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道路是污染意识走向现代化的自我创新和政府 推进的统一。前者是指各种法律意识冲突、分化、重组、整合、再冲突、再分化、再重组、再整合……,从而使法律意识不断创新;后者是指法律意识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创新、法律意识社会化、法律意识再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再创新、法律意识再社会化……,从而使法律意识走向现代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承继。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意识现代化道路 ,是分化、重组、整合、再分化、再重组、再整合……的法律意识现代化的自我创新之路 ,是法律意识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创新、法律意识社会化、法律意识再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再创新、法律意识再社会化……的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政府推进之路 ,是这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治理创新问题是一个需要及早提上议程研究的问题。政府治理理论的创新取决于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政府治理理论的现代化就是要对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及其问题进行诠释和分析,并期待对政府未来的建设提出预见性的学说,充分发挥理论穿透力和解释力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坚持和不断发展。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责任主体,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核心表征。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框定了基本原则,也为政府治理创新明确了基本走向。以政府治理创新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建设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政府,完善制度供给与公共政策执行,既是政府治理创新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建设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外交上坚持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我们应坚定信心、紧跟核心、不减雄心、不负民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公民理性与政府善治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既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百年治理经验,也需要总结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以公民理性与政府善治作为基础支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必须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最大追求,也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共同愿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初步探索了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并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仍不很发达的中国如何实现跨世纪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并开辟了一条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将推进社会创新做为政府主要职能的必要性,针对我国所处的内外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探讨了发挥好政府推进社会创新职能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政府改革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政府改革。其背景是为适应迅速演进的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我国加入WTO,对企业是大挑战,但从深层次上看,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冲击更大。面对入世挑战,加快政府职能和运行方式转变,提高政府效率,增强政府的社会公共产品供给,适应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的要求,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深化政府改革首先要对政府职能作准确的定位,这就是:第一,推进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第二,明确政府经济职能;第三,发展政府公共职能;第四,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一、…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行政法及其现象的心理、思想与评价的总称。而行政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既是指一个由传统社会的行政法律意识向现代法治型社会行政法律意识转变的渐进的历史过程,也是指人们的行政法律意识水平在现实社会生活条件下所达到的与现代法治型社会进程相适应的状态。行政法律意识及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包括人们对行政法的认知程度、对行政法的信仰程度、对行政法的遵守与执行程度,以及人们对行政法运做状态与行政法环境的综合评价。行政法律意识及其现代化要受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体因素等的影响或制约。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当今社会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介绍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包括加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力度,培养学生的现代法律观念,实行依法治校等。  相似文献   

13.
浅论公安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我国近年来法治建设的形势要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缺乏法律信仰,现代法治意识淡薄。要将法治和宪政观念、执法为民和权力来自于人民观念、人权观念融会贯穿于法律教学中,重视公安专业的法学教育,从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上提供保障,为公安机关培养合格的执法者。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制教育最初本意是在民众中宣传法制,其主要关涉如何有效地引导民众在生活中健康成长,关怀人的生活意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人文取向。而法制教育现实中的表现却是知识化,其主要的表征是工具化、客观化的知识理论陈述。由此,理念现代化的转向便成为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知识化倾向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发展对社会法治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法律意识有如下价值:有助于形成网络社会的自治秩序;有利于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为网络环境下的法治建设提供思想条件。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环境下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反思与祛魅:我国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适意义上的法律解释是法官运用法律、裁判案件的一项司法技术 ,它与审判权相连 ,是审判权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下 ,法律解释却被异化为一种权力 ,从而导致解释形式的抽象化、解释内容的扩大化以及解释主体的集中化、多元化 ,进而干扰了司法独立、背离程序法定原则。现行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的这一结构特征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我国历史上“以吏为师”的传统 ,并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不完善的制度结构有关。为此 ,应当转变观念、完善制度 ,重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体制。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的视域审视我们党领导新中国60年的现代化建设,这是一个不懈探索科学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走向科学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孕育、催生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这一过程的结晶,体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中国科学发展的精神,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动中国走向科学发展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诊所法律教育的中国问题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前,发端于美国的诊所法律教育引入中国.但是,它遇到了如下中国问题:现行教师评价机制不利于诊所教师的发展;法学专业培养体制和就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诊所课程的兴趣;目前的司法政策削弱了诊所法律教育的效果等等.为使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健康发展,应将诊所教师与其他教师区别对待,构建独立的诊所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法学教育体制,强化法...  相似文献   

19.
比较中国与西方法律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可以看到西方社会是始于祛宗教之魅,而止于赋理性之魅;中国社会则是始于祛政治之魅,而止于赋理性之魅。对中西法律观念现代化的“祛魅”差异性以及“赋魅”共同性的对比研究,可以提醒我们在构建法治国家时所要排除的障碍与西方有所不同,不能用西方的“祛魅”方式化解中国的“赋魅”危机。这样才能使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在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得到更新与重建。  相似文献   

20.
历代中央政权对瑶族的法律调整,基本上是从征服、同化的目的出发,而非基于民族尊重、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政治上特别治理、经济上优免治理、文化上同化治理为历代中央政权对瑶族的法律管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