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生态补偿式扶贫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潜力。对大湘西地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初步测算表明,目前实施比较全面的生态补偿,在政府财力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因而,需要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结合,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举,公共投入与社会参与合作,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共同推进集中连片生态补偿式扶贫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探讨了民族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均衡机制,实证了考虑直接成本、机会成本的核算方法是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生态补偿标准应该在不低于这个下限范围内才有激励生态保护行为。由此出发,在系统总结民族地区生态补偿中已有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的核算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直接成本核算的一般性框架,提出核算机会成本计算方法,可有效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核算准确性、科学性和可接受性,为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3.
王闻冰 《前进》2016,(10):48-50
正一、基本情况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1971年建区,现辖2市10县1区、161个乡镇(街道)、3109个行政村(居委),总人口360万,国土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在13个县(市、区)中,仍有兴县、临县、石楼县、岚县、中阳县、方山县6个国家级贫困县,6县国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现辖75个乡镇,总人口150.77万,其中,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指导思想。研究表明,科学发展观是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略的内在理论支撑,是指导连片特困地区有序高效发展的方法论,是检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成效的理论工具,还是创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政策、制度环境的基本理念。为应对新阶段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挑战,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略应坚持连片开发与具体扶贫项目的有机衔接,坚持各项利贫资源的有机整合,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并重,增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科学性、统筹性、公平性和人本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划定的贫困连片地区在空间上基本吻合,是我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和最繁重的地区,通过对贵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典型调查,结合目前已经采取的扶贫措施,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科学规划、土地资源整合、水利建设灌溉、文化挖掘与产业化、教育资源整合、"一事一议"等扶贫措施,为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因地制宜脱贫致富,加快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步伐作相应的路径探讨。  相似文献   

6.
加强流域上下游区域生态标准研究对于流域区域生态补偿和治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湘江流域为例,采用条件估值法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区域外部性进行测算和实证分析,并以此得出流域上下游区域生态补偿的范围标准、基本标准和具体标准。研究得出:1湘江流域下游区域居民每户每月平均支付意愿为44.94元,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外部性为64.39×108元。2湘江流域上游区域居民每户每月平均支付意愿为404.53元,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外部性为22.82×109元。3湘江流域上下游区域补偿的范围标准为[64.39×108元,22.82×109元],基本标准为14.63×109元,并构建了具体标准的博弈测算模型。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安排主要体现为政策文件与规章,制度目标侧重于生态利益的保障,缺乏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约束。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存在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差异,实施结果背离了生态补偿机制协调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根本目标。目前生态补偿的制度需求集中体现在对经济利益的合理弥补方面,现行补偿标准偏低且缺乏差异化考虑,补偿方式单一难以持续性保障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有效供给。因此,有必要制定《生态补偿法》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通过立法从程序和权限两方面约束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名限制甚至牺牲经济利益的行为,激励地方政府对生态补偿的投入,有效弥补私有产权主体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湘江流域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应从管理体制、政策手段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和措施安排。要探索湘江流域管理的大部门体制,构建湘江流域统分结合管理体制,提高湘江流域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要建立健全湘江流域上级管制政策、区域协调政策和社会参与政策;要加强湘江流域区域生态补偿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的价值取向,完善评估技术方法,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廖小平 《求索》2014,(11):41-44
流域生态补偿最根本的是要明确流域生态补偿的属性、价值追求与核心机制建构。流域生态补偿具有跨行政区域性、生态性和社会性,经济性不属于其基本属性而只是其社会性的一个方面,这些属性源自流域生态补偿的价值追求,即整个流域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可持续性最大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包括流域利益商调机制、生态价值评估机制和责任机制三大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生产要素的短缺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基本原因,同时也是政府扶贫战略及其政策措施的理论支柱.然而,贫困地区能不能彻底摆脱贫困状态,从根本上讲是由贫困人口自身决定的.政府扶贫战略的实施和外部生产要素的输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贫困问题,取决于这些战略和要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为此,扶贫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作为扶贫的战略支点,才能使贫困家庭彻底摆脱贫穷,走上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生态保护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应有之义。省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流域生态补偿对赌协议是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重要创新,具有特殊合同的法律属性,对于生态保护和政府治理均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补偿对赌协议在实践中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法律依据不明确,在行政决策程序、预算法和合同法等层面的规则适用不完善等问题,亟须优化相应的制度设计为其扩大和推广提供法律保障。加快《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立法进程,为生态补偿对赌协议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成立“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国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强化政府生态补偿对赌协议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适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效果后评估等核心制度;推进补偿金的全范围、全流程预算监管和人大预算监督;针对生态补偿对赌协议的特殊性,完善相关的合同订立、履行、违约责任及纠纷解决制度。  相似文献   

12.
郑古蕊 《人民论坛》2014,(4):238-240
我国原有无偿或廉价的环境使用机制是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成为改变此现象的重要举措.辽宁省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起步较早,与浙江模式相比,辽宁的生态补偿机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补偿方式和途径、补偿立法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张百如 《创造》2003,(10):4-5
边沿少数民族特困地方如何通过扶贫思路创新,我认为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以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困地区迪庆州而论,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是地州离省城较远的地方,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差,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到2000年底,全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45美元,只占全国人均GDP的43%,占全省人均GDP的65%,农民人均纯收入700余元,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财政自给率仅9%,工业化水平只有20%多一点,城镇化水平只达14%,贫困人口占总人口45%多。像这样的地区如何跟上全国全省同步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出路只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重要论述,为我国生态建设和扶贫攻坚实现双赢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引,民族地区在生态扶贫方面潜力巨大。针对现实中面临法律制度、法律观念和法律人才等短板因素,国家和民族地区应提高环境保护法效力层次、加大环境执法和司法力度、强化"微腐败"治理力度、提升民族地区法律人才培养层次等,为民族地区生态扶贫健康快速推进提供长效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重要论述,为我国生态建设和扶贫攻坚实现双赢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引,民族地区在生态扶贫方面潜力巨大。针对现实中面临法律制度、法律观念和法律人才等短板因素,国家和民族地区应提高环境保护法效力层次、加大环境执法和司法力度、强化"微腐败"治理力度、提升民族地区法律人才培养层次等,为民族地区生态扶贫健康快速推进提供长效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问题由来已久,但至今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将精准扶贫理念引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之中,分别形成了旅游精准扶贫、金融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精准扶贫三种实践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效果。通过比较,这三种模式在实施条件、主要路径、困难性和扶贫成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得出几点启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时,需尊重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做好精准操作工作、完善各项扶贫工作机制、创新精准扶贫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出精准扶贫的效果,更好解决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7.
5月11日,在全国党校教师进修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编辑部与第二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党校校长研修班部分学员座谈,对当前地方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措施方法及存在的难点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8.
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还是发展的问题。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人类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反抗"贫困"的实践史,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断深化对"贫困"和"发展"的理解。湖北宜昌市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精准地更新了发展理念,精准地寻找了贫困地区的生态适应位,精准地把握了贫困地区的实践能力——资源系统矩阵,精准地创造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外环境,科学地构建了精准扶贫的评估体系,最终使得宜昌市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在实践中的互动与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刘晓冰 《世纪行》2013,(1):24-24
湖北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以及宜昌市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1个县市,全都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0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个,总人口占全省的8.2%,贫困人口占全省的22.7%,是我省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