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政党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运行的推动者,政党关系结构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美国的政党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都是围绕着选举展开的。考察美国政党结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相互关系,分析美国政党政治运行的特点,对于我国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的建设,尤其是通过选举制度改革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基层党组组织的自主性和活力,扩大妇女参政比例等方面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两党都是百年老党,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各有一些教训。纵观美国政党政治史,我们可以发现,美国两党“长寿”的“秘诀”是:政党自身改革、体制创新、党内民主扩大、政党领袖常新;政党领袖的远见卓识;党内精英团结、大众的多元、政治的“纯洁”和政策的妥协。美国政党的经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的政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总统选举是美国政党政治的重要主题。近年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分歧巨大、斗争激烈。政党极化成为美国政治的重要现象,民意互为对立,鸿沟日益扩大。两党实力相对均衡、选情胶着的"摇摆州"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威斯康星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州的共和党近年来通过严格的选民身份法和瓦解有组织的工会等一系列选举制度改革,削弱了民主党的选民基础和实力,巩固并扩大了自身在选举中的相对优势,民主党基本盘萎缩,共和党所获选票比例相对上升,最终在"胜者全得"的制度下,2016年特朗普在该州胜出。从摇摆州两党选民的力量对比,可以分析选民群体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而透视美国政党极化和争斗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4.
李庆四 《当代世界》2013,(10):60-62
美国政党制度是西方国家中比较『成熟的两党轮流坐庄制,历经百年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的政党轮替正式肇始于内战结束近20年的1884年民主党重新上台执政。  相似文献   

5.
论美国的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很早就制定了自己的全球战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全球战略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尽管如此,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没有像在今天这样备受关注。特别是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已不仅仅停留在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著作中,而是广泛存在于政党和政府的各类文件,以至广大民众的日常语汇中。在今日世界,人们在不同场合所说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其中的涵义是不同的。本文从解释美国全球战略的涵义入手,系统阐述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演变,(小)布什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继承及其在“9·11”事件后对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最后简要说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美国选举制度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在宪法规定下、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它一直保持着宪法规定的基本骨架,并通过宪法修正案、联邦法律、政党改革、各州议会的法律而在具体程序和规则上有所变更。美国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联邦制度、分权制有密切的联系,也体现了美国政权体系中权力分散、权力多元、权力有限的特点,更反映了美国的“一切政治都是地方政治”的特色。选举人团制和预选制是美国的独创,前者“古老”,后者较新;但从实践看两者都是既有利也有弊。总而言之,美国的选举制度基本上与其他政治制度相适应、相匹配,也基本上能够完成美国民主制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麻烦的、难缠的、短期内不易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自建国之初就存在着党派之争.尽管开国元勋华盛顿认为党争会损害民主,但政党制度却在各种利益集团的推动下不断发展,最终于19世纪后期形成了完善的两党制.两个多世纪以来,政党一直在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却呈弱势发展.与此同时,现代大众传媒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部分地填补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由于政党衰落出现的真空.  相似文献   

8.
由于一系列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运动在美国没有生下根.美国独特的政党制度,使包括曾经出现的社会主义政党在内的第三政党从来没有在美国政坛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并使得“社会主义”在美国一直是一个贬义的、异己的、反动的甚至是可怕的字眼.“罗斯福新政”就曾经被攻击为“偷偷摸摸的社会主义”,罗斯福本人也曾被指责为“斯大林分子”.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革命”虽然对国家干预主义有所冲击,但2007年金融危机事实上宣告了里根革命的破产.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虽然推行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下层的改革,但这些改革与社会主义几乎毫无关联.无论是罗斯福还是奥巴马,他们奉行的都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对美国政党一直存有偏见。多数欧美学者把西欧政党视为现代政党的典范,认为美国政党比西欧政党落后;也有部分学者坚持"美国例外论",将美国政党排除在西方政党研究的总体框架之外。美国政治学家利昂·爱泼斯坦对此提出了异议。他创造了一个能够将美国政党包容在内的分析框架,一方面分析了美国政党独特的历史条件、制度环境、组织特点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强调了美欧政党面对相似的环境时正在日益趋同。他认为,随着西方社会进一步富裕和成熟,美国将代表着西方政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进步在政党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这一现代政党的发源地更是自政党诞生之日起就重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19世纪初的邮政信息技术促进了两党制形成,19世纪末的广播技术带来了政党政治发展,二十世纪中叶的电视技术导致了传统政党革新,20世纪末以来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政党复兴。系统分析这些阶段特征发现,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美国政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过度依赖是导致政党功能异化的原因。这有助于为目前研究美国政党政治提供一种新视野,同时为以后多方合作实现政党的智慧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舆情     
《南风窗》2012,(3):22-22
本周因临近农历春节,舆论多与回家相关。或许每年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中国民众才能真正体会到"攒的钞票再多也抵不过一张回家的车票"。今年,一票难求的魔咒仍然没有破解,虽然实行了实名制、网络售票等新招数,但本身"底子"就差,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从《一个农民工写给铁道部的一封信》到《一个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2.
舆情     
戴玉 《南风窗》2012,(23):18-18
过去两周的舆情再度考验民意与决策的关系。继2007年的厦门之后,尔后辽宁、江苏、四川、福建等地先后因环保问题引发群体性抗议,随后均以戛然而止告终,只是至今余悸盘桓。此类事件原因有二,一是民意沟通不畅,官民间缺乏决策信任感;二是利益分配不均,官民未结成利益共同体。如果政府首先就没有把民意真正纳入决策变量,就很难苛责民众没有把政府的处境与思路纳入考虑范围。对于一个收益与风险并存的项目,如果收益红利  相似文献   

