国人来后,带来了大棚种植技术和优良的蔬菜品种,黄瓜产量大增,价格也随即大降。即便是这样,在俄罗斯种菜仍要比在国内“赚得多得多”。他说:“以西红柿为例,俄罗斯市场上的价格,每公斤折合人民币七到八块钱。我现在…  相似文献   

11.
吴忠市早元乡黎明村妇女史秀琴,学科技、用科技,在自己搭建的24栋日光温室里巧种菇菜,去年一年纯收入达2万多元。仅有初小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史秀琴,1989年,在露地菜上做文章,在豆角地里砌矮墙,当年收入1500元。靠种菜初尝甜头的她信心十足,第二年,又搭了个蔬菜大棚,年收入达6000余元。从此,她更加认真学习种菜技术,先后订阅了《农业  相似文献   

12.
李冀,1920年3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肃宁县一个农民家庭,1941年7月参加革命,1942年2月入党。1943年春,李冀受中共东北工作委员会派遣来到柳河县做地下工作。 刚到柳河,他情况一点儿也不熟,加之柳河是个新区,革命工作基础薄弱,他面临的困难很大。为了隐蔽身份,他住在堂叔李世思家里。堂叔以种菜为生,所以他一边帮助堂叔下地种菜,一边以进城卖菜为名到外边开展  相似文献   

13.
正"杨朝群家一亩多大白菜卖了3 0 0 0多元,真是青菜叶变红票子!"大方县黄泥塘镇化联村村民刘玉学兴奋地向化联村村支书钟阳介绍。刘玉学是化联村种菜大户之一,也是菜农们的经纪人。钟阳告诉记者,在信息不发达时,菜农们想要大规模种菜、卖菜,大多会先从刘玉学这里打听市场信息。谈及刘玉学成为农村经纪人的经历,钟阳说:"刘玉学从早些年  相似文献   

14.
今年第7期《支部建设》杂志登载了一篇《种菜写日记,成为“菜状元”》的文章。读过此文,既欣慰又感动。欣慰的是,吉县吉昌镇祖师村葛俊忠,种植0.8亩日光温室蔬菜,每年纯收入2.2万元以上,成为全县种菜创收的“冠军”。学会科学种田,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得到改善,怎不令人欣慰呢?感动的是,葛俊忠建成大棚后,因技术不过关,投资不少,却赚不下多少钱。他在苦闷中,没有丧失信心,而是立志改变局面。从1993年起写种菜日记,至今已写下6大本,一天也没误。他把每天在日光温室中观察到的、测量到的、想到的以及干过的事情如…  相似文献   

15.
佟立祥、吕秀英夫妇是长春市朝阳区双德乡三家子村的普通农民。和许多农民一样,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他们过着贫苦而单调的生活,想富却没有机会富。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年,传文祥家就收入了 700多元。在当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第二年,他们夫妻在承包地上又建起了一栋蔬菜大棚,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在大棚里种菜,收入要比在大地里种菜高得多。一栋大棚,当年就给佟立祥家带来了1万多元收入。由于扣大棚,佟立祥很快成了村里的富裕户,手里有了钱,他家盖起了三间大瓦房。 佟立祥靠大棚种菜脱了贫,…  相似文献   

16.
正朱德种菜现在麻田镇的"菜园村",抗战前并不叫"菜园村"。朱德在麻田期间,鼓励军民开荒种地,度过荒年。当时朱德和部队官兵在该村开荒建菜园,还亲自下地种菜。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朱德,就把本村名改成了"菜园村",一直沿用到现在。左权民歌《朱总司令在太行》中这样唱:"朱总司令在太行,勤劳俭朴好榜样,白天同咱去劳动,晚上炕头拉家常",生动地再现了朱德在太行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海林市山市镇新兴村东丰屯农民刘广成前年3月组织本村24名身体好、肯吃苦的青年农民赴俄种菜.一年下来,每人平均赚了1.5万元.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三穗县长吉乡陆家坝子里,烧巴村农妇吴文香身披雨衣,在田里埋头管护她承包的菜地。她边锄地边对笔者说:"我原在广东和北京给人打工种菜,几年前回乡务农,在家门前承包合作社10亩地种菜,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丈夫也在合作社当菜地主管,一个月工资4000元。我俩收入比在外地还高。更让我开心的是,既能在家管好子女,又能随时回娘家看望爹妈,还是在家发展好啊!"县委书记袁尚勇对吴文香等返乡  相似文献   

19.
盘山县高升镇南关村农民张志权,开动脑筋调整自己的种菜时间和结构,超常规管理,收人颇丰。3亩小院年收入3.5万元。  相似文献   

20.
新月村,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个远近闻名的亿元村。可在25年前,它却是全乡最穷的一个村。1975年,这个位于长春市西北郊的村子迎来了一位23岁的村支书──孙贵。上任没几天,年轻的村支书做出一项让村民又惊又喜的决定:把大田全部改为菜田!“种菜?可咱没水呀!”有人担心地说。“全种菜,到秋天光吃菜?瞎胡闹!”有人提出异议。孙贵似乎胸有成竹:手牵龙王来种菜,何须靠天去吃饭!于是,500多农民开进了工地,一场声势浩大的水利大会战打响了。工程最紧张的时候,孙贵7天7夜没回家!经过一冬一春,1座水库、20眼机井、3000米的水渠、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