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爱华 《党史博采》2005,(6):95-100
冷战后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当代世界进行科学分析而作出的重要判断.尽管冷战后的世界并不太平,但和平与发展还是国际社会的主旋律、主潮流.虽然这两大问题都尚未解决,但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努力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世界主题“到“时代主题“表述的转换,表明了人们对该问题认识的深化.冷战后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100年来,我们党坚持胸怀天下,有效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引领时代发展潮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我们党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的理论自觉。10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在世界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中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在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格局中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00年来,我们党坚持胸怀天下,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以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以大国担当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自我革命锻造引领时代的伟大政党。  相似文献   

3.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和时代的先锋。习近平英雄观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民族英雄观与人民英雄观,其生成传承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与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积淀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英雄实践。习近平英雄观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弘扬英雄模范精神,增强政治认同;有助于发挥英雄榜样作用,提升公民道德修养;有助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和增强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精神动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论述奋斗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价值,为人们深化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奋斗观提供了理论滋养和实践指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阐明了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价值旨归;“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价值追求;“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增进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明确了新时代奋斗观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进一步推动我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如何正确认识当今深刻变化着的世界及其时代主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科学判断时代主题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总路线及其战略策略的指导原则和根本依据,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要认清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更要树立全局与长远观念,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所面临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认识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应在吸取中共把握时代主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决定时代主题的因素,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善于认识、应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中的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8.
科学认识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应在吸取中共把握时代主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决定时代主题的因素,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善于认识、应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中的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在世界大局和时代潮流中把握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0.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中国同外部世界关系的重要经验和方法,是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它的生成,是由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人的全面解放与自由发展的最终目的所奠定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所蕴含的“天下一家”“协和万邦”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情怀与追求为人类作贡献的担当精神、世界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为人类的繁荣发展提供实践支撑共同促成的。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样态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用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以开放型经济建设为世界经济带来共同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及为解决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在立足中国发展的大历史、把握世界变化的大格局、顺应人类发展的大潮流中砥砺前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和最鲜明的品格,新时代阐释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需厘清三个维度。首先,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中诠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原因,明确其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应对当前复杂执政环境的现实之需;其次,要从理论与实践的耦合中探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路径。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方向发展,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第三,要在民族与世界的视野中剖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旨归,明晰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要更好地巩固执政地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必须高度重视认同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能把握不同时代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与主要矛盾,明确不同时期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实践中巩固强化人民群众对自己的认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出现的新变化给政党认同建设带来了一些新课题,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握新形势,强化党的政治引领、发展引领与信念引领。  相似文献   

13.
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追求,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再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终极关切始终不渝,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一脉相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时代要求,也是贯穿"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的一根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目的、过程、结果的有机统一,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获得感和幸福感层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理解和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21,(9)
正党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为新时代处理好党群关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共产党代表各民族的利益,它的任务是解放全人类,应当掌握政权,成为领导者。  相似文献   

15.
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晚年时期,面临国际国内不利因素,列宁坚持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坚持不断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科学把握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灯塔,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谋求人类解放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用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巨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生命力,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之间,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7.
王延中 《前线》2022,(6):34-3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新发展。中华民族观经历了古代中国“天下观”下的中华民族观、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中华民族观和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华民族观的历史演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核心的新中华民族观以共同性为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中华民族观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人民观在历史的呼唤中蕴蓄而生,在时代的号角中展露光芒,在人民的期盼中淬炼成钢。他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习近平忧国忧民的强烈意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包含着现实的生成逻辑:其中理论逻辑有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中国历代领导人的人民观;实践逻辑有我国主要矛盾的历程演变和习近平自身从政的阅历;历史逻辑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世界逻辑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共建美好世界的强烈愿望。习近平人民观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方面蕴含丰富的科学内涵。习近平人民观对于新时代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9.
一邓小平理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史观和时代观,紧紧抓住了战后时代发展的两大潮头———现代科技革命潮头和时代主题转换潮头,以这两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焦点为基础,对于时代特点、世界格局、国际战略,提出了关于科技革命的时代特征观以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的一系列新判断。这些新判断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创新。新判断之一:20世纪后半叶正处于空前伟大的现代科技革命时代。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起点上,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邓小平首先做了一个纵观全球的新判断: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  相似文献   

20.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依据一定的理论逻辑展开,在回应系列重大课题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回答中国之问为实践起点,以回答世界之问为宏阔视域,以回答人民之问为价值旨归,以回答时代之问为驱动力量,这一理论逻辑在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道路自信、厚植天下情怀、凝聚磅礴力量、引领民族复兴中生动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