13.
舆情     
赵义 《南风窗》2012,(11):22-22
过去两周舆情,以网络舆论质疑和回应这个线索看,有些焦点议题消除了误解,有些热点事件则仍然未能抚平强烈的质疑情绪。与以前统计部门带来的"被平均"一样,近日人民群众又一次"被平均"。据《现代快报》报道,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基于全国25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其8438个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形成,涉及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消费、保险、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舆情     
《南风窗》2012,(2):22-22
本周因跨越2011和2012年,舆论多与"跨年"相关。从国内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到各国政耍的跨年元旦贺词,民间和官方都在总结着过去一年的点滴,同时也在积极地迎接着新的一年。民间舆论对总结更为"嬉笑怒骂",一种所谓的"总结体"流行其中:"千山鸟飞绝,都在写总结;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总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写总结;送君千里终一别,回去还得写总结;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总结;但使龙城飞将在,看谁敢不写总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写总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回家写总结。"相比之下,官方舆论各种版本的总结则显得更为稳重,而就中国而言,过去的一年无疑是"在前进道路上寻找答案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In 2000, UN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1325 called for the increased participation of women in formal political processes surrounding violent conflict. However, worldwide, women continue to be a minority in formal politics, particularly in situations of armed violence. Contrary to this trend, women have played an influential role in the Casamance peace process in southern Senegal, where a rebel movement has been fighting for independence since 1982.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methodology, constraints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gendered opportunity structures surrounding the women's peace movement in Casamance. It demonstrates how women participate in the politics of war and peace through an astute manipulation of gendered platforms and a judicious reading of political context, thus propelling their voices into the formal political arena. This case study highlights practical and local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at may be relevant to women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6.
政治渐进主义--邓小平政治改革理论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原有的集权政治体制在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失去了合法性基础.邓小平从经济与政治互动的角度分阶段构建出政治改革理论,分别以民主、效率和稳定为取向.改革后中国出现以渐进式政治转型为标志的政治发展,主要表现为政治制度化水平提高,国家法理型权威确立,务实主义的意识形态为主导,政治动员程度缩小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仍有很大的合法性空间,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18.
In this article, local political leadership is modelled as circulation of political capital. Based on intensive case studies of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performance of four mayors in Denmark, this article asks why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capital, introduced to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in 1961 by Banfield, has in many ways sunk into oblivion. This article resuscitates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capital, using it to generate a general theory of local political leadership. In this framework, the crucial component of effective leadership is the mayor's ability, within a give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o circulate (earn and spend) political capital. Effective leadership occurs when the leader continuously invests his or her political capital in ways which yield the greatest return. Clarence N. Stone's distinction between ‘power over’ and ‘power to’ is central to the model. Mayors performing what James H. Svara has labelled ‘facilitative leadership’ can in some cases accumulate substantial amounts of political capital.  相似文献   

19.
20.

The recent crackdown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government on the efforts of Chinese dissidents to organise the China New Democratic Party has raised a serious question among scholars: why has the Chinese leadership been so reluctant to initiate democratic reforms? But an equally important question is: how has the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been able to accommodate drastic socioeconomic changes? Although Chinese leaders from Deng Xiaoping to Jiang Zemin have strongly opposed the Western style of democracy, they have continuously adjusted the country's political system to prevent socioeconomic chaos from occuring, chaos that has troubled many former communist states and Third World countries. This paper explores China's political incrementalism and explains how incremental political reforms have worked. It argues that, although Chinese leaders have so far been successful in accommodating social changes through incrementalism, they are still uncertain about how to cope with increasing social demands for political reform and democratis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