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苏维埃时期,为消除旧式社会关系对革命的消极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苏区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使苏区民众之间由宗族关系转向阶级关系,党政军群之间形成新型合作关系,男女之间由压迫依附转向平等独立。  相似文献   

2.
苏维埃政权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建立的一种政权体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一次重要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党在苏区的斗争精神,概括起来有:其一,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树立了反抗暴政的斗争精神;其二,开展了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培育了自我革新的斗争精神;其三,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重创中奋起,并通过人类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壮举--红军长征,弘扬了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的斗争精神。苏区斗争精神在时代中升华,转化为一种内心信念和精神信仰,始终激励着共产党人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联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平飞 《桂海论丛》2010,26(4):46-49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局部执政时积累了丰富的廉政经验,具体表现为以廉政教育为倡廉的治本手段、以有效监督为促廉的根本途径、以作风建设为扬廉的重要渠道、以惩治腐败为倡廉的主要方法、以建章立制为保廉的关键措施。苏区廉政经验对推动当代社会的倡廉、促廉、扬廉、保廉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借鉴苏区廉政经验,推动当代廉政建设,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时代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理想状态,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建构的动态过程。但和谐社会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问题是社会关系和谐。法通过权利监督与制约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生态调控机制来促进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因此,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文本解读.考察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诸要素,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8.
苏区货币战     
王卫斌 《传承》2010,(13):4-5
<正>无钱不立,无财无政。中国共产党在苏区一面拿起真刀真枪,打游击、反围剿;一面仿制白区通用货币,印制发行自己的苏维埃币,驱逐、消灭恶币劣币、土钞杂钞,在两条战线上与国民党展开较量。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这一曲折而光辉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率先擎起武装革命的大旗,踏上武装割据的征途,并陆续发动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等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相继开辟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根据地,后统一连结成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根据地。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为中国革命书写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范本,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旧哲学的认识论在探讨人的认识问题时离开了人的社会性,从而把认识关系归结为单一的"主——客"关系,把认识过程、认识动力封闭在单一的主体之内;要克服旧哲学认识论的局限性,就必须遵循马克思、毛泽东等经典作家指示的方向,从主体的社会历史性角度,系统地考察认识主体的认识社会关系结构。认识社会关系结构是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社会联系方式,是由认识协作关系、认识协调关系、认识交往关系、认识占有关系等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它既制约着认识个体和认识工具功能发挥的程度,又决定着主体系统的整体认识功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实现了分工理论史上的一系列的伟大变革:其一,马克思从生产劳动出发现实地考察了社会分工的起源;其二,马克思着重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社会分工的属性;其三,马克思辩证地看待社会分工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搬迁后,宁夏移民原有社会关系被破坏,迫切需要在迁入地重构社会关系网络。以宁夏回族移民为研究对象,从他者视角还原回族移民在迁入地进行社会关系重构的动态过程,分析回族移民社会关系重构的特点,并提出通过强化移民心理干预、适当改变社交方式、建立社区网络组织对社会关系重构进行积极的策略响应,以帮助回族移民构建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使之获得充分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张莉芳 《传承》2011,(5):10-11
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创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进行的英勇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在当前,全面剖析苏区精神的当代价值,具有重大而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望秋 《传承》2013,(6):40-42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经历了"土改"、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改革开放新时期等不同阶段。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历程再次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5.
刘望秋 《传承》2013,(8):40-42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经历了"土改"、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改革开放新时期等不同阶段。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历程再次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6.
葛沭 《传承》2008,(10):14-15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放弃川陕苏区是张国焘的右倾思想所致,是张国焘夺权斗争的开始。本文通过对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分析,认为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固然有张国焘对形势判断上的失误,但主要是由当时的情况及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需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放弃川陕苏区是张国焘的右倾思想所致,是张国焘夺权斗争的开始.本文通过对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分析,认为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固然有张国焘对形势判断上的失误,但主要是由当时的情况及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需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张强 《人民论坛》2013,(7):167-16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它的存在对于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经济动因是苏区政府坚持了“农业第一,以粮为主”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川陕苏区的农业政策及实施过程,是党的革命事业的生动教材,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曼  庞宇瑶 《传承》2015,(1):20-21
陕甘边苏区的红军干部学校是以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先辈们在创建和发展陕甘边根据地的过程中建立的。陕甘边苏区红军干部学校为陕甘边党和红军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车辚 《桂海论丛》2013,(1):81-85
回顾90年余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变强、由小到大.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执政党,究其原因是其善于对自身的执政生态系统进行变革,在与其他党派的竞争中保持了系统性、整体性、严密性和先进性优势,使党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结构、体制机制与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目标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变革不仅有内因、外因的制约,而且政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