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应急管理》2011,(3):61-61
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2月24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今年中国将在六方面推进减灾救灾工作: 一是做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编制和落实,加快推动重大项目的立项和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做好农房重建和春荒救助,加强绩效考核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应急管理》2011,(5):14-14
在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回良玉在国家减灾中心主持召开国家减灾委员会全体会议,总结“十一五”期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分析当前自然灾害形势,安排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3.
10月24日上午,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主办的第五届国际矿山救援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论坛及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外来宾代表发表大会涫讲。  相似文献   

4.
中国红十字会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中,负有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救助等法定职责,涉及开展救援、救灾工作,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工作。上述工作与应急管理部的职责任务密切相关,尤其是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领域的工作,双方存在巨大的合作交流空间。2019年6月12日,中国红十字会与应急管理部双方签署了《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工作机制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加强,自然灾害的跨国界影响日益明显,国际救灾援助成为遇灾后跨国救灾组织工作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对待国际救灾援助态度积极、主动,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活动越来越频繁,操作程序逐渐规范、有序,政策更加成熟、完善,参与国际救灾援助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这些变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救灾减灾工作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和对外开放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的热情持续高涨,但作用发挥仍然有限。本文客观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的基本现状和工作模式,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存在的问题,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角度提出了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在减灾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思考: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的重要举措,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将其纳入灾害治理体系,从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加大支持力度、强化信息引导等方面强化支持和服务,并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2021年3月11日,应急管理部等部委曾赴日参加救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代表,应邀出席东日本大地震10周年纪念仪式,悼念地震遇难者。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对中国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迅速提供援助物资并派出救援队等表示感谢,并介绍了灾区重建工作,希望两国传承在地震救援中结成的深厚友谊。应急管理部代表表示,目前我国正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希望中日在抗御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造福两国人民。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深耕应急行业多年,曾服务应急管理部、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管网集团等超过300家政企客户,以硬核科技铸就“专精特新”能力,为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贡献联通智慧。日前,在2023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上,中国联通集中展示了5G+数字化战场、5G下矿井、5G化工平台等十余项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2,(10):60
9月8日,第二届中国(阜新)液压装备制造业展览会在阜新举行,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建林、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滕卫平、中共阜新市委书记王阳等国家、省、市有关方面的领导出席开幕式。9月12日,第七届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在阜新举行,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程亚军出席开幕式。阜新籍著名表演艺术家黄晓娟被聘为"阜新玛瑙"形象大使。  相似文献   

10.
金磊 《瞭望》1999,(36)
联合国于本世纪90年代倡导的“国际减灾十年”,随着20世纪的落幕也即将结束。然而,全球严重的灾害形势没有出现根本改变,国内外减灾的科技与企业、城市与社团等继续在呼吁强化灾害管理。无疑,在新世纪安全减灾依然是人类生活中一个重要主题。今年6月中旬,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之际,江泽民主席在贺信中强凋:‘冲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我们确立了减灾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以预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减灾方针,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管理作用,为世界的减灾事业作出自…  相似文献   

11.
郭正阳  董江爱 《理论探索》2011,(4):121-123,131
防灾减灾型社区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概念,一些国家在社区防灾减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我国防灾减灾型社区建设提供了经验。即:要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制定综合性防灾减灾基本法,使防灾减灾有法可依;建设完善牢固、科学合理的安全设施,为防灾减灾提供物质基础;增强居民的危机意识,使防灾减灾具备主体条件;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使社区居民的自救与互救成为灾害发生后的主要救灾方式;健全救灾组织体系,使防灾减灾有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贯彻党中央和应急管理部重大部署,面向国际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前沿,面向多灾种、全链条重特大自然灾害链防控理论和"天-空-地-海-井-网"综合观测技术融合集成、应用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复合链生自然灾害全景模拟器平台等建设项目,立足我国自然灾害综合减灾实战需求,打造高水平现代化科研院。本刊记者采访到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徐锡伟。  相似文献   

13.
北京车展经历了只对“小众”开放到向大众普及的过程,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及消赞者走向成熟和专业的过程本年度全球A级汽车展览会的收官之作——2006年(第九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于11月19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家中外企业亮相,展出各种车辆556辆,创下历届车展之最。  相似文献   

14.
炎炎盛夏,对数字图书馆的关注再度升温。图书馆业“两会”(北京国际数字化公众信息服务与技术展览会、数字图书馆——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会议首次集中展示了国内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技术成果,加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自2001年10月31日正式批准立项以来首次大规模的盛会。  相似文献   

15.
为认真落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1年6月22日,由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汶川县人民政府承办,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举行了阿坝州突发性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演练旨在教育群众、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重在展现灾后重建三年来阿坝州及映秀镇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的新成果,推进阿坝州...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7,(35)
8月20日,"法国朗格多克大区AOC葡萄酒推广活动——喀塔斯(CATTUS)中国行"第一站活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这意味着法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首次来华进行的葡萄酒推广活动正式启动。而其推广的主要产品则是刚刚夺得"2007波尔多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新产品金奖"的喀塔斯干红葡萄酒。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五年国际汽车展览会在纽约举行,展出当今世界上最新式的汽车。有人说这些汽车是用电子技术培育出来的汽车之花,它标志着电子汽车时代的来临。本文介绍了这次引入注目的展览会和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2月,法国共产党举行了一系列隆重庆祝活动,包括举行讨论会、展览会、音乐会和放映电影等,纪念法共成立80周年。为了对法共的现状及其理论和实践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中共中央编译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几位中国学者在参加了2000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巴黎举行的“全球化与人类解放”国际学术讨论会之后,经由会议的发起者和东道主“马克思园地”协会帮助联系,12月4日下午访问了位于巴黎法比安上校广场2号的法共总部。这是一幢1970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月8日,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冲突与管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央党校副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灾害学的创始人——谢礼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6月7日,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谢礼立教授收到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写来的一封信。信中说:“联合国大会已经作出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的10个年头指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为了有助我实现这一职责,我已经决定建立一个国际特设专家组,它应该由各有关学科方面的高级科学家和从事救灾减灾工作的高级政府专家组成。这项事业的成功,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专家组成员的质量。因此如蒙您能应允参加专家组,我将不胜感谢。……我们面临的挑战,即把在科学与技术上对自然灾害成因与危害的认识转变为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实际行动,是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